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用地定级方法及其应用

农用地定级方法及其应用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主要根据第一种思路开展农用地定级,并提出和形成了三种基本方法,即: 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一般情况下,在已完成农用地分等的地区进行农用地定级,宜采用修正法,也可采用因素法;在未完成农用地分等的地区进行农用地定级,应采用因素法。它们通过农贸中心或中心城镇距离农用地的远近来影响农用地的经营和收益,进而影响农用地的级别。

农用地定级方法及其应用

(一) 农用地定级的基本思路

从理论而言,农用地定级有两种思路: 一是从原因或本质入手,通过分析评价影响土地构成因素的优劣,来揭示土地级别的差异;二是从结果或外在表现形式入手,通过分析土地产出或土地收益的高低,来推求土地级别的差异。第一种思路,以土地质量为标准,从分析造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原因入手,评价量化土地因素质量分值,评定土地级别。这种思路,客观性强,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土地级别高低,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但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及其特性地区性强,不同地区土地质量评价量化的指标含义和标准存在差异,不利于不同地区间土地级别的比较。第二种思路,从土地质量的外在表现形式出发,对土地产出或土地收益进行修正,排除非土地因素的影响,根据修正后的土地产量或土地收益来反推土地级别。这种思路,简单明了,将土地级别与土地利用结果紧密联系,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土地级别的比较。但土地利用结果除受土地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容易受到投入强度、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强烈影响,土地利用结果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主要根据第一种思路开展农用地定级,并提出和形成了三种基本方法,即: 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目前,因素法是农用地定级的基本方法;修正法为补充方法;样地法还不适宜推广应用。一般情况下,在已完成农用地分等的地区进行农用地定级,宜采用修正法,也可采用因素法;在未完成农用地分等的地区进行农用地定级,应采用因素法。这里主要运用因素法介绍农用地定级基本过程。

(二) 定级指标区的划分及定级因素的选取

1. 定级指标区的划分

在具体实施定级工作之前,必须对定级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宏观调度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区域内部的气候、地貌、土壤、农业生产特点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的空间差异。在不同的气候、地貌、土壤、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农用地质量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定级区域内部在气候、土壤、地貌、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需划分定级因素指标控制区。即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生产结构和生产水平的差异,遵循主导性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以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特征为基础,采用归并相似性与区分差异性这一原理,划分土地利用区。

2. 定级因素因子的选取

定级因素包括对农用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某些因素可以分解为多个因子,构成因素体系。《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推荐的供选择的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如表8.1所示。

表8.1 《农用地定级规程》推荐供选择的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

(三) 定级单元的划分

定级单元是土地定级中取样和获得数据的基本单位,根据各因素对单元地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所求取的单元因素总分值是土地级别评定的基础和依据。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农用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应在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和土壤类型图等相关图件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当地资料的实际情况,农用地定级工作底图采用1∶ 10000—1∶ 50000的比例尺,原则上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精度相一致,或根据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确定。定级单元的划分,遵循主导因素差异、相似性和边界完整性等原则,可选择叠置法、地块法、网格法、多边形法等方法划分。

(四) 定级因素因子分值的计算

因影响方式的差异,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主要包括点状因素因子、线状因素因子和面状因素因子。其中面状因素因子分值的计算方法与前文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农用地分等中的因素质量分值计算类似,不再赘述。

1. 点状因素因子分值的计算

农用地定级涉及的点状因素因子,主要有农贸中心影响度和中心城镇影响度。它们通过农贸中心或中心城镇距离农用地的远近来影响农用地的经营和收益,进而影响农用地的级别。农贸中心影响度分值的计算步骤如下:

(1) 确定各级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和相对距离。其中市级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为农贸市场在市域内的最大服务距离,镇(区)级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为农贸市场在镇(区)范围内的最大服务距离,公式为:

式中: d——某级农贸中心的影响半径; S——某定级区域面积; n——本级农贸中心的个数。

(2) 按照一定的衰减法计算农贸市场的作用分值。公式为:

式中:fi——因素作用分值;Mi——综合规模指数;r——相对距离;di——定级单元与农贸中心的实际距离; d——因素影响半径。(www.daowen.com)

当同时受多个同级功能影响时,取其中的最高作用分;同时存在多级功能影响时,对同一级别的功能作用分仅取值一次并进行加和。中心城镇影响度的计算方法,与农贸中心影响度的计算方法相类似。

2. 线状因素因子分值的计算

农用地定级涉及的线状因素因子,主要是通过区域交通条件中的道路通达度因子。道路通达度反映道路所在区域范围内农用地所具备的道路通达条件,其计算方法为:

(1) 计算道路的作用指数。

根据道路的路面宽度、道路等级和车流量等指标,计算道路的作用指数,作用指数可采用百分制形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Fi——第i条道路的综合规模指数;ωj——道路第j个指标的权重;Mij——第i条道路第j个指标的规模指数;Aij——第i条道路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Aj,max——定级区道路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

(2) 计算道路的影响半径。

道路影响半径按实际推算,公式为:

式中: d——道路的影响距离; S——定级区域面积; L——道路长度

(3) 按照一定的衰减法计算道路的作用分值。公式为:

式中:fi——因素作用分值;Mi——综合规模指数;r——相对距离;di——定级单元与农贸中心的实际距离; d——因素影响半径。

(五) 定级指数的计算及级别的划分与确定

1. 定级指数的计算

定级指数,在定级因素因子分值计算结果基础上,根据各定级因子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法、几何平均法等计算得到。定级因子权重可运用特尔菲调查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方法确定。

2. 农用地级别的划分与确定

用定级指数进行农用地级别的划分,指数值越大,农用地质量越好,级别就越高。具体可以运用数轴法、总分频率曲线法、总分等值线法等方法初步划分农用地级别。

在农用地级别初步成果完成后,应组织当地有关专家对初步成果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意见对定级初步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并到实地进行验证,落实级别界限。经过对初步定级成果的检验,确定定级的最终级别界限,进行各级别面积汇总和成果图编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