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注目的是装食物和饮品的容器,即所谓的食具盒或酒具盒。[3]它们被用于收纳青铜器和漆器,如鼎、装酒的壶、装食物的盘、存放食物的盒具,以及盛酒或食物的耳杯,更多的情况下是为了更好地存放和携带物品。基于不同的存放需求生产了不同种类的盒具。目前发现最早的盒具出自曾侯乙墓,年代在公元前433年。总的来说有三种长方形扁平的黑漆盒。盒里存放了多种器具,且存放在不同的格子内,有铜鼎、铜盒、铜罐、铜勺、竹、漆盒和小漆罐(见表一,1—3)。[4]在长盒中叠放着16件羽觞,它们与酒具一道组成一套完整的饮具(表一,1)。
公元前5世纪初以来,墓葬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长方形盒(表一,4—10)。这些木盒使用了大约50年。这些木盒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浅盒身和一个扁平的盖子,两者都是圆角的。盖子上精心雕刻了云纹并涂彩,有时候在盒身底部也会有纹饰。此外,盒具的正面雕刻有动物纹或兽面纹,在盒身底部附有动物的足或爪子。另外,盒身和盖子都设有手柄,一同作为兽耳。这种类型的盒具最早发现于湖北省荆州包山2号墓,墓葬年代在公元前316年(表一,5)。非常有意思的是器柄有时刻了一圈凹槽,可用绳索将盒身和盖子绑在一起。有时候,盒具用皮革包裹,用皮带捆绑。[5]通常盒身底边分为四格,整齐摆放着小漆壶、漆盒和带圆形耳的耳杯。随着这种新的盒具的出现,这种带圆形耳的耳杯也由于实用性原因取代了此前的羽觞。一方面,圆形的器耳不易碎,另一方面,这样的造型更易于存放在盒子的内格里。[6]
从战国中期开始可以观察到,在楚国器物的设计上添加动物如凤、蛇、龙或猪形纹饰的做法更加流行。这种情况也与食具盒、酒具盒的发展是一致的。在楚国作坊中大量制作新造型的盒具,带一对类猪形动物装饰(表一,7、9)。在一些墓中,如年代在战国中期的湖北荆州望山桥1号墓,这一类新造型的盒具与早前的方形盒具同出。[7]由于望山桥1号墓在早期遭到严重盗掘,只保存了这类新造型盒具的下半部。[8]它包括一个浅底椭圆形盒身,以及两端各有一小圆器柄。盒身带两圆形榫头,用来和原本的器盖盖合。在盒身雕刻了蜷缩着的矮壮的动物的四肢,都朝向前方。盒身上的纹饰由回旋纹和羽毛状的S形带饰构成。装饰与湖北荆州包山2号墓的漆棺上的纹饰相似,后者的S形纹饰装饰在龙的身体上。[9]如果这件盒具的上半部分还能留存下来,可能会形成完整的一条龙的纹饰。在两件非常不同的器物上有相似的纹饰,继而提出了关于不同器物的制作过程、漆的使用和纹饰交流的问题。工匠、作坊是否使用了一本专门的范本?他们是否在不同器物的不同部位嫁接纹饰?[10]
表一 楚国境内发现的食具盒和酒具盒(战国时期475——221BCE)
续表
续表(www.daowen.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自公元前4世纪末以来,带双面猪形装饰的盒具作为新的造型出现,称为“猪形盒”(表一,9、11—13)。这一类盒具比之前的盒具体型小,只用来存放耳杯。这类盒具由装饰了猪蹄、猪肚子的盒身,和有着猪头和背部造型的盖子构成。圆形扁平的柄手则为猪鼻子的造型。相似的例子在湖北和安徽省有发现,如湖北省江陵雨台山56号墓、荆州天星观2号墓和安徽省六安白鹭洲585号墓。
盒具的造型和装饰都是楚国物质文化典型的样式。它们主要发现于楚国中心的地域,体现了楚国工艺的技术和艺术创新。工艺展示了对造型和色彩的纯熟掌握。上述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不仅发掘了这些卓越、独特的物品,同时还引出了一些关于这些器物在当时日常生活、礼仪活动和葬俗中如何被使用的有趣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