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发布要考虑两大方面:一是发布的时机;二是发布的行程,又叫排期。
1.广告媒体发布时机策略
广告媒体的发布时机是指对广告推出的时间、频率所作的具体安排。时机的选择同样要有策划思维。合适的时机,能够引发市场连锁反应,放大传播效果,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影响广告发布时机的因素。
在选择广告发布时机的时候要考虑几个因素:产品的生命周期、销售周期、受众的视听习惯、记忆规律。
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广告发布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导入期,即产品上市前后要高密度集中传播。在衰退期,要尽量减少广告发布,甚至停止广告投放。
销售周期主要针对季节性产品(冰淇淋、饮料、羽绒服等)或节庆产品(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等)的。在产品销售旺季到来之前的两三个月,广告战往往已经打响。
针对受众的视听习惯,主要考察受众接触媒体的具体时间点。城市私家车主接触广播的时间在上下班高峰期。商务人士接触电视的时间,可能不是在通常意义上的晚上19:00至21:00的黄金时段,而是更晚一点,在22:00以后。有一款商务产品将电视广告发布时间选在晚上23:00以后,效果很好。
关于记忆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为了让受众记住广告,发布初期的密集投放是很有必要的,之后可以降低频率,用提醒的方式令受众保持记忆。艾宾浩斯的发现对研究广告发布具有重大意义。
(2)广告发布时机策略。
①与产品有关的时序策略。
在产品推出之前发布广告?还是在推出产品的同时发布广告?还是在产品推出一段时间后发布广告?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就代表着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
其一,提前推出策略。广告先于产品进入市场,目的在于制造声势、先声夺人。此种策略广泛运用于全新产品、换代新产品、季节性商品等。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也适合采取这种策略。20世纪80年代,一个来自香港的服饰品牌,在产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前,打了三年的广告,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其二,同步推进策略。广告与产品同步推向市场。此策略适用于商业企业的告知性广告,如告知受众已经到货,以及相关优惠措施,引发购买。
其三,延迟发布策略。广告发布在产品推出之后。它适用于广告主的试销产品,或进行试销后仍然没有把握的产品。某国际企业在中国推出中式快餐店之初,将店面设在上海一个远离闹市区的地方,默默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待运营模式成熟后,才开始在城市繁华区选址建店,并推出广告。
特别活动包括广告主组织的特别活动(如工业旅游、会员活动)和广告主赞助或冠名的特别活动(体育赛事、各类选拔活动)。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广告发布。活动前发布广告是为了预热、造势、鼓励参与,活动中发布广告是为了继续吸引眼球、鼓励参与,活动后发布广告是为了总结亮点、升华理念。
重大事件的发生,总会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相关媒体的受关注度也会提高,利用这种时机发布广告,到达率更高。
热点话题是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普遍热议的话题。热点话题可能来自于被娱乐化的新闻。某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演讲时招致扔鞋子攻击。某B2B网站抓住时机制作了微电影广告,讲述一只鞋子引发的战争,一场以鞋子作为致命武器的战争,而制胜的关键在于找到杀伤力更强的武器——超大码的鞋子,但是士兵们到处找都找不到,自然最后的解决方案是登录这个B2B网站。热点话题也可能来自热点影视剧,广告主可以利用热点影视剧做贴片广告,或者做与热点影视剧相关的视频广告。有一家生产洗衣机清洁剂的广告主,就利用电视剧《步步惊心》热播的机会,做了一个幽默型的视频广告,网络点击率高。紧随热点话题发布广告,已经不仅仅是发布的问题,它涉及创意、制作。
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考验的是广告主的反应速度和机会捕捉能力。
2.广告媒体的排期策略
媒体排期,就是决定每个媒体购买多少时间单元或空间单元,然后,安排在受众最有可能接触媒体的时期、时间点发布广告。时间单元,针对的是电波媒体,往往包括5秒、10秒、15秒、20秒、30秒。空间单元针对的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主要是版面尺寸问题。由于广告形式的创新,有一些广告是无法计算时间单元的,如赞助广告、冠名广告,以及综艺活动现场的背景植入广告等。
(1)连续式排期。(www.daowen.com)
