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目前,世贸组织的贸易量已占世界贸易的95%以上。
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截至2008年7月,世贸组织共有成员153个。2009年12月1日,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使用“欧洲联盟(欧盟)”这个名称来取代先前一直使用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作为独立关税区,欧盟自1995年1月1日开始就是世贸组织成员,欧盟的28个成员国作为个体也都是世贸组织成员,等于它们在世贸组织中共占28个席位。
世贸组织被认为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代表,其核心是世贸组织的各项协定。这些协定是由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过谈判达成并签署的,已经各成员立法机构的批准。这些协定包含了国际贸易通行的法律规则,一方面保证各成员的重要贸易权利,另一方面对各成员政府起到约束作用,使它们的贸易政策保持在各方议定且符合各方利益的限度之内,这样做是为了向产品制造者和服务提供者提供帮助,并便利进出口业务的开展。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可预见的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准入程度,主要是对关税的规定;促进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自由贸易”环境和规则;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
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制定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一般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和决定涉及世贸组织职能的所有重要问题,并采取行动。部长级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任命世贸组织总干事并制定有关规则、确定总干事的权力、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以及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职责及任职条件,对世贸组织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作出解释,豁免某成员对世贸组织协定和其他多边贸易协定所承担的义务,审议其成员对世贸组织协定或多边贸易协定提出修改的动议,决定是否接纳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或地区为世贸组织成员,决定世贸组织协定及多边贸易协定生效的日期等。世贸组织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世贸组织成员资格有创始成员和新加入成员之分,创始成员必须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新成员必须由其决策机构——部长会议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方可加入。
世界银行(World Bank Group,WBG)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开始营业。凡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集团目前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五个成员机构组成,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世界银行仅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五个机构分别侧重于不同的发展领域,但都运用其各自的比较优势,协力实现其共同的最终目标,即减轻贫困。
今天世界银行的主要帮助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帮助它们建设教育、农业和工业设施。它向成员国提供优惠贷款,同时世界银行向受贷国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减少贪污或建立民主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欧佩克现有11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
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EC)
欧洲共同体是在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独立的组织组成,又称欧洲共同市场。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和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欧盟已经制定了一个单一市场政策,通过一个标准化的法律制度,适用于所有会员国,保证人、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迁徙自由。它保持了一个共同的贸易政策,包括农业和渔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在对外政策上,欧盟代表其成员在世界贸易组织、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和联合国的会议上发言,维护其成员国利益。
欧盟15国(EU15)
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希腊、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
欧盟25国(EU25)
包括EU15、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
欧盟27国(EU27)
包括EU25、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3国(EFTA3)
包括挪威、冰岛、瑞士。
西欧(Western Europe)
指EU15+EFTA3。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又称“小自由贸易区”。1960年1月4日,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即《斯德哥尔摩公约》。该公约经各国议会批准后于同年5月3日生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正式成立,简称欧贸联,总部设在日内瓦。
欧贸联的宗旨是在联盟区域内实现成员国之间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贸易,保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发展和扩大世界贸易并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其主要任务是逐步取消成员国内部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实现“自由贸易”;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品仍各保持不同的关税率;扩大农产品的贸易;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欧洲政治一体化。
1960年3月,列支敦士登成为准成员,1991年5月正式加入。1961年6月,芬兰成为准成员国,1986年1月正式加入。1970年3月,冰岛加入欧贸联。1973年1月,英国、丹麦退出。1985年12月31日,葡萄牙退出。1994年12月31日,奥地利、瑞典、芬兰退出后加入欧盟。
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ad Group)
维谢格拉德集团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建立的。1991年2月,匈、波、捷三国首脑在匈牙利的维谢格拉德城堡举行会议,商讨并决定在取消华约和经互会组织方面密切合作,在建立多党议会制和向市场经济过渡方面相互交流经验,在加入欧共体方面协调行动,加强彼此间合作,并商定成立区域合作组织。因会议是在维谢格拉德举行,所以把参加会议的三国称作维谢格拉德集团。目前的成员国有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南锥体共同市场(South American Common Market,MERCOSUR)
南锥体共同市场又称南方共同市场。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亚松森条约》(条约于同年11月29日生效),宣布在1994年12月31日建立由四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也称南锥体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南方共同市场正式开始运作。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其宗旨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现代化,进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并推动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Latin American Integration Association,LAIA)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是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政府间一体化组织,前身是1960年2月18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Asociacion Latinoamericana de Libre Comercio,ALALC)。
