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要性:与得人相处的关键点

重要性:与得人相处的关键点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文第二段至第四段论述得人的重要性。在第三段中则进一步对此点加以证实,那么,通过手足目口耳与心的关系对“人”与其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管仲进言桓公,让其对该关系多加注意。“天子”为“五”,“四”的“诸侯”以及“三”的“大夫”以上,均需要有人辅佐。可以说在此,第二段以后的重要主题“从人”,虽然表达方式有异,但贯穿这一番对话的始终。

简文第二段至第四段论述得人的重要性。

(第二段)

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起事之本奚从。”02管仲答曰:“从人。”

(桓公又问管仲道:“仲父,创业的根本,需要遵从什么?”管仲答道:“需要从人。”)

(第三段)

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其从人之道可得闻乎。”管仲答:“从人之道,趾则心之03本,手则心之枝。目、耳则心之末,口则心之竅。心不正则趾逴[4],心不静则手躁,心无图则目、耳野,04心图无守则言不道。言则行之首,行之首则事之本也。尚展之,尚格之,尚勉之。”

(桓公又问管仲道:“仲父,可以询问从人的方法吗?”管仲答道:“所谓从人之道(如下),足为心的根本,手为心的枝叶,目与耳为心的末端,口则为心的窗户。心不正则足不自由,心不安静则手急躁,心无意图则目耳粗野,心虽有意图而有隙,则言语不达对方。言语为行动之始,行动之始为事业的根本。请对此进行考察,正之勉之。”)

(第四段)

桓公又问管仲曰:05“仲父,设承如之何。立辅如之何。”管仲答:“贤质不枉,执节缘绳,可设于承。贤质以抗,吉凶阴06阳,远迩上下,可立于辅。”(www.daowen.com)

(桓公又问管仲道:“仲父,应该如何设立丞相?应该如何设立辅佐大臣?”管仲答道:“具有作为贤者的资质,无不正行为,守节操从法令,则可以(将该人)设为丞相。如果具有贤者的素质人品出众,则(无视)吉凶阴阳,远近上下[5]均可以设立为辅佐大臣。”)

首先,在第二段,仅有“从人”二字,因此“人”字何谓尚不太明确,但因发问者为桓公,所以对方极为可能是辅佐为政者的大臣。在第三段中则进一步对此点加以证实,那么,通过手足目口耳与心的关系对“人”与其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管仲进言桓公,让其对该关系多加注意。至第四段,则更为明了,桓公就如何得到丞相以及辅佐大臣等进行询问,而管仲则对其条件进行说明。如此,所谓“从人”,乃是为政者得人之谓,具体而言,则是在说君主得丞相或辅佐大臣,以借得其力。

与以上部分主旨相类似的,是第八段。

(第八段)

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前有道之君何以保。”管仲答曰:“前有道之君所以保邦,天14子之明者,能得仆四人同心,而己五焉。诸侯之明者,能得仆三人同心,而己四焉。大夫之明者,能15得仆二人同心,而己三焉。”

(桓公又问管仲道:“仲父,以往的有道之君如何保全国家?”管仲答道:“以往的有道之君保全国家的理由(如下所示),贤明的天子与臣下四人同心,合为五人(来进行统治)。贤明的诸侯与臣下三人同心,合为四人(来进行统治)。贤明的大夫,与臣下二人同心,合为三人(来进行统治)。”)

此处,管仲也进言说,君主不应独裁,而是应该得到有能力且同心合力的大臣的协助。“天子”为“五”,“四”的“诸侯”以及“三”的“大夫”以上,均需要有人辅佐。可以说在此,第二段以后的重要主题“从人”,虽然表达方式有异,但贯穿这一番对话的始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