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玉石之路的形成及考古发现

玉石之路的形成及考古发现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殷墟出土的玉器中,包含着少量产自青海至新疆一带的和田玉,表明商王朝时期,存在着一条“玉石之路”。他们根据从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等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分析,推测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200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进行早期玉石之路调查时,在酒泉境内的马鬃山发现了一座大型玉矿遗址,为研究早期的玉石之路提供了更为确凿的证据。

玉石之路的形成及考古发现

大约3000多年前,新疆产玉点早已存在,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和田玉已大量流入中国内地。古代先民从昆仑山和田一带,由近及远地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到很远的地方。向东经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山西,入河南;向西经乌兹别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这就是最早的“玉石之路”。《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巡的路线,也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的路线。周穆王西巡路线,就是这条古道的东线。周穆王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终抵达昆仑山西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西王母,不仅款待周穆王,还赠他八车宝石,留下一段佳话。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处获取不少玉石,满载而归。这也许是和田玉由新疆进入中原最早并较可信的史籍。

殷墟出土的玉器中,包含着少量产自青海至新疆一带的和田玉,表明商王朝时期,存在着一条“玉石之路”。“说明从这一时期起,中原地区与西域文化联系逐渐增加。生活在甘肃、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20]。”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发现商王武丁的王妃妇好的墓,年代在公元前13世纪,从中发掘了750件玉制品,雕琢精美,种类繁多,对其中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是和田玉,也就是所谓的“昆山之玉”。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女性军事统帅。她生前曾率一万三千大军,攻打西部的鬼方国,掠夺到很多玉石及其制品。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叶茂林、叶舒宪、易华等通过对文献资料研究和田野考察,认为华夏文明的“DNA”就存在于影响至今却被人们长久忽视的玉文化中。他们根据从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等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分析,推测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商贩们从中原向西域运去大量的丝绸和药材,归来时又带回大量的玉石和当地特产。汉武帝在酒泉境内驿站设置“玉门关”,玉石到此便是进入国门。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酒泉成为中原连接西北乃至中西亚的咽喉和纽带,“丝绸之路”上佛教东传,丝绸和四大发明西去,证明了酒泉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站。(www.daowen.com)

200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古文学院在进行早期玉石之路调查时,在酒泉境内的马鬃山发现了一座大型玉矿遗址,为研究早期的玉石之路提供了更为确凿的证据。该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西北约20公里的河盐湖径保尔草场。2007年首次发现,2008年7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科技大学对其进行调查和发掘,2011年10—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7、2008年调查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总面积150平方米[21],发现遗物有陶器、铜器、金片、铁器、石器、玉料、水晶等。根据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和战国时期的一枚魏国钱币等遗存,专家初步分析认为马鬃山玉矿遗址的年代应定在战国至汉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田亚岐研究员指出,在陕西关中东周秦墓中出土大量玉器,如秦公1号大墓,这些玉器从色泽上看较为相似,提出秦文化玉器可能与马鬃山玉矿有一定关联。西北大学的赵丛苍教授也提出类似的看法,认为马鬃山遗址出土战国时期的货币确定了遗址年代的上限,遗址中发现的玉料的玉质与西周、战国、汉等时期发现的玉器质地相似[22]。马鬃山玉矿遗址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早期矿业遗存。它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矿区的聚落形态,为我们了解早期的玉石之路提供了重要资料,还为探寻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