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汽车产业链条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链条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而言之,汽车产业链的框架和模块已初步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亟须借力和给力,并且迫切需要大力整合、互动和融通。图1-8 中国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头大肚小尾轻,呈现“纺锤树形”,也可称为“冰激凌形”上、中、下游产业到底出现了什么状况?中国汽车产业链中的“倒金字塔”现状如图1-9所示。

中国汽车产业链条的现状与发展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进入21世纪后的十年的迅猛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链的潜力开始凸显,发展态势喜人,汽车销售于2010年突破了1800万辆的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制造和销售大国。与此同时,围绕汽车销售服务各产业的关联服务也蓬勃发展起来,维修美容长盛不衰、汽车金融方兴未艾、汽车租赁东山再起、二手车交易潜龙在渊、汽车文化异军突起,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强劲发展势头带动了原有关联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催生孵化出新兴的关联服务行业。总而言之,汽车产业链的框架和模块已初步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亟须借力和给力,并且迫切需要大力整合、互动和融通。

中国汽车产业链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图1-8所示。

978-7-111-45035-1-Chapter01-8.jpg

图1-8 中国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头大肚小尾轻,呈现“纺锤树形”,也可称为“冰激凌形”

上、中、下游产业到底出现了什么状况?

以原材料供应、配送及整车研发制造生产等为一体的“上游板块”急速扩充,越来越大;而以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中游板块”紧身瘦腰、严重套牢,而以汽车用品汽车文化等为一体的“下游版块”忽明忽暗、飘忽不定、流离失所。

为何“上游制造商与中游汽销商做梦都会笑”?

“上游”产业板块的产能不断扩充,产业版图也不断扩大,呈现粗放式跳跃性增长,同时借国家出台关于支柱产业的政策以及前几年实施的三大振兴政策(减免购置税、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力”,上游产业发展在一夜间骤然提速,无形中直接给力于“中游板块”,而“中游板块”历来是跟着“上游”走的,作为接力上游板块的二传手,“上游”狂飙,“中游”也跟着跃进,于是出现了这两三年里“上游的制造商与中游的汽销商做梦都会笑”的局面。

具体来说,以原材料供应、配送及整车研发制造生产等为一体的“上游板块”急速扩充,越来越大;而处于中游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中游板块”紧身瘦腰、严重套牢;而以汽车用品、汽车文化等为一体的“下游板块”忽明忽暗、飘忽不定、流离失所。具体来说,就是“上游”产业板块的产能不断扩充,产业版图也不断扩大,呈现粗放式跳跃性增长,同时借国家出台关于支柱产业政策以及前几年实施的三大振兴政策(减免购置税、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力”,上游产业发展在一夜间骤然提速,无形中直接给力于“中游板块”,而“中游板块”历来是跟着“上游”走的,作为接力上游板块的二传手,“上游”狂飙,“中游”也跟着跃进,于是出现了这两三年里“上游的制造商与中游的汽销商做梦都会笑”的局面。即便如此,中游的汽销商们还是会顾虑重重,如这种皆大欢喜的局面到底能维持多久,自身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可持续经营,盈利模式如何设计等一直困扰着他们。他们深知,一味地靠厂家的“反哺”,必然会导致自身综合运营能力的弱化,于是他们寻求突围。而处于下游的产业板块,由于上游给力的资源不能直接到达,只能间接分享整个行业繁荣昌盛的果实,而且下游产业资源涣散、经营实体数量庞杂、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下游行业的整体提升十分困难,存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因此在产业链里出现“两极分化”在所难免。中国汽车产业链中的“倒金字塔”现状如图1-9所示。

978-7-111-45035-1-Chapter01-9.jpg

图1-9 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倒金字塔”现状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下:

1)各大汽车制造商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只重视原材料采购供应和研发制造生产的“卖方时代”,认为“上游”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灵魂”和“命脉”,对其以外的产业模块重视程度不够。

2)汽车产业链中的各商家对汽车产业链的整体认识不够,还未最终形成“整个产业链”的概念,依旧在自家的“三亩半分地上做文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画地为牢”的思想严重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www.daowen.com)

3)国内外在汽车产业链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不够,国内外有关汽车产业链条的系统观点和理论与实战结合指导的书籍匮乏,也是导致汽车商家产业规划和运营管理“缺氧”的原因之一。

