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和有关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土地管理基础性工作。土地统计包括土地统计资料、土地统计工作和土地统计科学等三层含义。土地统计资料是反映土地资源的特征和规律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土地统计工作泛指对土地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土地统计科学则是指土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关系。土地统计资料是土地统计工作的成果,土地统计科学则是土地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与此同时,土地统计科学又为土地统计工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和推动土地统计工作的开展。
(一) 土地统计的内容
土地统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土地总面积、土地质量等级、土地权属状况、利用状况和土地位置界限。
土地总面积是指统计范围内全部土地的总量,例如全国土地总面积、全省土地总面积、全市土地总面积等。
土地质量等级是指通过土地质量评价确定的土地等级,不同等级的土地具有不同的质量。通过土地统计,反映出不同质量等级的土地面积及其分布。
土地权属状况是指不同权属类别的土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权属类别分为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两种。
土地利用状况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参照全国规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位置界限是指土地的地理位置、范围界线和四至,包括各行政单位、土地权属单位以及各种地类的界线,用图件和文字形式表述。
(二) 土地统计的程序
土地统计的工程程序可分为4个阶段和若干个步骤,分别为土地统计设计阶段、土地统计调查阶段、土地统计整理阶段和土地统计分析阶段。(www.daowen.com)
1. 土地统计设计阶段
土地统计设计是土地统计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土地统计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对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协调安排。这一阶段工作包括确定统计目标、设计统计指标和表格、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等步骤。
2. 土地统计调查阶段
土地统计调查是按已有的调查方案,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土地原始资料和开展实地调查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土地资料往往采用不同的调查手段和方法。这一阶段的工作包含两个步骤,即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
3. 土地统计整理阶段
土地统计整理就是根据土地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目的,对土地统计调查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出反映土地资源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4. 土地统计分析阶段
统计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土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土地利用状况,揭示土地变化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的工作。土地统计分析一般包括土地现状及动态分析、土地专题分析、土地综合分析和土地预测分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