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籍管理与土地权属管理

地籍管理与土地权属管理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 地籍概述1. 地籍的涵义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现代地籍不仅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且还直接为保护土地权属、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和保护耕地等服务;其纪录形式也从最早的文字、图簿册逐步发展到目前的以计算机数据管理为主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权属管理。

地籍管理与土地权属管理

(一) 地籍概述

1. 地籍的涵义

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籍有簿册、清册、登记之说。如同建立户籍(含户口簿)一样,土地也要建立地籍(含地籍簿和地籍图)

地籍一词在国外最早来自拉丁文的“caput”和“capitastrum”,前者意为课税的对象,后者为课税对象的登记或者清册。在我国历史上,籍字也有税的意思。即税由籍来,籍为税而设。我国《辞海》中将“地籍”定义为:“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之册簿。”可见,地籍最初就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者簿册。现代地籍不仅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且还直接为保护土地权属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和保护耕地等服务;其纪录形式也从最早的文字、图簿册逐步发展到目前的以计算机数据管理为主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 地籍的作用

(1) 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是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属状况资料;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依据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使用状况及界址界线资料;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依据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变化情况的资料;征收土地税是根据地籍所提供的土地面积、质量等级、土地位置等方面的资料。

(2) 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它所记载的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权源及其变更状况资料是调处土地争执、确认地权、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保护土地产权合法权益的基础资料。

(3) 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方式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需制定土地使用费和各项土地课税额的标准。反映宗地面积大小、用途、等级状况的地籍,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4) 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地籍所记载的有关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与变化特征等资料与图件,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使用年度计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3. 地籍的分类

根据地籍的目的、时序以及对象,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www.daowen.com)

(1) 按地籍的目的分类。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籍的目的不同,按目的可以将地籍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税收地籍最初仅仅具有为税收服务的功能,所以,税收地籍记载的主要内容是纳税人——业主和纳税单位的名称、地址、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要的土地等级等。

产权地籍。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和公开化,促使税收地籍向产权地籍发展。产权地籍也称为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起来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它要求准确记载宗地的界线、界址点、权属状况、面积、质量、用途等。凡经登记的土地,其产权证明具有法律效力。产权地籍一般均要求有较高精度的地籍图、表、卡、册。

多用途地籍。也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了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的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地籍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也大为扩展,远远突破了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局限,其手段也逐步被光电、遥感、电子计算机和缩微技术等所取代。它除了要求准确记载宗地的界线、界址点、权属状况、面积、质量、用途等外,还要求记载宗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环境、生态,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编制地籍图、簿和册。

(2) 按地籍的时序分类。

按地籍的时序,可以将其划分为初始地籍和变更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某一行政管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变更地籍是以初始地籍为基础,根据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利用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修正补充及更新的地籍,它具有现实性和连续性。变更地籍也称日常地籍。初始地籍在前,变更地籍在后。

(3) 按地籍的对象分类。

按地籍的对象,可以将其分为城市地籍和农村地籍。城镇地籍的对象是城市和建制镇的城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的用地;城镇地籍是在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城镇用地土地登记后建立的地籍,它以宗地作为地籍单元。农村地籍的对象是城镇郊区以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及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农村地籍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的地籍,它以地类以及权属作为地籍单元。村庄地籍主要是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而设立的,它是农村地籍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宗地作为地籍单元。城镇地籍由于城镇土地利用率高,集约化程度高、建(构)筑物密集,级差收益显著,城镇地籍较为复杂,需采用更大比例(1∶ 500)图纸,其数据及界址要求精度高。

(4) 按地籍的管理层次分。

地籍可以按其行政管理的层次,划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国家地籍是指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一级土地使用权单位的土地为对象的地籍。基层地籍是指以集体土地使用者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二级使用者的土地为对象的地籍。

(二) 地籍管理概述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建立地籍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或措施,即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立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技术和法律措施,也称地籍工作。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权属管理。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地籍管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利用计划,制定和实施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和土地政策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