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陕商人的节日场所: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的节日场所:山陕会馆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酒泉的山陕商人为了维护其商业利益,联络乡情,化解客地乡愁和与外帮商人抗衡,在肃州、敦煌等地设立“山西会馆”和“陕西会馆”。山西会馆除为本籍商人提供帮助外,还为来酒泉的山西民众提供方便。戏台是陕西会馆文化娱乐、休闲的场所,是陕西会馆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建筑,原为酬神唱会戏而设。陕西会馆能够成为酒泉城内繁华一时的场所,主要取决于戏台上频繁的演出活动。

山陕商人的节日场所:山陕会馆

清代酒泉的山陕商人为了维护其商业利益,联络乡情,化解客地乡愁和与外帮商人抗衡,在肃州、敦煌等地设立“山西会馆”和“陕西会馆”。对此,《甘肃省志·商业志》有十分求实的总结:“甘肃近代商业经营管理落后,富商大贾者少,多属小本经营,皮毛、茶叶、布匹、绸缎,主要由山陕大帮经营,本地商贩主要经营杂货、饮食、服务等。山陕大帮为了扩大联络,在重要商品集散地的县城,一般都设有会馆,致富之后,有的携资还乡,有的就地安家落户,世代经营商业,成为当地的商业世家”[89]

清代中叶山陕商人在酒泉建有“山西会馆”和“陕西会馆”,嘉庆十四年(1809)在敦煌建有“山西会馆”[90],成为秦晋商人的祈福之地。

肃州山西会馆建于光绪年间,由山西商人合资在肃州城文庙街(今共和街)上修建,经历年扩建,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为山西商人在酒泉的民间商会组织。会馆建有高大的门厅,大门为兽头瓯钉,铁叶镶嵌,两边各有一排栅栏。大门迎面是雕龙镂凤的照壁,照壁后有坐南向北高耸的戏台,戏台下的天井,有可容纳二三百名观众的露天戏场,戏场东西两边,各有一座两层看楼。戏场北面,为青石七级台阶,两侧各有一青石狮子。台阶之上,一座飞檐斗拱的三间木牌楼。牌楼正面和背面匾额上分别镌刻“浩气英风”“功昭日月”几个金色大字。牌楼东西两旁,各建一座钟鼓楼。牌楼后面是第二进院落,东西两面为配殿,北面为正殿,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殿内供奉着关公牌位,还供奉着财神赵公元帅和商人的师爷陶朱公的牌位。殿前为敞厅,悬挂山西人在酒泉的各字号和地方官绅敬献的大匾。

山西会馆的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紧凑,雕廊画栋,美轮美奂,具有山西明清建筑风格,成为山西帮聚会娱乐的场所。每到关公、财神和陶朱公的诞辰,都有庙会,供献祭祀,还要献演大戏3天[91]。(www.daowen.com)

山西会馆除为本籍商人提供帮助外,还为来酒泉的山西民众提供方便。如为前来酒泉谋业的青壮年和孤寡老人、小孩提供帮助或接济。山西商人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商业理念,主要包括:准备充足,慎将其事,人弃我取,薄利多做,维护信誉,不为虚假,小忍小让,不为己甚,对待相与,慎始慎终等。商号之间都能始终恪守诚实信用的原则,给予对方非常宽厚的待遇。对破产者有时不索赔且给予帮助,最终赢得客户的拥戴与远播的信誉。正因如此,山西商人在酒泉形成了一个以乡土地域为纽带,以长期形成的商业伦理观念为共同信仰的“山西帮”。

肃州陕西会馆也称西秦会馆,建于清光绪年间,由陕西商户合资在肃州城内的民意街兴建,是以陕西籍乡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商帮办事机构与标志性建筑。陕西会馆建筑布局由北向南依次为戏楼、过殿、正殿共三进院落,戏台是进入陕西会馆的第一座建筑,坐北朝南,戏台后墙与会馆大门相对,充当了会馆的影壁,设计十分巧妙。东西廊殿位于戏台两侧,是会馆中心大院的配房,构成四合院建筑结构布局。大殿是陕西会馆的核心建筑,硬山顶,前后檐柱,斗拱整洁,檐墙砖雕,殿内正檐上悬挂匾额,内塑关圣帝君像,绿袍金甲,左手执长髯,右手执《春秋》。戏台是陕西会馆文化娱乐、休闲的场所,是陕西会馆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建筑,原为酬神唱会戏而设。陕西会馆能够成为酒泉城内繁华一时的场所,主要取决于戏台上频繁的演出活动。会馆的馆务活动与庙会活动结合在一起,由于关羽是山西运城人,陕西是关公改姓之地,关公又是武财神,因而陕西会馆祭祀关羽,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七月十五的关公诞辰和关公磨刀日以及农历春节、五月端午节、八月中秋节,会馆均要举办大型庙会活动,百货云集,商贾辐辏,成为当地有名的定期集市。陕西会馆每逢关帝诞辰和过年过节均演戏酬神,又推动了秦腔在酒泉的流播。

清代山陕会馆是同籍商人以乡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行帮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会馆的设立表现了同籍商人在酒泉的聚集,他们的商业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