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出一个完美的、可以解决问题的“拜占庭容错系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构造出来以后,其是否真的有效,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各方的质疑,这些都关乎着这个系统未来的命运与其创造群体的声誉。
2008年冬季,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密码学及密码学政策战略的邮件讨论组中,一位澳大利亚的企业家James A Donald(詹姆斯·A. 唐纳德)就对一位声称构造出了一个点对点的、不需要第三方权威认证的e-cash(电子现金)支付系统提出了质疑。而他的理由就是:对方设计的P2P系统不能够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
在邮件中他挑剔地说道:“我们的确真的非常非常需要这个系统,但我所担忧的并不是信任的问题,而是如何获取一个全局共享的图景,借由此点而获取一致性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X,这并不足够。我们需要让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X’。而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X’就是‘拜占庭将军问题’中,分布式的数据处理最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X是非常庞大的数据时……”言下之意,他并不清楚或不确信这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如何解决拜占庭将军的难题。
仅仅在一天之后,他就收到了原作者的回复,一封简洁、优雅的邮件解释了在这个系统中,破解“拜占庭将军问题”的算法。[2]
“工作量证明链”(proof-of-work chain)正是我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方案。我将在那个语境中对它进行重新表述。
一群拜占庭将军,人手一台电脑想用字符串模式匹配的方法,暴力破解国王的Wi-Fi密码,当然他们已经事先获取了组成密码的字符串的长度。一旦他们开始模拟网络发送数据包,他们必须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破解工作,并清除服务器和电脑上的记录,否则他们就会被发现,那就麻烦了。只有当绝大多数将军在同一时间发起攻击和破解,这样才能有足够的CPU(中央处理器)和计算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破解工作。
他们并不特别在乎什么时候开始攻击,只要他们全部同意就好。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决定这样搞:任何人觉得时机到了都可以宣布一个攻击时刻。而且,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是第一个被听到的攻击时刻,就将被确定为官方的攻击时刻。这样的话问题又来了,因为网络传达有延迟和干扰,如果有两个将军差不多同一时间公布了两个不同的攻击时刻,那么有的人会最先听到其中一个将军发布的攻击时刻,而又有些人则会最先听到另外一个将军发布的攻击时刻。
他们使用一个“工作量证明链”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每个将军接收到任何表达形式的第一个攻击时刻时,他都会设置他的计算机来求解一个极其困难的“工作量证明”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一个哈希(Hash)散列,里面也将包含着这次的攻击时刻。由于这个“工作量证明”问题,非常难解,一般而言,就算所有人收到这个问题后同时求解,也至少需要10分钟才能产生解答。一旦一个将军解出了“工作量证明”,他将会把这个算出来的“工作量证明”向整个网络进行传播,每一个接收到的人,将在他们当前正在做的“工作量证明”计算的散列中附加上刚刚被求解出来的那个工作量证明。如果任何人正在计算他收到的其他的一个不同的攻击时刻,他们将会转向新的更新后的“工作量证明”计算当中,因为他现在的“工作量证明链”更长了。
两个小时后,将有一个攻击时刻被散列在一个有12个“工作量证明”的链中。每个将军只要通过验证(这条工作链的)计算难度,就能估算出平均每小时有多少CPU算力耗费在这上面,也就会知道:这一定是在分配的时间段内,绝大多数将军的计算机共同协作才能生成的结果。如果“工作量证明链”中展示出来的算力足够强大,可以破解国王的Wi-Fi密码,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一致同意的时间内安全地展开攻击。(www.daowen.com)
同步、分布式数据库和一个一致的、全局性的视野的问题如何解决?“工作量证明链”就是答案。
我们可以看到这封邮件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
(1)引入一个困难的、需要10分钟求解的工作量计算,限制了网络中每个时刻中被提出的进攻时刻数目。
(2)将所有求解出的“工作量证明”都逐一加入,形成一个越来越长的链条,一个记录着所有“参与着攻击时刻哈希计算的将军、计算的‘工作量证明’、关于‘工作量证明’的计算的总体名录”。
(3)基于这条长链得出安全的进攻时刻的答案。
最后,请各位读者注意这封解释邮件头上的内容:
日期:2008年11月14日06:56:55(GMT+8)
邮件作者的签名:Satoshi Makamoto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