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
生物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物种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生物群落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种群组成的。②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③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④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位,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外,还具有外貌和一系列的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⑤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命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⑥一定的分布范围。各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⑦群落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有些则不明显,而处于连续变化中。
(二)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根据各个种在种群中的作用可以划分群落成员型,常见的群落成员型分类有: ①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生物称为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作用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②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③伴生种。其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的物种。④偶见种或罕见种。即那些在群落种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一般数量稀少。
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可以通过各物种的数量特征(密度、多度、盖度、频度、高度或长度、重量及体积)、综合特征(优势度和重要值)来衡量。
(三) 群落的结构
生物在群落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分布可以从垂直面和水平面进行考察。
垂直结构,即垂直面的分布。在某些森林群落中,可以明显地把森林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这就是群落的分层现象。动物在林间或土壤里的分布情况也很类似。
生物群落中某个物种或不同物种的水平配置也不一致,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常形成斑块状镶嵌,也可能均匀分布,其原因主要有亲代的扩散、生境异质性及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 群落的动态(www.daowen.com)
1. 昼夜活动节律
几乎所有的生活都有昼夜活动节律。如大多数鸟类,在白天特别活跃,称为昼行性动物;另一些动物如蝙蝠和许多其他哺乳类,只有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还有一些动物如蝇,只在拂晓或黄昏时活动,称为晓暮行性动物。
2. 季节动态
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尤其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制约,并与生物的生活周期关联。群落的季节动态是群落本身内部的变化,并不影响整个群落的性质。
3. 年变化
在不同年度之间,生活群落常有明显的变动。这种变化反映了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一般称为波动。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化引起的。
4. 演替
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为演替。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种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植物繁殖体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及人类的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