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地利用监测及其应用的技术手段

土地利用监测及其应用的技术手段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获取土地信息和反馈土地政策执行情况、检验土地管理措施执行结果的主要手段。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实现情况监测、建设用地批准后的使用情况监测、土地违法行为监测等。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利用遥感遥测技术,结合GIS和GPS,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和测定。

土地利用监测及其应用的技术手段

(一)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概念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用途管制状况、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状况等进行的监督和管理。

土地利用状况不是永恒的,它常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土地利用监督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实现土地利用监督和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控的技术基础。

土地利用监测的目的在于能及时地掌握土地利用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状况,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其发挥最佳利用效益。目前,我国开展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是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和客观的定期监测,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重点核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依据。

(二)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 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研究提供依据;能够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创造条件;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等。

(三)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监测

监测的重点是耕地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展。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重要的耕地保护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应当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相关责任人应负责开发与所占用耕地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通过监测耕地变化及建设用地扩展状况,可以及时发现耕地的减少与增加情况,对不按照要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可以及时予以纠正,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 土地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监测

政策的制定依靠准确的信息,同时信息还是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获取土地信息和反馈土地政策执行情况、检验土地管理措施执行结果的主要手段。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实现情况监测、建设用地批准后的使用情况监测、土地违法行为监测等。

3. 土地生产力监测

土地生产力受制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呈现出动态变化。这就需要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土地生产力动态变化的方向与规律,为调整生产力布局和确定合理对策提供依据。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保护区内耕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土地生产力监测的重点是土壤属性、地形、水文、气候、土地的投入产出水平等指标。

4. 土地环境条件监测

环境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土地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对土地环境条件的监测,重点是考察环境条件的变化、环境污染等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如对农田防护林防护效应的监测、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土地植被变化监测等。除此以外,还要监测环境破坏,如水土流失及风蚀、土地沙化、盐渍化,地面沉降等。

(四)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常用方法有实地调查、统计报表调查、遥感监测、专项定点监测等。

1.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是由土地管理部门派遣工作人员到被调查现场,通过直接量测、采访等,获得有关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资料的一种方法。按调查范围的不同,实地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种。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范围内全部土地都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可分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在所调查的总体中,有目的地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用样本的参数去估计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用调查的资料来推断总体。重点调查是在所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研究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是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出若干符合调查目的的代表性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的目的在于寻求同类事物的共同规律。

2. 统计报表调查

统计报表调查是由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统一的表格,由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原始记录,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对报送资料的急需程度和报送周期的长短,统计报表可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按报送方式的区别,统计报表又分为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两种。将报表提供的历年土地统计资料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就可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状况、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等。

3. 遥感监测(www.daowen.com)

遥感监测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间存在着光谱特征差异的原理,来识别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其实质就是对影像系列时域效果进行量化,通过量化多时相遥感影像空间域、时间域、光谱域的耦合特征,来获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监测结果。

4. 专项定点监测

为了详细而准确地掌握土地质量变化情况,常采用仪器对土地质量的某个项目进行定点监测,如土壤肥力监测、水土流失监测、土地沙化监测、土地污染监测等。通过仪器监测取得科学数据,以便采取对策,改善土地利用状况。

(五) 3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应用

3S技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土地利用信息的及时更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利用遥感遥测技术,结合GIS和GPS,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和测定。在3S系统中,RS相当于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更新;GPS相当于定位器,进行实时定位;GIS相当于中枢神经,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处理等。三者有机结合,能够准确把握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区域的特征,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有着传统调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运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流程如图5-1所示。

图5-1 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流程

资料来源: 刘兴权,龙熊,吴涛.3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地理空间信息,2009,7(5): 5.

具体来说,运用3S技术对某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大致要经历如下步骤。

1. 室内判别

(1) 资料准备。根据需要收集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及遥感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库、遥感影像等。

(2) 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将收集到的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影像增强等处理。

(3) 提取不一致信息。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对比,以遥感影像图为基准,自动解译或人工勾绘与土地利用现状不一致的图斑及新增地物,并对其进行编码。

2. 外业调查

(1) 制作外业调查资料。将在室内判别中有变化的图斑所对应的区域分别加载地形图,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并根据需要制作外业调查表。

(2) 实地调查有变化区域。根据工作底图对解译过程中产生变化的地物逐一进行实地调查,必要时利用GPS进行定位寻找、实地观测、丈量、绘制草图并填写外业调查表中的信息。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 数据更新。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对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空间和属性数据进行修正和补充,然后进行图形与属性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核查、拓扑错误检查、接边情况检查等。

(2) 利用GIS进行各类分析和制图输出。GIS在土地利用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及制图中具有明显优势,在数据库更新后可利用它进行如下两个主要操作。

叠加分析: 将同一区域范围内两个不同图层的数据叠加在一起,其结果是生成一个新的图层。通过叠加分析,可以产生土地利用变化图,在该图上标明了土地利用变化范围与分布区域。

统计分析: 对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变化图上不同类型的图斑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各种类型变化的面积。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绘制图表,比较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