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3给出了世界不同地区光伏组件出货量从1999年到2009年间的变化。美国、欧洲、日本、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4个制造地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光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世界太阳电池产量逐年增长。太阳电池产量从2000年的287MW增加到了2009年的10660MW,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近50%。
图4-3 世界不同地区光伏组件出货量从1999年到2009年间的变化
在最近几年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增长尤其明显。2005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只占到全球的8%;2007年我国超过多年居世界首位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电池生产大国;2008年我国太阳电池市场份额达到33%;2009年更上升为38%,连续三年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
表4-2为2008年与2009年世界太阳电池制造企业前10名排名。2008年我国有4家企业进入了世界前10名,到2009年增长为5家,它们都为晶体硅电池制造厂商。表4-2清楚地表明了我国晶体硅电池产业在电池/组件制造方面的强势。可以说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我国光伏厂商的群体优势进一步凸显。这不仅体现在尚德、英利、晶澳太阳能三家上榜企业的排名稳步提升,而且天合光能、台湾昱晶也在2009年跻身全球十强。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厂商与欧美厂商相比,成本控制的优势更加凸显,这也是导致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厂商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预计尚德、英利、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4家企业2010年的产量都将达到或超过GW,其中尚德、保定英利的产量有可能达到1.5GWp。(www.daowen.com)
表4-2 2008年与2009年世界太阳电池制造企业前十名排名①
① 引自:http://www.wefweb.com/news/200966/1126486300.shtml,http://www.pv001.net/news/416.html。
在晶体硅电池制造方面,我国也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具有成本世界最低、质量世界领先等特点,还在个别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如尚德和UNSW合作开发的PLUTO电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经获得了单晶19%,多晶17%的转换效率,并且计划将转换效率突破20%。另外,保定英利通过与荷兰ECN公司合作,引进了ECN公司的硼扩散N型电池生产技术,预计项目达产后平均转换效率可以达到18.5%。2005年,南京中电的赵建华博士开发出了两次扩散的选择性太阳电池,使电池转换效率从当时的16.5%提升到17.5%。该电池投产了5条线,目前选择性发射极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了19%。晶澳太阳能公司也宣布要在今年将采用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将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18.7%。保定英利的高速多线切割制造硅片以及硅浆料回收技术属于该公司的自由知识产权专利,该专利技术使得太阳电池高纯硅材料的用量从9g/W下降到5.8g/W,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