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具有的客观功能。它是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也必将随着会计的发展而发展。正确认识会计职能,对于正确提出会计工作应担负的任务,确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应有的作用十分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最普遍的提法是把“观念的总结”理解为“反映”,把“过程的控制”理解为“监督”,即会计的职能为“反映和监督”。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经济建设纳入重要日程,为了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视,人们对会计职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普遍将会计职能表述为“核算和监督”。因为“核算”比“反映”更具广泛的含义,不仅有记账、算账、报账的含义,还有审核的含义,核算不仅包括事后核算,还包括事中和事前核算。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即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并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核算工作,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价值指标从数量上反映经济活动。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记录、核算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三种,其中货币体现的价值计量是一种综合计量,它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经济资源统一起来并加以计量和比较,以便为信息使用者及时、快捷地提供有用信息。
(2)综合反映会计主体正在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传统的会计反映职能强调事后核算,仅限于记录和核算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这种核算是根据已经发生的和完成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书面凭证进行记录,原始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以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各单位经济管理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仅限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已明显不够,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发展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核算。
(3)会计核算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会计核算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点,有利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的情况,考核经济效果。“全面地反映”是指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必须反映它的全部内容。凡是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应加以全面记录,不能有所遗漏。“连续地反映”是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按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记录与核算。“系统地反映”是指对会计要素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进行相互关联的系统加工、整理和汇总,以便分门别类地提供管理上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供连续、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根据实际需要为经济管理提供实时的、动态的会计信息资料。
2.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为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的检查。
会计监督职能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法令、制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我国《会计法》赋予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的权利,监督者必须恪尽职守;同时也规定了监督者的法律责任,必须严格遵守。
(2)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社会再生产过程不间断,会计核算就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在整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会计监督。各会计主体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会计进行反映,在反映的同时,还要审查它们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
(3)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即对每一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预测、控制和考评,确保资金运营顺畅、控制合理、经营成果良好、财产安全。具体来看,事前监督是指在过程之初,对计划的预测、合同合法性及合理性的核查、原始凭证真实性的核实等;事中监督是指在过程之中对计划、预算执行所做的控制;事后监督是指在过程之后,对会计资料所做的分析检查、总结评价。
3.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会计核算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正确、完整的经济活动数据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依据。同时,会计监督又是保障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的必要手段。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不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失去了意义。
(二)会计的含义
当代会计界对会计的认识主要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管理活动论,另一种是信息系统论。持管理活动论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方法,对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经济管理的工具,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持信息系统论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本质应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因为会计工作的目标是报出会计报表,人们了解一个单位,首先可以通过它的会计报表获取信息,可见,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特别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财务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人们可以通过对报表的理解进行自己的决策和判断,因而会计又称为“企业语言”。
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这两种学术观点虽然不同,但两者并不矛盾,提供信息本身就是管理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会计定义如下:(www.daowen.com)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核算方法,对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为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一定义概括了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特点。
1.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资金运动。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周而复始的鲜明特征,而会计只对其资金及资金运动进行核算。
2.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此外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扩展职能。
3.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计量单位有实物计量(如吨、度、立方等)、劳动计量(如工时、台班等)和货币计量(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等),而这三种计量中只有货币计量具有综合性,能够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当然,会计核算中也不排除其他的计量方式。
(2)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3)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
(三)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具体地讲,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企业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的会计,通过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相关的决策。同时,因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企业的资产基本上是投资者投入或向债权人借入的,因此,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及时或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工作业绩的完成情况。
会计对其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其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因此,研究我国会计的目标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检察院)和社会公众等。会计需要为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为了使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相关决策,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映企业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信息;二是反映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信息;三是反映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现金流量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