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评价理论
基于语义层面,评价理论探究人际意义,主要研究说话人怎样使用语言来评价事物,以便表示其态度、观点,它与系统功能语法研究互为补充,开拓了人际意义的研究新视角。根据Martin & White(2005),评价资源的构成有: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级差(graduation)资源。
作为评价资源的分支,态度资源在评价理论发挥着核心作用,扮演着“表达对人或事物情感或态度的角色”。态度资源有三种: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资源。其中情感资源是核心,反映对行为、文本过程或现象的态度、立场。对文本、行为及自然现象的评价属于鉴赏范畴,鉴赏可分为反应、组成和价值三大类(王振华,2001)。判断系统是对行为举止的评价,分社会认同和社会尊严两大类。整个态度系统可展示见图1:
图1 态度资源框架(Martin & White,2005)
为了更好地描述情感,Martin & White(2005)将情感分为几类:(1)有积极和消极之分;(2)有等级之分:高值,中值和低值;(3)情感可分为真实情感和非真实情感,其中真实情感如图1所示,分为高兴/不高兴,安全 /不安全,满意/不满意等。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态度资源和情态资源都是人际意义的实现途径之一。
2.1.2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理论(www.daowen.com)
情态表达是一种功能言语标记语(孙启耀,2014),是说话人对所述命题的态度和推断,在商务沟通中的意义重大。目前,情态表达的研究成果丰富:Lyons(1977)就语义对英语情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探讨了主客观情态;继Lyons之后,Palmer(1986)又就情态展开了较全面的研究,将情态视为“施事者主观态度和看法的语法化”(孙启耀,2013)。根据Fowler(1979),情态可反映作者或说话人的“评价”或“态度”。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属于语气系统,是实现人际意义的途径之一。情态可反映讲话人意愿、要求别人承担的义务、对事物发展态势的推测等;语言功能反映:讲话人的切身体验、内心活动以及讲话人的身体、地位、态度、动机及其对事物的判断等——语言的人际意义(李杰,2005)。目前学术界对情态的定义尚未统一,但有这样一个共识:情态是讲话人对某种状态在认知、情感、意愿上的态度(Asher,1995)。根据功能语法,态度中蕴含了讲话人对所谈话题的态度与情感,因此与情态和语气(mood)密切相关。Halliday(1994)划分了情态种类,与之相对应:“概率”“频率”的范畴的层级为低值;“义务”为中值;而“意愿”等范畴的层级是高值。
2.1.3 本文理论框架
人际意义可通过语言手段来实现,尤其是语气和情态,其主要集中在词汇和语法层面。根据Martin & White(2005),评价是三大话语语义源之一,是实现人际意义的途径之一,集中在语义层面。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为了更好地研究情态表达,本文结合情态系统和态度系统作为本文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本文理论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