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的历史与发展——从生产实践到现代管理会计

会计的历史与发展——从生产实践到现代管理会计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会计的产生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会计产生的基本前提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会计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因此,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出现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现代管理会计的诞生和发展是近代会计走向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会计的历史与发展——从生产实践到现代管理会计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客观需求。它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必须取得吃、穿、住等各种物质资料,人类为了获取这些物质资料,总是关心自己的生产劳动。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特别注意劳动的成果。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劳动总量又是有限的。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达到这一目的,并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这就需要对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力、物力消耗和劳动成果进行观察、计量、记录、计算、对比、分析,借以掌握整个生产过程和结果,以反馈信息,指导和管理生产,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就产生了会计。也就是说,会计产生的基本前提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人们对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正因为如此,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就必须同人们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客观需要相联系,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纵观会计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盲目到科学、从片面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会计的这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1494年以前)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划分,一般是指15世纪(1494年)以前的会计。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会计的发展也比较缓慢。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活动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记载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社会化生产,会计才作为一项单独的工作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由专人从事的独立职能。这一时期会计特有的方法尚未形成,会计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近代会计

大约在12—14世纪期间,由于资本主义商业发展很快,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城市的商业和金融业特别繁荣。日益发展的商业、金融业,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流行于这些城市的记账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他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并给予其理论上的阐述。复式记账理论的提出,是近代会计发展的主要标志,它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由古代会计进入近代会计。

复式记账法不仅是一种会计记录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会计学观念,并构建了以日记账、分类账和总账三种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随着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折旧、资本与收益的划分、成本计算、定期报告与报表审计制度都发展起来了,这些内容的不断完备使会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带动查账公司的出现,产生了职业会计师并出现了注册会计师协会。从此,扩大了会计的服务对象,发展了会计的核算内容,会计的作用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因此,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出现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科学技术和工业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会计领域,会计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电子计算机操作,使会计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经济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基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同需求,以及为了达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获取最大利润等目的,企业会计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这样,管理会计就从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的信息,其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资料。

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其反映的是企业未来的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

现代管理会计的诞生和发展是近代会计走向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三)我国会计的发展历史

1.远古会计

在我国上古时期,就有“结绳记事(数)”“刻竹作书”的简单会计。根据史学家考证,远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原始氏族公社在甲骨卜辞中就有狩猎禽兽的数量记载,这是我国会计登记的最初雏形,这种简单的会计,反映出它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和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出现了阶级,会计由原来的管理、考核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果的工具,变成了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这时的会计又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相联系。

2.西周时期

根据古书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就专门设置了管理全国钱、粮、税负的官吏,并对会计核算制度、方法等做了有关规定。当时,在周朝设置了掌管王朝财政经济收支全面核算的官吏,即“司书”和“司会”。“司书”是记账的,主要负责对财务收支进行登记;“司会”主要负责对记账者进行监督。

3.秦汉时期(www.daowen.com)

到了秦汉以后,会计和统计开始分别在不同账册上处理。处理会计的账册叫“簿”,处理统计的账册称为“籍”,从而出现了名为“簿书”的账册,成为我国账簿的雏形。

4.唐宋时期

到了宋朝,会计的发展日趋完善,在计算技术和账簿组织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明了“四柱清册法”。这种方法起初用于寺庙,后来经整理改进用于官府、衙门办理钱粮报销和移交手续等。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一定时期内的钱粮收支分为四部分,即“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可用公式表示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公式是对“四柱清册法”的总结,也适用于现在管钱管物的账簿结账关系。

该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既可检查日常记录,又可分类汇总日常收支,对日常收支可起到系统、全面、综合反映的作用。它的运用,是我国会计方法的一次重大发展,使会计工作有了一个比较连续、系统的记录,它是我国古代会计科学取得优异成绩的显著标志,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商业和手工业更加趋向繁荣,我国会计已经开始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并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使用该方法时,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用“进-缴=存-该”表示。其中,“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该”指全部负债(包括业主投资)。设“总清账”分类进行记录,在计算盈亏方面属于双轨计算。

年末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盈亏数相等,称为“合龙门”。龙门账的“进缴表”和“存该表”相当于现今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这些是我国传统会计的精华,是中国对世界会计的特殊贡献。

6.民国时期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借贷记账法、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等在中国逐步推进,中式会计便逐渐被西方记账方法所替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形式统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都被国家严格控制,国家下达生产计划,配备人员进行投资,并供应原料与设备,最终包销产品、收缴利润。会计核算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其管理职能没有全面发挥。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国家在会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使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它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更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和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1992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对会计模式进行重大改革,颁布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企业财务通则》)。2001年实施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制度》),统一和规范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口径。2002年和2005年又在《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进行调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小企业会计制度》),简化和规范了小规模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促进了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006年又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含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更加强调“年度内”的核算,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同时也鼓励其他企业使用。

综上所述,在其产生之初,会计主要作为一种记录行为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会计对社会经济的信息作用与控制功能日益显现。就功能而言,现代会计已经发展成集信息与控制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管理学科。其中,以提供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经济信息为目的的会计为信息会计,以实现经济控制功能为目的的会计为控制会计。从控制功能发生效应的范围来看,控制会计又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的分支学科。其中,以实现微观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控制功能为目的的会计为微观控制会计,以实现宏观经济控制功能为目的的会计为宏观控制会计。

(1)信息会计学——会计学。会计学是以提供经济信息为目的的会计,主要运用于微观企业及其他微观经济组织。对于微观企业而言,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企业内、外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依据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内容不同,企业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对内提供信息的会计;财务会计是对外提供信息的会计,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财务会计学主要研究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行为(如确认、计量等)、会计报告、会计环境等问题。现代财务会计学主要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学等内容。其中,初级财务会计学主要研究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中级财务会计学主要以特定经济实体为对象阐述其正常经济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方法;高级财务会计学则主要阐述企业特殊的经济交易、事项或特殊企业的经济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方法。

(2)微观控制会计学——企业财务学。微观控制会计学的目的在于实现微观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特别是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因此,通常被称为企业财务学或企业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即“理财”)是企业财务的主要职责,其内容主要包括控制企业财务活动、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合理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财务管理以微观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等行为的控制与优化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融资、资产、成本、收益管理和财务评价等。

(3)宏观控制会计学——审计学。审计学是现代会计的控制功能向宏观经济管理层面的延伸,主要体现在政府审计控制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控制两个方面。

政府审计控制是政府通过审计方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其控制是由政府审计机关来完成的,主要是对政府预算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

注册会计师审计控制是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所实施的控制,其目的是维护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