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实施有效的需求分析

如何实施有效的需求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关于关于需求分析模型的研究可见于陈冰冰。但是此时实施需求分析,较难获得学生的需求数据。课程实施初期的需求分析有利于采集学生信息,但是此时学生可能对课程不熟悉,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在课程进行中实施需求分析能克服两者的弊端,不仅能够收集足够的学生信息,也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不断调整。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需求分析,可以为下一周期的教学提供更充分和客观的指导。

如何实施有效的需求分析

国内关于关于需求分析模型的研究可见于陈冰冰(2010)。陈冰冰(2010)的模型分为两个子模型: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和社会需求分析模型,其中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人愿望、学习过程需求、学习环境需求;每个维度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子项目,例如学习环境需求包含学生对教师、课内环境、课外环境、课时、考核形式等的需求。

根据陈冰冰(2009)的总结,国外主要的需求分析模型有:Munby的“交际需求处理器”(Communication Needs Processor,CNP)属于目标分析模型,指的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交际场合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式(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PSA)则关注目前所知知识与目标语言运用环境之间所欠缺的知识;Hutchinson & Water(1987)的分析模型,包括目标情景与学习需求分析架构。目标需求指的是学习者未来工作情景的需求,可以具体细分为所需(necessities)、所缺(lacks)与所想(wants)。学习需求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技能与策略、学习动机等。

基于Hutchinson & 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模型,Nation & Macalister(2010)专门针对语言类的课程设计提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设计模型。该模型提出语言类课程设计中的八大要素,包括:环境分析、需求分析、教学原则、课程目标、授课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授课方式、课程考核以及课程评估。其中,需求分析板块就沿用了Hutchinson& Waters(1987)的“necessities-lacks-needs”分析结构。“所需”指的是要做好某一特定工作所需的知识。例如,对于外贸工作而言,学习者需掌握外贸术语、外贸函电等专业知识。“所缺”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知识与他们所需知识之间的差距。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可能缺乏对商务专业知识的了解,尤其缺乏商务实践知识。“所想”指的是学生在某一课程的学习中所想得到的知识,如通过商务英语考试、阅读商务报告、为将来的商务工作做准备等。(www.daowen.com)

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可以是文献、学习者、教师(或语言专家)、行业专家、学习者等。Hoadley-Maiment(1980)提出的“需求分析三角”将信息来源分为教师、学生和公司。

开展需求分析的时间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课程实施初期和课程进行中。三种干预时间各有利弊(陈冰冰,2009)。具体而言,在课程开始前实施需求分析可以为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但是此时实施需求分析,较难获得学生的需求数据。课程实施初期的需求分析有利于采集学生信息,但是此时学生可能对课程不熟悉,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在课程进行中实施需求分析能克服两者的弊端,不仅能够收集足够的学生信息,也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此外,我们认为在课程结束后也可以进行需求分析,其优势在于,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有了更好地了解。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需求分析,可以为下一周期的教学提供更充分和客观的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