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轻重篇》曾记载,先秦时期,中原人所见的是从西方舶来的“禺氏边山之玉”,《管子·揆度篇》也提到“禺氏之玉”。“月氏”原本叫“禺氏”,古代的发音是一样的,说明这些中原人喜欢的玉石是经由月氏人的手转运而来的。而这里所说的玉,既有酒泉本地产的马鬃山青玉,也有马衔山玉和祁连山出产的酒泉玉,大量的则是来自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于阗所产的和田玉。月氏人获取西部美玉原料,从新疆和田的一点一线,拓展为几条大山连接而成的一大片区域,这样就更加接近《山海经》讲述的一百多座产玉之山的叙事真相。
中原地区从很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用玉来制作祭祀的器皿,以后玉制品成为商、周以来贵族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玉也成为各种装饰佩件的原材料,比如贵族衣服上的装饰品,王公贵族埋葬时的覆面等。在中原人所知的玉石当中,《史记·李斯列传》所记载的“昆山之玉”是质地最好的软玉,而这种“昆山之玉”,就是从昆仑山顺于阗河流到于阗地区的玉石。张骞岀使西域后《史记》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山”[23]。在张骞等汉朝使者的亲自考察中,认为黄河的源头在于阗的山中,从中采集的玉石,就是“昆山之玉”。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些早在商代就进入中原腹地的于阗玉是哪个氏族转运而来的,但他们肯定是通过中间人转运的,这个从于阗到中原之间的转运任务,最合适的承运者就是中原到于阗之间游牧的民族。这中间恐月氏人的作用最大,转运的时间最长,因此,中原地区,哪怕是山东半岛的齐国,都有“禺氏边山之玉”、“禺氏之玉”的说法。由此可知,玉石是欧亚大陆上最早的贸易对象,玉石之路也是最早的跨地区贸易路线。(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