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吐谷浑道:连接南北的古代交通枢纽

吐谷浑道:连接南北的古代交通枢纽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吐谷浑道又称青海道或河南道,汉代又称羌中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一时。所以,此时的羌中道在中西交往中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北凉的残余势力沮渠无讳及沮渠安阁兄弟在西域高昌建立政权,于442年、443年、444年从敦煌南下吐谷浑境,或由高昌出发通过焉耆到若羌,越过阿尔金山进入吐谷浑境内到益州。460年高昌沮渠政权被柔然吞灭,但吐谷浑仍是西域、柔然与南朝使者往来的通道,沟通了南朝与西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吐谷浑道:连接南北的古代交通枢纽

吐谷浑道又称青海道或河南道,汉代又称羌中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一时。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一部分羌族人从青海经柴达木盆地边缘或沿祁连山北麓进入西域东南和昆仑山北麓直至葱岭的广大地区,吐谷浑道就是这些游牧人开辟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国时,“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81],说明这条交通线那时就已存在。两汉时期,羌中(即羌族人集中活动的青海地区)地区动乱不已,致使羌中道无法通行,而汉朝政府牢牢控制着河西四郡,从而保证了河西道的安全便捷。所以,此时的羌中道(后称吐谷浑道)在中西交往中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西晋初年,辽西鲜卑慕容涉归庶子吐谷浑因牧场狭小,率部远途至阴山一带,后“属永嘉之乱,始度陇而西,其后子孙据有西零以西甘松之界,极乎白兰数千里”[82],西零在西平郡,即今青海西宁一带,白兰则远在青海湖西南。吐谷浑占据这样广大的范围,建立政权,“……因姓吐谷浑,亦为国号”[83],吐谷浑以青海为基地,秣马厉兵,乘机发展势力,“使其地则张掖以南,陇西之西”[84],他有效地控制了青海后,又占据了西域的通道,当时称作“吐谷浑道”。

这条通道,西与“丝绸之路”中段的南道相连,东则与陇右段的南道(由长安沿渭河西行,过天水临洮,经临夏黄河,到河西的路线)相接,由东向西的路线是:由临夏过黄河,向西北方向行至乐都,再沿湟水西行至西宁,由西宁继续西行,沿日月山经青海湖北面向西进入柴达木盆地北缘,至阿尔金山葛斯山口进入若羌。这条通道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吐谷浑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成了西域和西方诸国同中原王朝进行经济联系的重要枢纽,当时,吐谷浑与前秦、西秦、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南朝的梁、宋政权都有密切的政治联系。(www.daowen.com)

五凉时期,包括酒泉在内的河西政权(前凉、西凉、北凉)一直和东晋、南朝的刘宋保持着使者往来。从河西凉州到东晋、刘宋所在的江南,当时只能通过益州(四川成都一带)才能抵达。由于秦陇地区被中原或地方政权所隔绝,所以前往江南只有从敦煌或张掖南入青海,经过吐谷浑地区,再东行入益州。《宋书》记载:中亚的粟特国人入贡(向刘宋)两次,第一次是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第二次是大明中(457—464)“遣使献生狮子,火浣布,汗血马,道中遇寇,失之”[85]。而早在439年,北魏已占领了北凉都城姑臧,全部控制河西走廊,粟特使者去北魏的敌对政权江南刘宋,从河西走廊势必难以通行,所以他们只好由吐谷浑境抵达目的地。

北凉的残余势力沮渠无讳及沮渠安阁兄弟在西域高昌建立政权,于442年、443年、444年从敦煌南下吐谷浑境,或由高昌出发通过焉耆到若羌,越过阿尔金山进入吐谷浑境内到益州。460年高昌沮渠政权被柔然吞灭,但吐谷浑仍是西域、柔然与南朝使者往来的通道,沟通了南朝与西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