1980年8月12日,原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1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签署了《蒙得维的亚条约》,宣告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成立。协会的正式工作语言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总部设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拉美一体化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和开展经济合作,并在不断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础上最终建立拉美共同市场,实现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协会各国遵循政治经济多元化、灵活多样的方针,为建立拉美共同市场逐步积蓄力量。根据各国发展水平区别对待和实行贸易方式多样化的基本原则,一体化协会准许成员国同拉美其他国家和小地区经济联合或建立多边联系,并放宽了成员国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或区域经济组织的经济往来。允许成员国中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共存共处,不把可能有不同理解的义务强加于成员国,让成员国自主决定建立共同市场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目前协会共有12个成员国: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和古巴,14个观察员:中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和瑞士,七个国际组织观察员: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洲联盟、美洲开发银行、美洲国家组织、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和安第斯开发协会。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www.daowen.com)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际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东盟现有成员国十个,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场。
1999年9月,在第13次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上,各成员国确定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目标为零关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实现零关税的最后期限为2015年,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最后期限为2018年。作为过渡措施,各成员国要在2003年之前把60%的产品关税降为零。同年11月举行的第三次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把最后期限再次提前,即六个老成员国在2010年实现零关税,而新成员国则于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2002年初,东盟三个老成员国率先启动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
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
上海合作组织起源于1989年,最初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关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的谈判进程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1996年4月26日,总部设在上海,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国有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和平伙伴国有白俄罗斯和斯里兰卡。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SAARC)
1985年12月,南亚七国(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首脑齐聚达卡,通过《南亚区域合作宣言》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正式宣告了南盟的成立。南盟各国首脑每年会晤一次;成立由各成员国外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制定政策、研究区域合作的进展;成立由七国外交秘书组成的常务委员会,负责区域合作的协调检查工作。秘书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南盟的宗旨是促进南亚地区人民的幸福,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加快该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南亚地区自立;加强南亚地区各国相互信赖和理解;促进南亚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与支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关系共同利益的国际论坛中的合作;加强与其他具有类似目标和宗旨的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的合作。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
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是阿拉伯世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组织之一。1944年9月,在埃及倡议下,阿拉伯各国外长在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拟订了《亚历山大议定书》,并决定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3月22日,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和约旦七个阿拉伯国家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宣告阿盟正式成立。截至2011年11月,阿盟成员国由当初的七个增至21个,其中包括巴勒斯坦(自2011年11月16日起暂停叙利亚阿盟成员资格,不得参加阿盟及其相关机构的活动)。
阿盟的宗旨是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立场,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和司法等方面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国无约束力。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简称海湾合作委员会或海合会。海合会成立于1981年5月,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员国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六国。2001年12月,也门被批准加入海合会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参与海合会的部分工作。自成立以来,海合会各成员国充分发挥语言和宗教相同、经济结构相似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Arabia Cooperation Committee)
1989年2月16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和也门四国首脑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签署协议,宣告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该协议共有17条款。协议规定,该委员会坚持《阿拉伯联盟宪章》和《阿拉伯共同防御条约》,坚持同阿盟下属的组织和机构进行经济合作。该委员会的宗旨是根据情况、潜力和经验,特别是在经济、财政、海关、工业、农业、贸易、资金的转移和使用、运输、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科研诸方面实现成员国之间最高水平的协调、合作、一体化和联合并提高这种水平,交流社会、保健和旅游事务以及劳工、迁移和定居方面的经验。该委员会向每个希望加入的阿拉伯国家敞开大门。合作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安曼。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of the Arab Maghreb,Union du Maghreb Arabe,UMA)
