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青铜时代:探寻南方铜原料之路

中国青铜时代:探寻南方铜原料之路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仅仅就青铜器而言,曾国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器型种类之丰富,铸造工艺之精湛相对于两周时期的诸侯国而言都是极为罕见的。我们从中可见曾国青铜冶铸业水平之高、规模之大。图二叶家山M28出土的两块铜锭图三苏家垄遗址的冶炼遗存近年的考古发现,尤其是随州叶家山墓地、京山苏家垄遗址及墓地的发掘,对我们了解“金道锡行” 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视角。

中国青铜时代:探寻南方铜原料之路

方 勤

曾国的系列考古发现是几年来我国商周领域取得的重大考古收获。仅仅就青铜器而言,曾国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器型种类之丰富,铸造工艺之精湛相对于两周时期的诸侯国而言都是极为罕见的。从西周早期的随州叶家山墓地开始,经两周之际的枣阳郭家庙墓地、苏家垄墓地,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地岗墓群和擂鼓墩墓群,曾国出土的青铜器成千上万件(套),加上传世的曾国青铜器,总体数量十分庞大。两周时期常见的青铜种类在曾国出土的青铜器中都可见。青铜器铸造工艺常见的范铸法和浑铸、先铸、后铸以及焊接等青铜附件连接方式在曾国青铜器上都有体现;特别是当时先进的失蜡法熔模铸造工艺在曾国得到应用是目前所知在青铜器中较早采用的。在随州文峰塔墓2012M33出土的春秋中期青铜盘(M33:30)的方形镂空耳,在铸件上能清晰发现熔蜡流动的痕迹,是失蜡法的明证,[1]时代与淅川下寺的王子午云纹铜禁相当(当不晚于公元前552年)。[2]就当时所处的时代和技术水平而言,曾侯乙尊盘是目前所见最精美的器物,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巅峰之作。我们从中可见曾国青铜冶铸业水平之高、规模之大。要铸造如此众多且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必须要有稳定可靠的铜矿、铜料来源和大规模的青铜冶炼作坊。

图一 随枣走廊位置图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铜料作为制作礼器与兵器的主要原料就成了中原王朝和诸侯国所要获取的重要战略资源,所以控制铜矿资源及其运输通道就成为两周时期周王朝和诸侯国增强实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曾国作为周王朝分封在汉东地区的姬姓诸侯国,它如何获取铜矿、铜料资源,是需要探究的课题。曾国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汉水以东、大洪山与桐柏山所夹持的中间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原,这一地带被称为“随枣走廊”,自古就是战略和交通要道。两周时期,随枣走廊是周人南下和控制江汉地区的重要通道,周王朝在随枣走廊沿线分封了众多诸侯国,史称“汉阳诸姬”,它们担任着替周王朝管理江淮地区的重要职责;此外随枣走廊也是楚国东进的一条主要路线,楚国向汉东的扩张也主要是通过随枣走廊一带兼并江淮各诸侯国。随枣走廊的地理位置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因为它是一条重要的铜矿料的运输线,被称为“金道锡行”,它可以通过涢水连接长江,这样鄂东南的大冶、江西瑞昌和安徽铜陵等地的铜矿、铜料资源就可以沿江而上,通过随枣走廊再北上运至周王朝。[3]曾国从始封之时直至灭亡,其疆域范围和政治中心基本都在随枣走廊一带。作为周王朝分封在汉水流域的姬姓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国,曾国担负着替周王朝守住南土的重要责任,而保障向周王朝运输铜料路线的安全就成了其责任的重中之重。当然,在保障周王朝铜矿、铜料所需的同时,曾国作为运输线上的重要转运“枢纽”,自然也能获得丰富的铜矿料资源,以保障其礼仪祭祀战争需要。(www.daowen.com)

图二 叶家山M28出土的两块铜锭

图三 苏家垄遗址的冶炼遗存

近年的考古发现,尤其是随州叶家山墓地、京山苏家垄遗址及墓地的发掘,对我们了解“金道锡行” 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视角。  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M28曾侯墓出土有长方形和圆形的铜锭两块,[4]曾侯墓随葬铜锭体现了铜这种资源对于曾国有着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特殊意义。京山苏家垄遗址在这几年的调查发掘中发现了与墓地同时期的大规模曾国冶铜遗存,遗址内分布有面积达75万平方米的铜矿炼渣遗迹,检测结果与初步研究表明铜渣主要是当地进行冶炼的炼渣,另发现炼铜炉一座和距离炉址不远处出土的一块铜锭。这些发现都说明了铜对于曾国的特殊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