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美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欧美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掀起、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汽车产业链协作的国际化趋势日渐凸显。跨国公司将市场拓展至全球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国彼此互为汽车进出口国,各国的“双重身份”令全球市场骤然扩容。由此可见,市场导向已成为跨国公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源头和核心。据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汽车工业90%以上的联盟都是技术联盟,其中半数以上侧重于跨国研究、开发和应用。

欧美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掀起、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汽车产业链协作的国际化趋势日渐凸显。欧美国家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向如图1-10所示:

978-7-111-45035-1-Chapter01-10.jpg

图1-10 欧美国家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向示意图

(1)趋向一:产业链一体化 随着欧美国家汽车工业的日益成熟,许多工业发达国家日渐重视汽车产业链的“聚合效应”和“母核价值”,它们纷纷通过各种灵活的商业模式和贸易方式将松散、零乱的汽车各产业模块划零为整、整合为一,创建一链多面的“产业共同体”(诸如大规模的“汽车综合服务贸易园”,小型的“6S”旗舰店:金融+销售+维修+租赁+置换+文化)。“产业共同体”涵盖汽车零配件供应、汽车研发制造、销售、金融、维修、保养、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文化等,从而使整个产业链有机结合、联通互动、多而不杂、多而不乱,避免了以往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做法,扭转了过去面对整个汽车产业链“胃口很大却无从入口”的被动局面,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汽车产业链系统的综合效能和总体效益。

(2)趋向二:生产经营国际化 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和降低运营成本,跨国公司几乎都是采用全球化视野制定运营战略,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区域生产,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搭配。采用全球化配件采购就近装配、就地销售原则,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供应链环节,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3)趋向三:产品国际化 许多具有共性的产品已经贴上了全球联销的标签,原先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打上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烙印日渐淡化或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国际通行通用的标记,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某国制造”正在被“某公司制造”所取代,许多产品通过技术转让或许可证贸易等方式在全球多个国家同时生产,这已经成为了国际惯例。(www.daowen.com)

(4)趋向四:市场国际化 在国际市场中,汽车已成为贸易流通交易额最大的商品之一,发达国家的汽车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且成交金额巨大。跨国公司将市场拓展至全球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国彼此互为汽车进出口国,各国的“双重身份”令全球市场骤然扩容。它们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再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服务。由此可见,市场导向已成为跨国公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源头和核心。

(5)趋向五:资本国际化“金融渗透”“货币战争”“资本入侵”等浪潮席卷全球,各汽车跨国巨头为扩大市场,积极输出知识产权和资本,同发展中国家合资、合作或以在当地设厂等方式制造汽车,并谋求得到“合作国”各项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大型汽车公司还强强联合、相互持股,分别在对方国家设厂,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

(6)趋向六:技术合作国际化 技术互补和技术转让是技术合作国际化的两大重要方式。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为此必须加大科研投入。但自主开发研制需要一个过程,付出的成本也非常高昂,而且存在诸多风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再去“发明一个车轮”好像没有必要,因此应奉行“拿来主义”——拿别人的过来就能用,而且好用。如此看来开展技术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实为明智之举。据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汽车工业90%以上的联盟都是技术联盟,其中半数以上侧重于跨国研究、开发和应用。例如,日本、美国等国的汽车制造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新型汽车的研制,包括从项目立项、实施计划、工艺设计、技术合成、电子集成到生产制造等一系列环节都是跨区域、跨系统、由众多虚拟组织同时参与完成的,该科研协作方式将有助于扩大企业之间的合作,缩短开发时间和有效地节省科研经费。

可喜的是,大型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商已经摒弃了过去那种“自我封闭、唯我独享”的狭隘的保守主义思想,它们敞开合作的胸怀,已经不再将技术保密作为企业操控垄断市场的唯一手段,而是让技术直接进入市场参与正常的交易,并通过技术转让获取丰厚的利润,同时推动全球汽车研发技术的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