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除山陕会馆外,外籍商人的会馆还有五省会馆、直东会馆以及新疆、兰州、武威、民勤等地的同乡会。各地来酒泉的商人,在酒泉筹建商会,推选受大家信任、热心为同乡办事的人当会长。凡参加同乡会的商人都交纳一定数额的会费,作为同乡会的活动经费。同乡会没有什么章程,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有难同当、有福共享、诚实经营、共同发展。
山西会馆:清光绪年间,由山西商人合资在肃州城文庙街(今共和街)上修建,经逐步扩建,到民国时,山西会馆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为山西商人在酒泉的民间商会组织。晋商还在敦煌建有山西会馆,成为晋商议事、聚会、娱乐的重地场所。每到关公、财神和陶朱公的诞辰,山西会馆都有庙会,供献祭祀,还要献演大戏3天。民国初期,山西会馆又从家乡请来蒲剧“晋盛社”戏班到酒泉落脚,于是,山西会馆就成了“晋盛社”演戏和居住的地方。抗战时期改为“晋兴社”,有当时蒲剧的一批名角,如旦角孙成群、花脸任金柱、生角宋福林、武生郑子明、青衣筱月兰、花旦筱兰香、胡生狄龙山、李芳轩等。由于这些演员表演技艺很高,再加上山西帮的极力支持和捧场,使得蒲剧在酒泉很火爆。当时酒泉凡有庙会都要请“晋盛社”演戏3天,观者如潮,使酒泉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因而丰富起来了。1945年,山西同乡会利用会馆创办了私立“山西建囯小学”。学校先后聘请王道平、张志升、杜明洲为校长,又聘请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国立肃师和河西中学的毕业生任教师。学校成立后,山西商人首先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上学,学校也招收其他人的子女。学校的经费一是会馆有一部分房租和地租收入,二是山西商号的赞助,三是靠学生的学费(每个学生每学期交学费小麦一石)来维持。“山西建小”有山西帮的大力支持,经校董事会和校方的不懈努力,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办学很有特色,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扬,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一年以后,已发展成为一个有1~6年级及幼稚班的完全小学。建国小学1949年10月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9月改为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
陕西会馆:建于清光绪年间,由陕西商户合资在肃州城内的民意街兴建,是以陕西商户的办事机构与标志性建筑。民国时期,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公的生日),也称“祈雨日”,要唱三天大戏。当时有“五月十三掉几点,酒泉城乡吃干面”之说。“陕西会馆”内的舞台由陕西人演秦腔。
五省会馆:民国时期,蜀、豫、湘、鄂、吴同乡会在肃州城内卫生街联合修建了“五省会馆”,是五省商人的民间组织。民国后期“五省会馆”划归秦剧团演戏。(www.daowen.com)
直东会馆:民国时期,河北、山东同乡会在东文化街(现酒泉师范对面)修建直东会馆。1945年后,“直东会馆”曾被国民党军队占用,为某部汽车连军火库,内有弹药武器和汽车配件。1949年9月20日后,酒泉面临解放,国民党穷途末路,败兵脱了身上的黄衣,化装成老百姓,乘混乱之机大肆抢掠库内物资,放火烧毁会馆仓库,大火一直着了两天,无人扑救,导致人心惶惶。县政府各科室、警察局都已瘫痪,无人维持社会治安,到人民解放军到达酒泉后才被扑灭,仓库物资焚烧殆尽,馆内树木也化为灰烬。
这些会馆建筑豪华,各具地方特色。各馆内都悬匾挂帐,颂扬历史伟人,记载商家对社会的贡献及突出事迹。各馆除自己进行商务活动外,也是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