(2)产业链松散、资源涣散,粗放式运营,重复建设,产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不高,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动态匹配力度不够 展开来说,就是整个产业链各自为营、各得其所、各得其宜,发展极不均衡。上中游链条结合得较为紧密,发展步伐相对下游要大、要快;而下游产业发展不规范,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由于其作为“边缘产业”,不同于中上游的“中心产业”,它们只能靠“中上游”产业板块补给能量。因此出现了“大的吃不赢,中的吃了消化不了,小的吃不着”的局面。

“大的吃不赢”

如果把过去的管理运营称为“拉小提琴”,那么根据如今的形势发展,管理运营需要学会“弹钢琴”,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搭建、技术研发要增强、知识产权管理要上档次、全球化并购及全球化市场运作要研究、新的商业模式要孵化、如何开展低成本运作等诸如此类的紧迫课题摆在处于上游的厂家眼前。

1)“大的”是指汽车生产制造商。以前,汽车生产制造商还心安理得地沉浸于“单打一”的管理操作模式之中,不断圈地,以扩大产能、促进销售,而随着汽车行业开放式竞争的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生产商纷纷意识到了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汽车产业链不是一天建成的,它们只能是一个模块、一个环节、一个补丁地设置填补。几年来,国内各大汽车厂商比较重视的业务模块是“汽车金融、二手车置换”等领域,对别的模块还无暇顾及。虽然有些汽车厂商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行动,但仍旧处于摸索阶段。

“中的吃了消化不了”

它们作为上游的“试验田”,很多上游产业的种子、基因已经在此播下,再加上汽销商多年的积淀,以及身处市场最前端的有利位置,它们往往有条件率先尝试产业链的各种整合以及新业务的设计、新商业模式的孵化等。

2)“中的”是指实力雄厚、管理相对规范的汽车经销商。由于紧挨上游,它们获取的综合资源相对于下游要多、要快。但由于中游汽车经销商综合管理能力的虚弱、创新能力的弱化和战略规划的缺失,特别是人才的匮乏,导致了中游汽车经销商只能亦步亦趋,摸着石头过河,守着资源却不知该如何最大化利用。

“小的吃不着”

下游产业要发展就要自力更生,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顾客并且牢牢地拴住他们。同时,应将“小”做大、做深、做广,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并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在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后,谋求向“中游产业”进发,成为专业的汽车销售商,顺利实现配件供应与需求的无缝对接。

3)“小的”是指处于产业最下游的业务模块。由于行业自身的特点,导致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很大,各自有所侧重,而且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不定,顾客选择的空间很大。就拿汽车用品的选购来说吧,消费者既可选择到汽车4S店去购买原装原配的用品,也可以选择到单一的专业维修美容店去挑选,还可以到大型的汽配城去选购,当然也可以到汽配专卖店挑选。消费者也会根据个人喜好变化对购买场所轮换选择,如今年到这家,明年可能又换到服务更好、价格更便宜的那一家。这就导致了下游产业要发展就要自力更生,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顾客并且牢牢地拴住他们。甚至也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向上游产业迈进——生产配件供应给制造商,成为上游厂商的战略合作伙伴。还有一种很有可能实现的发展态势,就是成为专业的配件生产和销售商,供应产品给上游制造商、4S店以及维修美容企业、汽配城和汽配专卖店。这就是构筑“大小通吃”的利基市场。其实汽车下游板块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只是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导致了下游产业发展的缓慢和后继乏力。

出现上述三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1)汽车产业链中的节点纷繁芜杂,“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对产业精细化程度的要求比其他行业要高,这就要求有专业化分工,即出现专门研发、专门生产、专门供应、专门销售、专门服务的组织。各个组织的互动活跃程度取决于彼此的关联度,关联密切的组织整合融通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会出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2)汽车产业链长了,什么规则都会有。几乎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有行业协会或联盟组织,而且很难将这些行业组织统一起来,因此会出现行业组织林立、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3)由于汽车产业链的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专业化分工以及面向市场需求等特性,导致了整合汽车全产业链的难度系数的增大。而缺乏有效的、实用的整合产业链的杠杆工具,也是导致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