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早期丝绸贸易的往来与发展

早期丝绸贸易的往来与发展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吐鲁番盆地西缘,天山阿拉沟、鱼儿沟一带发现有类似中原的丝织品,这些资料说明商代与西方各族在贸易上有着密切的往来,内地的丝绸经这些民族以游牧方式已辗转贩运到了河西、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

早期丝绸贸易的往来与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周时期的贸易交换也开始活跃起来。传说商的先人王亥就曾驾着牛车,载着丝帛,到远方的部落去经商。《易·大有》记载:“大车以载,利有攸往,无咎”。当时经商的地区不限邻近的部落,而是经甘肃的河西走廊远至新疆和中亚一带。据史书记载,在商的北方和西北为邻的荤粥、土方、鬼方等部落方国,商王武丁时和鬼方多次发生战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25]。”《世本》载,鬼方隤姓,又称鬼戎,世居河西走廊,《竹书纪年》称其为“西落鬼戎”。《山海经·西次三经》说,在三危山之西,天山之东有隗山,古代的隗山在甘肃玉门西南的巴颜大山。商代天山以东是鬼方的游牧之地。《世本》宋衷注:“鬼方于汉则先零羌也”,认为鬼方属于羌族商朝后期,鬼方不断东侵,迫使其他部落北移,这样便促使了商朝与居住在西北的羌族鬼方关系加强,据《商书·伊尹朝献》载,成汤时四方民族都来朝献,带来各自和远方得来的物品,其中就有鬼方。商代的文化和丝织品就是依靠这些民族传入河西走廊及新疆境内的。如1976年在安阳发掘的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中发现有大批的玉器,经鉴定大部分是新疆和阗一带的玉料。在吐鲁番盆地西缘,天山阿拉沟、鱼儿沟一带发现有类似中原的丝织品,这些资料说明商代与西方各族在贸易上有着密切的往来,内地的丝绸经这些民族以游牧方式已辗转贩运到了河西、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哈密五堡和吐鲁番西缘的阿拉沟墓地里发现了不少“海贝”,虽然大部是装饰品,但个别的含在死者口中,类似商代的习俗[26]。这些“货贝”就是商代贸易的货币,说明商与西方各族在贸易往来十分频繁的。

到了西周初年,通过西北的荤粥、鬼方等族聚居之处,周与葱岭以西的民族间也有贸易往来。如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四邻各族都来朝贺,其中就有中亚的渠搜国(今费尔干纳)送来鼩犬,康民(今撤马尔罕)赠桴枇,还有居于河西走廊的月氏送来騊駼,周的势力伸展到中亚一带。周穆王时,犬戎的势力不断向东扩张,阻碍了周与西北方国部族间的联系,公元前989年,周穆王西征犬戎,俘五王,“自是荒服者不至”[27],打开了通往大西北之路。传说周穆王曾向西巡狩,从宗周(今河南洛阳)出发,北渡黄河,出雁门关至河套以北,然后向西经青海乐都、积石,再由柴达木盆地西夏氏向西至珠余氏,向前直抵舂山(今兴都库什山)珠泽,昆仑之丘。《竹书纪年》载:“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尔雅·释地》说:“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西王母在西,皆四方昬荒之国。”《穆天子传》又说:“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也。”足见西王母是今葱岭以西中亚咸海一带的一个部落。《穆天子传》记载中,周穆王赠送给西王母的物品为“锦组百纯,□组三百纯”。“锦组”应为带有花纹的丝织品,“纯”则为丝织布帛的单位,一段为一纯(音读为“屯”)。就是说,“穆王赠送给西王母大量的丝织品,这应当是文献中有关丝织品赠送最早的记载。在中亚、西亚地区很多这一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常常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精美丝绸,它们显然是通过“丝绸之路”被运抵各地的。上述来自西亚的物品多数是通过与中国的丝绸交换、贸易来到中国的[28]。”(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