上文提到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存在进口需求和出口竞争力的国别结构效应和产品结构效应,接下来本文将进一步分析2010—2018年中国针对RCEP不同国家、不同农产品类型的出口增长态势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将东盟10国作为一个整体,比较其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状况,2010—2018年,中国对东盟10国农产品出口增长83.92亿美元,远高于其他4个单一国家。CMS第一层次分解结果发现,进口需求效应在各个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韩国,贡献率超过145.78%;然而,出口竞争力效应在韩国市场表现不佳,贡献率仅−20.15%,市场份额出现萎缩;而除了韩国市场外,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都有较好的表现,在东盟国家拉动出口增长10.28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市场的贡献率达到31.84%;供需交互效应贡献率相对较低,在韩国和日本市场为负值,部分矫正了进口需求和出口竞争力的扩张效应,而其他经济体为正值,进一步促进了进口需求和出口竞争力对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
CMS第二层次分解结果表明,农产品进口需求效应主要由市场规模整体扩大来支撑,特别是在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产品进口结构效应在日本表现较为明显,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37%,接近于整体市场需求效应,表明日本农产品进口结构的变动有利于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市场结构交互效应在各个经济体均不显著。出口竞争力效应主要来自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水平的增强,比如在日本市场,整体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29%,在东盟、新西兰、澳大利益等市场也有不俗的表现,而在韩国市场的贡献率为负值,整体市场份额萎缩;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变动并未显著促进出口额的提升,在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的贡献率均比较低,对日本和东盟的影响为负值,显示农产品出口未能集中在快速增长的产品种类,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足。供需交互效应在不同国家也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新西兰、澳大利亚、东盟等经济体主要表现为总体交互效应,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变动适应了这些经济体市场需求规模的变化;在日本市场主要表现为结构交互效应,显示出在日本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类别上,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和份额增长较快;而在韩国,两种结构的交互影响势均力敌。
表4 中国对RCEP国家2010—2018年农产品出口变动及CMS分解
注:差额单位:亿美元,贡献率单位:%。(www.daowen.com)
2010—2018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加额主要源于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5国的贡献,普遍高于10亿美元,特别是泰国,达到22.38亿美元;新加坡、缅甸、柬埔寨等国也有少量贡献;而老挝、文莱的变动并不明显。CMS第一层次分解结果显示进口市场需求效应在大多数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在缅甸、越南、老挝等国的贡献率均超过100%,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绝对依赖于这些国家进口市场需求的扩大;而泰国、新加坡等国市场需求的影响与出口竞争力的贡献大致相当,均有效促进了中国出口规模的增长;但总体而言,出口竞争力效应的贡献率并不高,仅有新加坡、文莱等国高于50%,其他国家普遍较低,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影响甚至为负,凸显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亟待提升的困境。由CMS第二层次分解结果发现,针对单个国家,进口市场需求效应主要源于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充,而对于产品进口结构调整的依赖度比较低,仅有缅甸、越南等国受这两种效应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出口竞争力效应主要反映在整体市场份额的变化,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的贡献相对不高,竞争力结构效应在大多数国家可以忽略不计;供需交互效应主要表现在进口需求结构调整与出口竞争力变化的综合影响,在大多数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为负且数值较大,表明中国农产品在这些国家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种类上出口份额有所下滑,需进一步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表5 中国对东盟10国2010—2018年农产品出口变动及CMS分解
注:DEX单位是:亿美元,其他指标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