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农牧产品和手工制品的商品化程度

提升农牧产品和手工制品的商品化程度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酒泉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交换较之前代更加活跃,除了赋税内容和制度变化原因外,经济作物种类增多、农产品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这又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清代晚期,由于世界和中国局势的重大变动,甘肃畜产品开始成为与内地以及欧美各国贸易中十分抢手的商品。

提升农牧产品和手工制品的商品化程度

清代酒泉商业贸易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进步,普通民众对从事商业贸易的观念和行为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城镇集市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手工业和经济作物的发展,某些非商品变成商品,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了,原有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新经济作物得到普遍推广,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商品生产专业化程度增强,更多的人进入市场,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空前增长。

清代酒泉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交换较之前代更加活跃,除了赋税内容和制度变化原因外,经济作物种类增多、农产品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这又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清代酒泉的农作物品种有几十种,粮食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莜麦、糜、谷、青稞、高粱、玉米蚕豆、豌豆、黄豆、扁豆、绿豆、洋芋等。这其中较有影响的品种为小麦,还有肃州高台所产的水稻。《甘肃全省新通志》云:“稻,兰、巩、秦、阶、肃、宁皆有之,惟甘州所产特佳[12]。”清末河西地区的水稻中有一种黑米最珍贵,被称为“贡米”“药米”“长寿米”。黑米口味好,香醇,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称其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

清代酒泉各地普遍盛产瓜果,《甘肃通志》载:“甜瓜出肃州”;“回回甜瓜出瓜州”;“西瓜出肃州”[13]。《甘肃全省新通志》亦云:“西瓜,瓜州大瓜如斛,御瓜也”;“甘瓜,即甜瓜,俗名哈密瓜。各府州倶有,惟甘肃安西出者佳。如拳者名回回帽。晒干名曰瓜干”[14]

清代酒泉各地所产果类较多,大约可分为杏、桃、果、梨四大门类。苹果各地都有出产;柰子,俗称沙果,苹果的一种;冬柰,俗名楸子,果实可食用,叶可作饲料,又可治猪疮,木材细致,耐湿,供建筑及制作家具等用,种子可作药用,主治热毒及各种疮疥。《甘肃全省新通志》云:“张掖白柰、酒泉赤柰皆佳”;“冬柰,产甘州者佳,土人取其汁,煎为膏,印花纹,名曰果丹皮[15]。”梨,酒泉各地均有产出,而且品种很多。《甘肃通志》云:“梨,肃州出者佳。”敦煌的香水梨、冬果梨也是梨中的佳品。敦煌冬果梨色泽鲜艳,形体美现,皮薄肉细,甜酸适度,能长期贮存,久负盛名。

酒泉出产的中药材主要有甘草、丛蓉、大黄、锁阳等十多种,远销国内外市场。尤其大黄、甘草品质最佳。大黄亦称“将军”,主治火热病,为峻快性之挥药及健胃药。《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如是诸州之中并产大黄甚富,商人来此购买,贩售世界,居民持土产果实为活[16]。”清人椿园氏《外藩列传》亦载:“温都斯坦一大国也……最贵中国瓷器……而大黄尤为至宝。”甘肃大黄盛产于岷县、临泽、武威、文县、武都、河州、夏河等地,年产量在50万斤以上,尤以酒泉、山丹、河州、岷州所产品质最佳。索斯诺夫斯基对此有详细的调査和记载:

大黄是南山一带主要的财富,唐古特人一般在9月份采挖,对根部略作清理后,用3—4天的时间晾干,然后捆扎,每捆140根,大批量交易时以100根计算。大黄在产地的价格为20000乔赫,或3卢布60戈比,但在天津,我们的商人以每百根30两银子,或20卢布的价格收购,仍十分获利[17]。(www.daowen.com)

《重修肃州新志》亦云:“大黄,味寒苦,一名黄良。《本草》云:‘生陇西’。今甘肃诸卫皆有,唯山丹者,有锦纹,最佳。回夷人畜,俱赖以食用。故其人贡还,辄满载以归[18]。”乾隆九年肃州开市时,准噶尔宰桑额连胡里就是专程携带货物来肃州易换大黄的。如“葡萄一斤,答大黄一斤;硇砂一斤,答大黄二斤;羚羊角五枝,答大黄一斤”,仅此一次贸易,准噶尔部共易换大黄39610斤[19]。肃州市场是清末甘青地区药材输出的中级市场,准噶尔部在肃州以皮张等易换大黄后,除一部分自用外,大部分转销中亚、欧洲等地,成为甘肃大黄跨国销售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肃州等河西地区的药材也经蒙古草原,往包头转京津一带销售。河西地区大黄收购和销售贸易基本掌握在回族商人手中,他们在河西各镇以雄厚的资金和善于经商的能力,垄断了大黄的收购和出口贸易。

