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数据来源于已出版的楚墓遗址完整发掘报告。只有在正式的发掘报告上,我们才能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进而综合、仔细地比较各个遗址的异同点。因此,简报材料暂不予以考虑。以下,我们的分析将围绕13处楚墓出土的仿铜陶礼器进行,这13处墓地分散在楚国的广大疆域中。
在楚国的核心区域,即现在的湖北省中心,发现有当阳赵家湖墓地、荆州枣林岗墓地、江陵雨台山墓地和江陵九店墓地。在楚国西部,发现有湖北襄阳余岗墓地和陕西丹凤古城楚墓;在西北部,有河南淅川东沟长岭楚墓;在东南部,有湖北赤壁土城墓地;在南部,有湖南长沙楚墓群和益阳楚墓群;在西南部则有三个墓群,分别位于湖南沅水下游、沅陵窑头和里耶麦茶。对于湖北北部以及鄂东皖西这两片区域的墓葬,好像还没有出版能比拟以上遗址的重量级的报告。不过,在这些区域(鄂北、鄂东、皖西),楚墓的年代多为战国晚期。
在这13处楚墓中,已发掘墓葬达6330座,至少发现了18500件明器(附表一)。但是,因为在《沅水下游楚墓》和《沅陵窑头发掘报告》中,没有分别统计出土不同类别仿铜陶礼器的墓葬的数量,所以这两个遗址的数据也暂不列入考虑。我们将分析其余11个遗址、共4834座墓葬的情况。
大约有65%的墓葬出土仿铜陶礼器。这个数据是基于仿铜陶礼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鼎来统计的(如果统计仿铜陶盘的话,就只能分析十处墓地,即4181座墓葬)。比例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这些墓葬的年代多为战国中期或晚期,正是仿铜陶礼器最流行的时候。这些陶器真切地成为了楚文化的“标志”。
东周的青铜礼器包括五类器物:以鼎为主的烹煮器,以簋、簠、敦为代表的盛食器,以豆为代表的食用器,以壶、尊缶为代表的盛酒器和水器(如浴缶、鐎壶、小口鼎、盘、匜等)。这些器物都能在仿铜陶礼器中找到其替身(表二)。不过,簋的数量屈指可数。
表二 楚墓的仿铜陶礼器
注:因为在《沅水下游楚墓》和《沅陵窑头发掘报告》中,没有分别统计出土不同类别仿铜陶礼器的墓葬的数量,所以这两个遗址的数据也暂不列入考虑。
*10墓地,4181墓葬(有一部分益阳墓地的盘,形式不像仿铜盘的样子,所以数据不包括益阳的盘)。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盛食器的演变序列最为明确:首先出现的是簋;在公元前6世纪,簠替代了簋;在公元前5世纪到前3世纪,敦成为主流;最后,在公元前3世纪,木制漆盒盛行,也为陶器所仿制。
墓葬中最常见的器物组合为“鼎+簠(或敦、盒)+壶(或缶)”的组合(图三),我们可以将这个组合视作一个标准。有时也会出现仿铜陶水器,但比起其他器类,出现的频率不算很高:只有8.9%(371/4181)的墓葬出土1件或2件盘,7.8%(379/4834)的墓葬出土1件或2件匜。(www.daowen.com)
虽然仿铜陶鼎是最常见的器类,但是每个遗址的情况差别很大:在一片墓地中,既有可能有93.6%的墓葬出土陶鼎,也有可能只有29%的墓葬出土陶鼎;就11个遗址的总体状况来说,则有64%的墓葬出土了陶鼎,这个比例算是相当高了。仿铜陶壶也很常见,出现频率在27%到90%之间,总共也有64%的墓葬出土;在有些遗址,比如在益阳和里耶麦茶,出土陶壶的墓葬甚至比出土陶鼎的墓葬还多。综合而言,出土陶鼎和出土陶壶的墓葬数量大致相当,陶鼎和陶壶的出土数量也大致相当。
不同墓地之间,出土各类仿铜陶礼器的墓葬的比例也有所不同。这可能反映了墓地间的贫富差距。出土陶鼎和陶壶的墓葬越多的墓地,器物类型也会更丰富,似乎说明了埋葬于该墓地的墓主们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簠的起源比较特殊,在铜簠或陶簠出现之前,它原本是由竹篾或木头制作的,因此,陶工们对它或许有点陌生。形制上,不同遗址出土的仿铜陶簠各不相同。数量上,不同遗址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比如,在雨台山墓地和九店墓地,陶簠的数量特别多,相比之下,长沙墓群却基本不出陶簠。可能有两个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一方面,郢都近郊的墓地反映的是楚文化的核心,这里集中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最完整的青铜礼器组合,而簠属于组合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郢都地区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生产仿铜陶礼器,但长沙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才开始出现典型的楚墓,大部分墓葬的年代都晚至公元前278年以后,即秦军攻陷郢都之后。实际上,在郢都被破后,都城中有部分居民迁移至长沙地区,在当地,他们仍然保持着江陵地区的丧葬传统。不过,在公元前3世纪,礼器组合中已基本不见簠的存在,墓葬中自然也罕见这类器形。
图三 湖北荆州九店M621仿铜陶礼器组合
敦的情况与簠相反。在公元前6世纪,敦开始取代簠,它在远离郢都的遗址中非常常见:在郢都近郊的墓地中,敦的出现频率在20%到27%之间;而在远离郢都的墓地中,出现频率在44%到87%之间(除去里耶麦茶墓群)。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疑是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铜簠流行之时,仿铜陶礼器刚在楚地出现,其使用范围仅限于郢都周边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仿铜陶礼器才逐渐在楚地各个地方盛行,这时敦已经普遍取代了簠。
在郢都附近,陶盘和陶匜只在少量墓葬出土,两者出现的频率在7.5%和15%之间,它们在长沙地区也非常罕见。但在其他地区的墓地中,出现频率可以高达40%。
仿铜陶礼器有不同的组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其使用者既有下层贵族和庶民,也有皇亲贵族,比如望山一号、二号墓就是高等级墓葬的代表。之后我们会进一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