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格力的董明珠和小米的雷军在央视的10亿赌注之争仍在继续,争论的焦点是董明珠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渠道,离开水泥和机器的支撑,从长远来看是靠不住的。而雷军则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是渠道,更是新思维,互联网既是企业战略的立足点,也是企业经营模式的基石。
格力与小米代表的正是当下全球产业经营的两极,一个是传统企业,一个是现代企业。格力与小米之争,其实是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对于代表执行力的经营模式未来走向的判断分歧及路线之争。传统企业讲求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注重对生产链的控制。比如格力,专注于空调领域,以技术为核心,自建了庞大的销售渠道,从研发到生产、销售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强调以自己出色的品质对上下游的控制,实现利益的共赢,创建口碑。
品牌和口碑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品牌满天飞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关注品牌,更关注口碑。但格力的问题在于,在产能过剩的时代,生产经营资源的极大饱和甚至过剩,意味着生产经营只能在利润的低端,而科技创新红利和效应的缩减,则意味着科技创新并非普遍意义上的企业利润源泉。原来认为只要我的技术好就能生存,就能比别人活得久。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幅度的经营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递减。相反,小米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它把别人的核心技术拿来为我所用,并通过构建网络供应商、服务商、物流商等合作伙伴和用户的网络系统,整合别人的资源,利用互联网的迅捷实现产品的快速生产、快速销售和快速换代。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快+口碑”,而不是“快+品牌”。在“产品+渠道+内容”模式中,它靠产品树口碑,靠渠道和平台来体现快,靠服务来体现内容。(www.daowen.com)
但如果据此判断小米模式优于格力模式,也有点牵强。我认为笑到最后的倒可能是格力。因为互联网经济的最大特征是变化快,今天一个成功模式很快会被新的模式取代,也许10年内小米会比格力发展得快,规模会远远超过格力。但稳扎稳打、根底扎实、底蕴深厚的格力,在10年、20年后也许还会存在。但小米就不见得,小米的风险远大于它的成本。代表现代企业家的风云人物马云在2013年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对他的高层警告性地说:“你们大家再不动,我们就要死啦。”这就是马云的危机。因为有人已经威胁到了它的生存。腾讯的微信短短两年就将6亿人的社交关系稳固下来了,并在这个平台上推出了游戏、购物和支付等应用。与此相比,真正可怕的是新商业形态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移动时代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关注朋友的动态,订阅英文资讯,关注喜欢的商家产品,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直接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难怪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移动互联网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每个巨头都有几块石头,但是不知道哪一块石头可以带着大家到达彼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