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莫敖阳与晋师长城之战的年代

大莫敖阳与晋师长城之战的年代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文考定楚简王在位二十七年,此役据简王末年有十余年,距离葛陵楚墓的记事较远,而且楚国战败,因此《系年》整理者说葛陵简中“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岁”所言即是此次战役,恐怕不可信。或以为“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所说,乃羌钟铭文所记“袭夺楚京”的战事,楚救齐,故与晋战于长城,其时间是公元前404年。如果这一推测不误,那么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事当发生在楚声王三年。

大莫敖阳与晋师长城之战的年代

楚悼王元年问题的判定,有助于我们解释相关的问题。河南新蔡葛陵楚墓中出土的墓主祷祠竹简里有九个大事纪年简,较有可能是简王末年至悼王初年连续的九年,墓主因病情逐渐加重而祷祠天神地祇人鬼。其中纪年最晚者一般认为是“王自肥遗郢徙于鄩郢之岁”,因为它出现得最多,所记月份集中在三个月,当是墓主临别之时。宋华强、李学勤先生等已根据简文、历法等因素考定其年为公元前398年,并据《史记》,认为在楚悼王四年。[17]由《系年》来看,《史记》所述年岁或可能有误,公元前398年应该是楚悼王三年。这与清华简《楚居》篇末所说相应:“至悼折王犹居朋郢。中谢起祸,焉徙袭肥遗。邦大瘠,焉徙居鄩郢。”

不过宋华强和李学勤先生的观点有一个重大差别,宋华强认为楚简中用以纪年之事是上一年发生的大事;而李学勤先生则认为就是以当年之事纪年。因此,对于“王自肥遗郢徙于鄩郢之岁”,宋华强实际上认为“王自肥遗郢徙于鄩郢”是公元前399年所发生的事,而李学勤先生则认为是公元前398年所发生的事。此处的差异,涉及楚史研究中的一个公案,即楚国大事纪年到底是以上一年的大事纪年,还是以本年的大事来纪年,拟另文讨论。不论如何,“王自肥遗郢徙于鄩郢之岁”之后的内容,是记公元前398年的事,这是葛陵简纪事最晚的一年。这一原则确定后,葛陵简中与《系年》有关的事情也可以讨论。

楚国的大事纪年所选大事有一点或可以肯定,那就是所选者应该都是值得说的好事、喜事[18]。若然,葛陵楚简中大事纪年简“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岁”所说的“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事,应该是楚国战胜了,起码是不败。而清华简《系年》第21章提及:“楚简大王立七〈十〉年,宋悼公朝于楚,告以宋司城之约公室。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以定公室,城黄池,城雍丘。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围黄池,迵而归之于楚。二年,王命莫敖阳为率师侵晋,夺宜阳,围赤岸,以复黄池之师。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救赤岸,楚人舍围而还,与晋师战于长城。楚师无功,多弃旃幕,宵遁。楚以与晋固为怨。” 前文考定楚简王在位二十七年,此役据简王末年有十余年,距离葛陵楚墓的记事较远,而且楚国战败,因此《系年》整理者说葛陵简中“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岁”所言即是此次战役,恐怕不可信。或以为“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所说,乃羌钟铭文所记“袭夺楚京”的战事,楚救齐,故与晋战于长城,其时间是公元前404年。此说虽然合乎葛陵简所记事的时间范围,但此战是三晋伐齐,楚人即使助齐,结果也是三晋大胜,楚人恐怕不会以之为大事来纪年。(www.daowen.com)

鄙意《系年》第23章值得注意:“楚声桓王立四年,宋公田、郑伯骀皆朝于楚。王率宋公以城榆关,置武阳。秦人败晋师于洛阴,以为楚援”,楚声王四年在公元前401年,《六国年表》载此年秦“伐魏,至阳狐”,[19]可能与《系年》所说“秦人败晋师于洛阴,以为楚援”相关。此处说秦为楚援,但是《系年》只是讲楚宋筑城,未明记晋楚有战争,不免令人生疑。很可能楚声王三年魏曾进攻过楚国,打到了方城,实际上就是“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所本。楚国当是获胜了,至少是不败,让晋师无功而返,才被用以纪事。而魏攻楚也有原因,《系年》第22章载楚声王元年宋悼公卒,其后宋公田、郑伯朝周(当在次年,楚声王二年);但第23章载楚声王四年宋、郑朝楚。宋、郑发生这种转变,较有可能是《吕氏春秋·慎势》所说楚声王围宋十月。杨宽附此事于楚声王六年(公元前402年),看来有误,当是楚声王三年。魏当救宋,殆不成,宋遂被迫朝楚。楚围宋、魏楚战于长城二事虽未见于《系年》,但是《系年》所说的“宋公田、郑伯骀皆朝于楚”,很可能就是出于庆贺战争胜利、表示臣服而来朝(阳为任大莫敖的年代颇久,由曾侯乙墓来看,公元前433年他就已经是大莫敖了。不过《系年》记他曾大败,则亦不足怪)。魏人当寻机报复,魏楚面临全面大战,于是有楚“王率宋公以城榆关,置武阳”;而此时“秦人败晋师于洛阴”,这才可以称得上“以为楚援”。这时楚的盟国有宋、郑、秦。殆因此故,《史记·六国年表》载次年(公元前400年)“三晋来伐我,至桑丘”,[20]三国联军攻楚。此事《系年》虽然也未记,但是说“声王即世,悼哲王即位,郑人侵榆关”,刚刚朝楚的郑人叛变,转头攻楚,当是受三晋的胁迫,联合反攻;或者是看到三晋伐楚,有机可乘。总之是楚的联盟被从内部打破,楚国面临劣势。殆因此才有《系年》的“明岁,晋(?)余率晋师与郑师以入王子定。鲁阳公率师以交晋人,晋人还,不果入王子”,前文已经指出这合于《史记·六国年表》。而鲁阳公能得胜,很可能是由于《史记·六国年表》次年(公元前398年)所说的楚“归榆关于郑”,大概楚国在楚悼王二年(公元前399年)用榆关收买了郑国,让晋郑联盟瓦解[《郑世家》记郑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400年),“郑围韩之阳翟”,说明郑与三晋中的韩国也有矛盾。郑围韩殆在年初郑尚依附楚的时候,后来因三晋联军,郑遂转从三晋侵榆关攻楚]。因此或可以看出,《系年》和《史记·六国年表》纪事虽然不同,但有些事互为表里。如果这一推测不误,那么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事当发生在楚声王三年(公元前4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