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对湖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春秋中期晚段。长江中游南岸楚系青铜器的出现,是直接的证据。这些楚系青铜器见于岳阳筻口[5]、汨罗高泉山[6],主要集中于今洞庭湖东部。据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战国时期的洞庭之地是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带,而洞庭湖是在公元4世纪左右才形成的。[7]洞庭之地位于长江南岸,纵贯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水,最终注入湖区。其东、西、南三面环山,是沟通南北的战略要地。
在今洞庭湖东岸地区,已经发现多座东周城址。其一是岳阳筻口楚墓西南约两公里的大马古城。[8]城内发现有东周时期陶豆,其年代可能始自春秋。据文献记载,楚灭麇后,迁麇人于今岳阳麇城。唐杜佑《通典》:“巴陵麇子国。”曾朝佑《楚地今名考》:“麇,杜注,楚地。按今湖南岳州府巴陵县有麇城。”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吴人居麇,今岳州巴陵县东有麇城,当是楚灭麇,迁麇人于此。”这说明麇城位于岳阳境内。楚人灭麇的时间,文献没有记载,根据相关史实分析,当在公元前611年到公元前597年之间。[9]大马古城及筻口楚墓的出现,或许与楚人迁麇于麇城有关。
其二是汨罗的罗城。文献记载楚文王将罗子国的遗民从枝江迁徙到了湖南汨罗。《汉书·地理志》长沙国“罗”县条下,应劭注:“楚文王徒罗子自枝江居此。”[10]现已在汨罗河乡(现属屈原农场)李家河与汨水相会处发现一城址,东西长490米,南北长400米,城址东面出土有一些东周时期陶片,[11]这里很有可能即为罗子国遗民的迁徙之地,当时楚国把罗子国的遗民迁往江南,其所迁之地,应是楚国版图。(www.daowen.com)
图一 春秋中期晚段楚人控制的湖南地区图示
春秋中期晚段楚人进入湖南地区的路线,当是由江汉平原顺长江而下,沿今洞庭湖东岸地区深入湘江下游地区(如图一)。据文献记载,楚灵王时期长江南岸的公安、松滋一带,属于楚王田猎的云梦之地。《左传·昭公三年》:楚灵王二年(公元前539年),“十月,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赋《吉日》。即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12]其中的“江南之梦”,谭其骧先生认为在长江南岸的公安、松滋一带。[13]在公安石子滩一座春秋中期晚段的古墓中,[14]出土有大量典型的楚系青铜器,亦从考古学上证明公安地区已经属楚。公安石子滩以及岳阳筻口楚墓均位于长江南岸,年代相当,说明楚人已经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根据现今的考古发现,春秋中期晚段,楚人已经控制了南阳盆地以及江汉平原。如此,由江汉平原顺江而下到达洞庭湖东岸,十分便捷。岳阳筻口楚墓及汨罗高泉山楚墓均位于今洞庭湖东岸的湘江下游地区,说明此时楚人才刚进入湖南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