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军事防御,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加强军事防御,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贞观年间,以突厥、吐谷浑为主的各族割据势力,严重地阻碍中西交通,为确保河西走廊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于公元634年派李靖统兵降服了吐谷浑;644年平定了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驻扎重兵驻守。既巩固了边防又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唐前期为了经营西域还加强了酒泉的军事防卫力量。军事防卫力量的加强和安西四镇的设置,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为酒泉商业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加强军事防御,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唐贞观年间,以突厥吐谷浑为主的各族割据势力,严重地阻碍中西交通,为确保河西走廊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于公元634年派李靖统兵降服了吐谷浑;644年平定了依附西突厥高昌,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驻扎重兵驻守。658年,九姓突厥10万人来犯河西,唐高宗派名将薛仁贵出击。从此突厥衰落,河西安定。武则天时期,在天山以北设置北庭都护府,以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为治所。既巩固了边防又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

唐初由于地方势力的雄张,酒泉、敦煌一带政治形势一直比较紧张,尤其是接近沙州的高昌王麯文泰“发徙聚众,贼杀无已”,波及沙州也不安宁。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为确保东西交通畅通,下定决心讨伐叛逆。是年五月派吏部尚书侯君集及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均,副总管姜行本等进军高昌,沙州刺史刘德敏率沙州军民协同作战,出兵不到一年,粉碎了麯文泰勾结吐蕃企图叛唐的阴谋,高昌设作西州。

贞观二十年(646),西突厥与龟兹国的反唐势力互相勾结攻城掠地,西域形势再度紧张。647年,太宗复命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昆山道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郭效恪,带领铁勒十三部兵力十余万,西伐龟兹,沙州刺史苏海政,行军长史敦煌人薛万彻也带精骑一部配合作战。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终于打败西突厥和龟兹的联军。苏海政和薛万彻率部急追六百余里,俘虏了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唐太宗决定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阗、疏勒、碎叶、龟兹四镇、史称“安西四镇”。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吐蕃又侵扰龟兹,安西四镇也相继背叛。敦煌与西域的交通再次中断。朝廷遂命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带兵出敦煌进击叛乱。赖军兵协力,一举平叛,四镇复归于唐。自此以后,安西四镇时叛时附,反复无常,朝廷有人提出:西域沙碛荒绝,民供货粮甚苦,主张废弃安西四镇。武则天不许,曾先后数次派敦煌人张孝嵩以及安西都护郭元振等,领兵争夺安西四镇。每次用兵都以敦煌为指挥基地。(www.daowen.com)

唐前期为了经营西域还加强了酒泉的军事防卫力量。唐在从河西走廊的凉州到天山南北的各条大道上,凡称军、镇、城、守捉的地方都驻有军队,以保护交通和地方安宁。在丝路沿线的主要地区,如安西、疏勒、焉耆、北庭、伊吾、高昌等地,唐王朝还组织屯田。据载仅龟兹、疏勒、焉耆、北庭四地屯田就达27万亩。屯田军队加上官员、家属及当地居民,形成众多的繁华城镇[1]。唐景云元年(710)置河西节度使,领凉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7州,节度使驻凉州,这是唐王朝所设的第一个节度使。景云二年(711),唐廷从陇右道分出黄河以西地区设立了河西道,置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治所设在凉州。唐开元年间(713—741),河西节度使统九军二守捉。设有赤水军、建康军、墨离军、大斗军、白亭军和悬泉守捉、常乐守捉、苦水守捉、盐池守捉、东亭守捉等守捉。其中墨离军设在肃州,有兵5000人,马400匹。开元十五年(727),在玉门县设玉门军,在沙州城内设豆卢军,并一度把西域南部的石城镇(今若羌)和播仙镇(今且末)划归沙州管辖,使其再度成为中原王朝的边防重镇。

军事防卫力量的加强和安西四镇的设置,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为酒泉商业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2]。”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年间敦煌复置郡,人口已回升到16000多人,且城市繁富,商业兴盛。“都会未及于沙州,繁富大出于陇右”。天下“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