酒泉的畜产品主要是羊毛,其产地主要集中在肃北等地。畜产品交易是清代民族贸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清代晚期,由于世界和中国局势的重大变动,甘肃畜产品开始成为与内地以及欧美各国贸易中十分抢手的商品。英国毛纺织业正处鼎盛时期,原料极为缺乏,而河北商人宁普星在英国经商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将中国西北的羊毛、驼绒推荐给英商,这很快引起了欧美商人的注意,并派人在天津组织了新泰兴洋行,宁普星成为洋行的买办,从事皮毛贸易。到光绪末年,外商在甘肃各地收购畜产品,肃州成为当时甘肃较大的畜产品集散地之一。

清代酒泉的手工产品主要是毛织品、夜光杯等。肃州的毛褐、绒毯销往甘肃各地,为人们所喜爱。其品类:细而有绒者为姑绒,无绒者为褐尖,细而薄者为平机绒,次者为粗褐及牛毛褐等。清代酒泉绒褐的生产和消费与明代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保留“织金花之丽,五彩闪光之华”“一匹价银十余两”产上等精品外,更多的是趋于大众化的产品,其花色品种增多,价格低廉,用途更为广泛。鸦片战争以后,在洋货的冲击下,以羊毛为原料的织褐等传统手工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渐行恢复者,有肃州、甘州之毡鞋,凉州之绒毡帽,宁夏栽绒毯,兰州之毡业。唯织褐业则一蹶不能再起,虽秦安、河州亦略有出品,但仅为民间自用,已无向外行销者[20]。”

肃州玉器历史悠久,尤以夜光杯、玉笔筒最为著名。夜光杯的玉石原料产于距肃州城百里之外的祁连山石壁与河水中。乾隆《重修肃州新志》载:“玉石,一名噶巴石,出红水河内,乃石之似玉者,有彩色,有白色,深碧浅绿,俱可琢器,治之者,取山丹回回砂磨之[21]。”噶巴石因产地不同而有墨水石、五岭石、茵板石、老窝子石等区分。这些石料色彩斑斓、质地优良。沈青崖在《噶巴石歌》中形容噶巴石为“雪山西峙万里余,于阗秀结葱岭起,绿玉白玉分两河,逶迤钟灵酒泉止。洪水坝前溪水清,邻邻石卵排牙齿,嫩黄深碧间松花,性质坚凝莹肌理[22]。”清代,肃州夜光杯的生产全靠手摇脚踏的简陋器械,没有专门的字号,只在上面冠以作坊主的姓名或籍贯,如“肃州作坊”等。清末,随着商品贸易的繁荣,酒泉玉器加工业发展较快,共有作坊十余家,规模较大者雇佣工人十余人,中等者雇佣六七人,小者仅雇三四人。除经营夜光杯外,还有笔架、砚台、笔筒、名章、压纸条和烟嘴、茶碗、玉簪、手镯、戒指等。这些产品或为山西、陕西客商运至津、京、沪、汉转销内地,或为回族商贩驮运至康藏等地换取鹿茸、麝香等物品,或为外国传教士携至国外,或由本地商人转销于甘肃各地[23]

各类矿产品的开发利用,也促进了酒泉商业的繁荣。金、铁、盐、煤成为核心产业。乾隆五十一年,敦煌南北两山釆金民夫定额为2000人,逐日课金,每夫三分,正课外另抽散金三厘,所收金逐月交贮安西库。由西宁到甘、凉、肃州等地,金矿忽断忽连,蜿蜒几千里[24]。肃州城西南山的煤矿,清代也都已开采利用。

清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清廷对货物流通中的税收进一步加强,嘉峪关逐渐成为控制东路贸易的主要关卡。嘉庆四年(1799),清廷放松了玉石之禁,准许叶尔羌、和阗等地的玉石、玉器进入嘉峪关,但必须按额纳税,若漏税,五钱以上罚一倍,一两以上罚两倍,二两以上罚三倍[25]。十九年,吐鲁番等地大面积种植棉花并被大量贩运入关,清廷即令试于“商贩经处所,如嘉峪关等处,酌量收税”[26]。酒泉成为中西商贸的重要关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