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外一家企业通过国内某咨询公司了解我公司某项目情况,表示出合作意向。他们在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之后,有一道程序就是对企业法人代表进行考评。就座后,考评开门见山,要我在短时间内回答五个问题。
问:你最自豪的是什么?
答:最自豪的是在国企当领导。大家都知都言国企难,我认为,难才有挑战性。我当总经理几年,使企业有了发展,虽然经营仍显困难,但人气旺,精神状态好,全员安居乐业,发展势头较好,我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问:你最自信的是什么?
答:我们企业的管理现状不亚于一些管得好的外企、民企、国企。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在干中总结形成的。2002年6月23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我厂召开“西北五省区社区建设和离退休管理现场会”。晚上,相邻四个军工企业为庆祝这次会议,共同组织了一场大型露天纳凉晚会,晚会气氛热烈,秩序井然。晚会结束退场时,我厂1200多名员工静静等待兄弟厂员工退场后,将看台上的废纸、杂物拣起后离去。我当时在主席台上问主管领导,是你们提前布置的?他们答,没有。小事中体现精神,我深为我的员工骄傲。
问:你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答:是保有人才的能力。产品、技术、人才、硬件均很重要,但系统地形成一种保有人才,能使人才不断成长,非人才被淘汰的良好机制,则更能体现企业的竞争力。有了这种机制,中专生几年后会变成本科生,反之,研究生几年后会变成本科生。我们对此体会极深。1998年5月,我们大胆提出“优秀人才来去自由”的政策。当时,工厂几乎开不出工资,每年也要不来几个大学生,来了的走了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做法是:放开,让愿走的走,走了什么时候回来仍然欢迎,回来了还可以再走。政策出台后,我同大多数技术人员亲自谈心,请他们观察我一年,若认为我还行,咱们共同奋斗,把企业做好。若不行,你们再走不迟。话虽这样说,仍有一个我很器重的技术人员走了,但大部分人抱着“看看再说”的心态留了下来。当一系列完整的系统的绩效评价、量化考核、从严治厂、科技兴厂等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执行;当“善待人”、让“活人”成为现实的理念深入人心;当公正、公开、公平成为现实,人才成长通道畅通,培训、进修成为最高奖励以后,优秀人才留住了。从2000年起,每年来二十多名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走2~3名,走了又回来的2 ~3名,去留基本平衡。现在,留下来的技术人员十分珍惜现有的岗位和机会。用一定的机制激励他们,使其成为学习型人才,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www.daowen.com)
问:你靠什么来“控制”企业?
答:我理解你们提问时没有用“管理”而用“控制”的含义——你们是想问我在开放式、开明的领导方式之外依靠什么来“管住”人。实际上,企业的管理均有其关联性,所谓制度重要也是相对的,并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强化基础管理制度并要求认真执行的同时,下大力气教育大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让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制度更起作用。譬如,我们价值观中对干部使用有一条规定:凡不认知凌云企业文化的人不能重用。所以我对企业的“控制”,主要靠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再加本人的人格魅力,当然有时也辅之以善意的、“无事生非”的技巧和度的把握。
问: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答:是善良。古语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做良田,百世耕作有余。”当一个领导有从善之心,他就能理智地思考问题,会以人性为基点,以史为鉴,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方式去待人处事,不论处事待人的结果如何,均能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即使是错,自己亦心安。我们企业的价值观中第一条“善待他人,你会时时有个好心情”就缘于此。我的底气和自信不断增强,亦缘于我以从善之心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经营企业的一些基本原则是相同的,成功没有模式,只有心态。
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更容易包容他人,培养理性,克服非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