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让我觉得无趣,我从没想过要它。
——西尔维娅·普勒什(Sylvia Plath)《岁月》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柳传志和他的10位同事联合投资2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致力于开发可以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的“汉卡”。柳传志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这样一家小企业会在20多年后跻身世界大企业的行列,最终在28年后(2012年)成为全球按市场份额排名高居第一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联想在2004年兼并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前是一个彻底的本土企业,但在兼并完成之后,无论是从市场占有率、生产布局、管理层和董事会构成,还是从整个企业文化或员工构成方面,都达到了相对高的国际化程度。不到30年时间,联想超越了IBM、惠普、戴尔等企业,实现了在规模上的突破,逐渐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大企业。联想的海外资产、海外销售、高管团队中,非本国人的比例都已超过50%。在2017年《财富》全球500强的排行榜上,按营业收入计算,联想高居第226位,营业收入超过430亿美元。目前,联想不仅拥有全球个人电脑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数据、云计算、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农业等领域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获得了最市场化、最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的赞誉[1]。
20世纪80年代,从部队转业的任正非在40多岁时搬到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尝试后,任正非于1988以2.1万元资本在深圳注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年后,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截至2017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已超过6000亿元,不仅跻身《财富》全球500强,还高居2017年排行榜的第83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超过传统的行业领先企业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及诺基亚西门子,而且也成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或许,华为这样的崛起速度和崛起路径以及迄今已经取得的成就,任正非在创业时也始料未及。
1988年,年轻的施正荣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并于1991年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当施正荣开始琢磨把太阳能光伏技术产业化时,他将视角转向国内,开始寻找投资合作机会。2000年,施正荣带着自己的技术和40万美元存款回国准备创业。当年,施正荣像所有推销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商人一样,拎着一个小挎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四处游说。在辗转了七八个城市之后,施正荣发现大部分地方政府官员都没听说过太阳能光伏产业,自己还常常被当成了骗子。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机会出现在离施正荣老家江苏省扬中市不远的无锡市。2001年1月,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由无锡市政府主导,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国联
[1] 参见“Paper tiger,roaring dragon”,The Economist,September 12,2015。旗下的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等数家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司共同出资600万美元,占股75%,设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而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和估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尚德,占股25%。赶上一个大时代,太阳能光伏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2005年,施正荣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100%控股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并于2005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2006年,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中国新首富。到2007年年底,尚德产量36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2008年,随着欧美市场需求增加和政府补贴增加,光伏行业达到顶峰,尚德电力股价一度逼近90美元,施正荣的个人财富也达到顶点。2010年,尚德的产能和出货量超过美国光伏企业First Solar成为全球第一。(注:然而,以同样惊人的速度,无锡尚德在2013年宣布破产。我在本书的第三章将详细讨论无锡尚德盛极而衰的短暂辉煌背后的原因。)(www.daowen.com)
2012年1月20日,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三一重工控股的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于1月20日与普茨迈斯特的创始人卡尔(持普茨迈斯特99%股份)等签署了《转让及购买协议》。三一德国公司和中信基金共同出资3.6亿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100%的股权,其中三一德国公司收购90%的股权,出资3.24亿欧元(约合当时的人民币26.54亿元),中信基金收购10%的股权。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六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将此次收购定位为战略性并购。拥有“大象”(普茨迈斯特的昵称是大象),就意味着三一拥有了这个行业的世界级技术和世界性体系。通过这次收购,三一将拥有对方的全部专利,这将奠定三一重工在全球混凝土行业的世界地位,并为三一进一步扩大其国外市场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此时的三一重工只不过是一个成立于20几年前的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它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后来者,定位在中低端。
2013年5月,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斥资47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Inc.)。该项交易完成后,史密斯菲尔德将退市,成为双汇国际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36年的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和猪肉供应商,与另外四家企业共同控制了全美73%的猪肉加工业务。2012年,双汇国际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营业收入是397亿元人民币,而史密斯菲尔德是131亿美元(约合803亿元人民币),这次并购是典型的蛇吞象。该收购最终于2013年9月6日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的批准。该收购极大地提升了双汇的经营规模,为双汇后续在港交所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日渐高涨,双汇的“猪肉帝国”开始崛起。
2010年4月,在北京一间租来的小办公室里,雷军协同6位合伙人宣布小米公司正式成立,期望进入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在成立小米公司之前,雷军就已经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了。他曾带领金山软件成功上市,也曾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卓越网(joyo.com),后被亚马逊(Amazon)收购。公司成立一年后,小米正式发布旗下首款智能手机,零售价仅为1999元人民币。依靠互联网销售平台和口碑营销,小米的销量节节攀升。仅在2014年,小米就售出共6000万部手机,一跃成为全球第六大手机制造商。对于雷军而言,小米手机不仅仅是一台设备而已,它更是一台集软件、硬件和互联网服务于一体的装置。自成立之初,小米就打造了一个包括移动端应用程序在内的,涵盖内容、软件和服务销售等的生态系统。2014年年底,小米的估值已达45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创业企业之一。2017年,小米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类IoT平台,同年第四季度成为印度市场出货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全年营收达到1146亿元。2018年5月,小米向香港联交所递上公开上市(IPO)申请。小米在2018年7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1810”。根据2018年7月13日的收盘价,小米市值已达到615亿美元。对于一家仅有8年历史的企业而言,其崛起速度之快堪称奇迹。
过去的40年,类似联想、华为、无锡尚德、三一、双汇和小米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层出不穷。与中国企业不可思议崛起同时发生的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自1978年中国政府启动经济改革以来,中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均GDP增长率保持在9.4%。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1990年全球制造业总产出(按增加值计算)只有不到3%来自中国,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5%。中国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时间就用掉了美国过去一百年才用掉的水泥。中国用占世界6%的水资源和7%的耕地,每年生产500亿件T恤,100亿双鞋,世界50%的钢,52%的铝和60%的水泥[1]。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数达到了两万五千公里,占全球总里程数的近70%,而中国的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仅仅是在2008年才通车。漫步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其他沿海城市的街头,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兴奋和喜悦。他们虽然行色匆匆但乐观之情溢于言表,用着最新的iPhone,提着日默瓦(Rimowa)行李箱,穿着普拉达的鞋子,戴着伯爵的腕表。尽管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许多人开始不再看好中国继续保持全球制造中心和出口中心的地位,但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增长引擎之一。2017年,中国GDP增长了6.9%,贡献了超过30%的全球经济增长。
发生在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传奇的财富故事之一。而这个宏大叙事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企业的成长故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企业以这样的方式在迅速长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