连续式排期是指一种广告的连续刊播形式,这种连续形式可以是每天、每周或者每月。其关键是有规律的、连续的形式,是没有间隔的或是没有非广告时期的。连续式排期适合无连续消费、无季节性的产品,如洗衣粉、食品等。连续式排期的优点是:第一,持续提醒,有利于受众形成持久记忆;第二,能够覆盖所有广告目标受众的全部购买周期;第三,可以获得媒体优惠,包括数量折扣、优越时段、版面等。缺点是成本较高、面临过度广告的风险、影响媒体组合的多样化(一家广告主不可能在多个媒体同时实行连续性排期)。
(2)起伏式排期。
又称间歇式排期。此法系一种较不规则的时间安排,广告期与无广告期交替出现,在某些时段内,广告的支出大一些,而某些时间段内可能没有广告支出。此种排期适合一年中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和服务。
此法的优点是:其一,仅仅在购买周期时发布,从而降低成本;其二,在有限的媒体预算内可以实行媒体或载具的多样化,实现立体效应。缺点是:其一,在无广告期,可能会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其二,不符合人的记忆规律,在无广告期,受众可能会忘记广告和产品;其三,在广告期的密集投放,可能会招致厌烦。
(3)脉动式排期。
脉动式排期实际上是连续式排期和起伏式排期的结合。广告主全年都维持较低的广告发布水平,但在销售高峰期加大发布力度,配合销售周期。
【专业观点】
大国化与广告主媒体需求
今天的传播问题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理解,要从大国战略的高度看待广告主的媒体需求。没有这个高度,很多问题讲不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4A广告。众所周知,4A广告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其根本就在于中国4A广告的高层都是操盘手层级的角色,真正的决策人在国际市场的总部。因此4A公司习惯于各种技巧性操作,缺少宏观视角,在日益成熟的中国市场中感到力不从心。
中国有实力谈论大国。首先,大国战略是大国经济基础。GDP世界第二,消费能力、产业发展都在膨胀,各级消费市场都在发育,中国传播业有着极大的上升空间。其次,是大国政治的需求。中国形象的传播已经逐步向世人展示出大国形象,中国要彰显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完成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化沟通。最后,是大国经营的空间。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媒体渠道,广告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在以几何级数成长。
伴随中国大国化成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与眼光看待这个市场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像央企、民企等微观经济体的分化发展一样,对待不同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体都要用更实际更细化的标准衡量,这就是我们看待广告主的媒体需求的出发点。
第一,广告主的媒体需求随企业的规模实力的不同而变化。现在的企业各有各的活法,大型企业会为品牌传播进行大规模投入,小型民营企业可能会多投放营销广告,中信、华为的传播和中关村的小科技公司的传播一定是不同的。大国化发展阶段,企业间的这种差距会越发明显,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广告主的媒体需求也随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大众传播、小众传播,网络、口碑、终端,不同的行业都有着符合行业特征的优势媒体。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大国特征化明显,这种行业区分越来越细,传播需求也越来越细分。
第三,对新兴媒体的需求持续增高,但投入仍然谨慎。这种媒体格局变化刚开始,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操作模式不一,效果也不清晰,很难判断孰优孰劣。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苦恼的。在新媒体传播中,企业被置身于传播流程之外,失去了对传播流程的控制。企业不得不把新媒体传播业务委托于技术公司,双方在文化背景上又格格不入。这就造成另一个局面,部分企业倾向于自己处理新媒体传播,比如,自建网站,自建微博,利用论坛传播。对于这种做法,我们需要冷静判断,传播需要专业操作,企业掌握自主权是否符合市场分工的原则?此外,动听的新媒体传播陈述的背后,是不是还潜藏着成本过高、效果难以检测等问题?
总之,广告主的媒体需求新老问题参半。一方面,原来的媒体指标广告主仍在使用,广告主关心媒体影响、媒体价值、传播价值等;另一方面,广告主更加用力地寻找媒体需求与企业需求高度吻合的指标。(摘编自:黄升民.《大国化与广告主媒体需求》.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5.)
【思考题】
1.广告媒体的类型有哪些?
2.网络媒体的广告特性是什么?
3.广告媒体量化评估和质的评估有何区别?
4.什么是广告媒体策划?
5.找一个广告媒体发布案例,分析其发布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