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华简《管仲》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清华简《管仲》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华简《管仲》全篇由12个段落构成。为了理解其基本特征,首先对开头的第一段落进行释读。本篇以齐桓公与管仲(?第一简的开头记有“齐桓公问于管仲曰”,而在其他竹简的开头无此语句。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起事之本奚从。”02管仲答曰:“从人。”管仲答曰:“前有道之君所以保邦,天14得仆二人同心,而己三焉。”管仲答:“既佞又仁,此谓24然则或弛或张,或缓或急,田地圹虚,众利不及,是谓幽德。”

清华简《管仲》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清华简《管仲》全篇由12个段落构成。为了理解其基本特征,首先对开头的第一段落进行释读。[3]

(第一段)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仲父,君子学与不学,如何。”管仲答曰:“君子学哉。学乌可以已。见善者01墨焉,见不善者戒焉。君子学哉。学乌可以已。”

(齐桓公问管仲道:“仲父,君子学与不学,会如何呢?”管仲答道:“君子应当学习。学问如何可以中途而止?见善则要学习,见不善则要警戒自身。君子应当学习。学问怎么可以停止?”)

这一段如何会被定为首段?本篇以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与管仲(?—公元前645年)间的问答形式构成。一段问答结束后,并未提行或以符号加以区分,而是紧接第二段问答。第一简的开头记有“齐桓公问于管仲曰”,而在其他竹简的开头无此语句。段落开头的“(齐)桓公”于编排在后的竹简中可见如下位置:

墨焉,见不善者戒焉。君子学哉。学乌可以已。”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起事之本奚从。”02

管仲答曰:“从人。”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其从人之道可得闻乎。”管仲答:“从人之道,趾则心之03

心图无守则言不道。言则行之首,行之首则事之本也。尚展之,尚格之,尚勉之”。桓公又问管仲曰:05

阳,远迩上下,可立于辅”。桓公又问管仲曰:“仲父,施政之道奚若。”管仲答:“既设承,既立辅,敛07

之参,博之以五,其阴参,其阳则五。是则事首,惟邦之宝。”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千08(www.daowen.com)

以行,匡之以参,度之以五,小事逸以惕,大事简以诚,执德如县,执政如绳。”桓公又问管仲曰:“仲11

不夭。”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前有道之君何以保。”管仲答曰:“前有道之君所以保邦,天14

得仆二人同心,而己三焉。”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旧天下之邦君,孰可以为君。孰不可以为16

恐罪之不竭,而刑之放,怨亦未济,邦以卒丧。若后辛者,不可以为君哉。”桓公又问管仲曰:“仲父,亦20

君哉。”桓公又问于管仲曰:“仲父,今夫佞者之利气亦可得而闻乎。”管仲答:“既佞又仁,此谓24

然则或弛或张,或缓或急,田地圹虚,众利不及,是谓幽德。”桓公又问于管仲:“为君与为27

如上可见,“(齐)桓公”均位于竹简文本当中,而并非开头位置。且仅有第一简为“齐桓公问于管仲曰”,而其他均为“桓公又问于管仲曰”。即,仅第一简有“齐”字,而在其他问答中则加入“又”字。因此,该第一简极有可能为整个文献的开头部分。

而且,若该第一段为整个文献的开头部分,则其中议论的主题即为“君子”之“学”。该主题令人即刻想起《论语》以及《荀子》的开头部分。该段落与《论语·学而》篇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以及《荀子·劝学》篇的开头部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相同,均论述了“学”的重要性。此外,“见善者墨焉,见不善者戒焉”则与《论语·述而》篇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观点类似。

但是,该处的“君子”,是否即后世认为的人格者或有德者尚不明确。但若从第二段以后的问答来看,则极有可能为“君子”的原意“高位的为政者”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