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跟随自然,放下牵挂

跟随自然,放下牵挂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所说的宁静致远,也是此意。西安MBA学会的创办,其公益服务的思想、成功的运作均来自静中悟理,回归常态心路历程的自我调适。我的人生观是“尽人事、知天命、顺自然”。尽人事,就是说要尽心诚意地对待一生中所碰到的每一件事情。知天命,意指天命可畏,非敬不可,不可逆天行事。顺自然,凡事不可强求,要懂得加减,懂得进退,不可一味追求圆满。须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

跟随自然,放下牵挂

“尽人事、知天命、顺自然”是我的家训,也是我的人生态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些都一再说明,在人的一生中,有顺境也有逆境,一般而言,逆境要多于顺境。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一是对比人生,调整心态。小时候看过一幅漫画,说的是一群赶集的人,有拉车的、步行的、骑马的、还有坐轿的。拉车的羡慕步行的,步行的羡慕骑马的,骑马的羡慕坐轿的。如果一味往上攀比,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平衡,如果对比人生,既看上又观下,当然会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人在有些时候,也是需要往下比的,比如身处逆境,就需要用这样的对比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二是悟“静”字,静则见理明事。《红楼梦》里有一段宝玉与妙玉的对话,颇有意思。(宝玉)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赔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人们所说的宁静致远,也是此意。

三是自我收敛。曾国藩进京以后,三十多岁,思虑重重,欲望重重,浮,也不顺。他的老师,清代理学大家庸鉴告诉他,去体会“静”字。曾国藩在“静”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缺斋”,讲他最不顺时体会出:“天有虚亏,地不满东西,天地都这样,人怎么能事事都顺呢?缺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花一旦盛开了就谢了,月一旦圆了马上就要亏缺。”

以上三点我知道的很早,但明白的较晚,1985年老师教我《论语》中人生之道,孔子所言人生六个阶段时,我已知其理,但真正做到与行为一致,是由企业调入政府,工作环境变化后带来的反思。2004年9月13日,我离开工作了20多年的企业到陕西省信息产业厅,抱着“自信、认真、热情、勤奋”的工作态度,原想在这个大舞台上,为社会做更大的事。但很快发现政府工作同企业差异很大,企业相对单纯,只要决策民主、善待员工,一切唯效益论,以成效论英雄,亦能出英雄。而政府需要按规则程序同各方协调做事,“公平、公正、有效”是处事的基本原则,快不一定就好。(www.daowen.com)

当时的信息产业厅原主管的27个大型企业划归省企业工委后,职能上以务虚为主。之前忙惯了,一下子干节奏慢,又相对清闲的工作,从厂长被人关注,到事少不被人关注,有几个月时间我比较困惑,但很快调整心态,重新规划人生。我给自己定位,“立功在企业,立德于一生,立言在当下”,做一个“学者型”官员,干好本职工作后,每天看书4 小时,看了记下来,然后讲出去,给人以帮助,努力去做自己感兴趣又对社会有益的事,常告诫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西安MBA学会的创办,其公益服务的思想、成功的运作均来自静中悟理,回归常态心路历程的自我调适。

人生的生存状态,企业的发展变化,应该与天地运行的状态保持一致。我的人生观是“尽人事、知天命、顺自然”。尽人事,人在一生中会碰到的各种事情,包括“事君”“待人”“接物”等。尽人事,就是说要尽心诚意地对待一生中所碰到的每一件事情。知天命,意指天命可畏,非敬不可,不可逆天行事。这里指自然的规律、法则。如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等。顺自然,凡事不可强求,要懂得加减,懂得进退,不可一味追求圆满。须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一定要懂得进退,这是常理

(本文系作者为2012年《方圆管理》总第7期写的刊首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