成立于1989年2月,常设秘书处设在摩洛哥的拉巴特。成员国有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其宗旨是推进区域经济互补合作,协调彼此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并最终实现阿拉伯统一。
经济合作组织(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ECO)
经济合作组织为跨政府的亚洲国际组织。该组织由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倡导,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在德黑兰,成员国有十个: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1995年成为伊斯兰会议组织观察员。该组织的目的是在改进、促进贸易发展和提供投资机会方面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最终目的为货品和服务建立单一市场。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unity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独立国家联合体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1991年12月8日,前苏联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会晤,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其协调机构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其他赞同独联体宗旨的国家均可参加独联体。同年12月12日,前苏联的哈萨克斯坦等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会晤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作为“平等的创始国”参加独联体。12月21日,前苏联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格鲁吉亚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与会。
独联体成立时,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前苏联其他12个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1993年12月起)、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1994年4月起)、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国。
独联体现在的成员国有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共和国、乌克兰、摩尔多瓦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阿塞拜疆共和国、塔吉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共和国。
独联体经济联盟(CIS Economic Union)
成立于1993年11月,总部在莫斯科,有12个成员国: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黑海经济合作组织(Black Sea Economic Cooperation,BSEC)
黑海经济合作组织又称黑海经济合作计划,简称黑海经合组织,最先由土耳其倡议成立。1992年6月25日,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俄罗斯、乌克兰和阿尔巴尼亚等11个黑海沿岸国家的总统或总理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黑海经济合作计划的协议,11国领导人在雅尔塔签署了《黑海经济合作组织章程》。随着该章程于1999年5月1日起生效,黑海经济合作组织正式诞生,秘书处设在伊斯坦布尔。该组织的宗旨是建立黑海地区国家间的睦邻关系。发展经济和社会合作。
澳新自由贸易区(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澳新自由贸易区根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于1983年 签订的《进一步密切经济关系协作》协议而成立。经过双方的筹备,1988年两国同意将原定于1995年起实行的双边贸易自由化协议提前五年实行。于是从1990年7月1日起,澳新两国间取消了商品贸易的所有壁垒,包括关税、进口许可证和关税配额等限制,并使绝大部分劳务也实现了自由化。《进一步密切经济关系协作》协议的宗旨是通过协调两国间在商法、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条例、海关手续、劳务、航空和海运等方面的问题,使两国商品和劳务贸易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化。澳新自由贸易区将促进两国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制造业的发展,使其更加多元化并在对付来自亚太地区及欧共体的竞争方面提高抗衡能力。但该协议并不意味着彻底开放澳新两国的贸易环境,而是要简化报关手续,减少两国贸易中所需单据的费用,共同磋商解决损害自由竞争的行为。此外,为适应两国间不同的税收制度,各自独立的违禁与限制性物品的管理以及不同的检疫制度,在双边贸易中的货物不论征税与否,进关时仍需办理有关的进口手续。
安第斯集团/安第斯条约组织(Andean Group/Andean Community)
安第斯集团又称安第斯条约组织,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69年5月26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五国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签署《安第斯区域一体化协定》,后称《卡塔赫纳协定》,成立了卡塔赫纳协定委员会,1969年10月16日协定生效后,改称安第斯条约组织。
1973年2月13日委内瑞拉加入。1976年10月智利宣布退出,1992年9月,秘鲁中止对伙伴国承担经济义务。1994年5月,五国达成了于1995年1月1日建成安第斯自由贸易区。1995年9月5日,安第斯集团总统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建立安第斯一体化体系。1996年1月,秘鲁政府宣布全面加入安第斯一体化体系,承担成员国所有义务。1996年3月9日,易名为安第斯集团。2006年4月,委内瑞拉因秘鲁和哥伦比亚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退出该组织。其现在有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四个成员,巴拿马和墨西哥为长期观察员,智利被接受为伙伴成员国,但还不是正式成员国,智利、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为联系国。
安第斯集团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之间平衡和协调的发展,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组成共同市场,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ECOWAS)
成立于1975年5月28日,总部在阿布贾,成员国有16个,包括佛得角、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几内亚、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马里和科特迪瓦;被中止成员国资格的有三国:几内亚(因2009年1月发生军事政变)、尼日尔(因2009年10月发生总统为寻求连任强行推动制宪公投和立法选举)、科特迪瓦(因2010年总统选举发生争议)。另外,毛里塔尼亚于2000年12月31日退出西共体。其宗旨是促进成员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合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相互关系,为非洲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西非经济共同体(West African Economic Community,WAEC)
成立于1974年1月1日,总部在瓦加杜古,成员国七个,有贝宁、马里、尼日尔、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SADC)
成立于1992年8月17日,总部设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成员国有14个,包括安哥拉、刚果(金)、赞比亚、坦桑尼亚、马拉维、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莱索托、斯威士兰、毛里求斯和塞舌尔。其宗旨是在平等、互利和均衡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型经济,打破关税壁垒,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实行人员、货物和劳务的自由往来,逐步统一关税和货币,最终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