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各领域都已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创新能力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核心能力。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并相继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政策纲领。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中坚力量。通过创新创业活动,企业家整合社会资源,将技术、知识、资本等有形无形的生产要素有机重组,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新价值,升级城市发展水平。同时,打造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创新、能容错的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促使企业家创新成果迅速转化,发挥企业家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结合中国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形态调研结果,分析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背后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我们调研了国内700多家智能科技企业,绘制形成了包含15000个节点的智能经济价值网络结构图,图中反映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企业成为联系的焦点”。龚克指出,企业创新、创业的核心在于资源开放,力量链接,相互赋能,促动共生发展。希望天津企业借鉴深圳、杭州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强相互联系,缩短链接距离,构建共融共享的新型生长模式,实现跨界合作、转型升级的创新型发展。
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智就天津国企改革的新形势做主旨演讲。他认为创新城市需要载体,不仅有政府的管理创新,更多的是各个经济体的创新,能自发地带动社会创新的发展。天津国企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排名第一,规模史无前例,影响力巨大。混改可以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股权结构的变化带来法人治理结构的变化,全国各地的著名企业家都在聚焦天津这一价值的洼地、政策的高地,政府也必将大力推动国企混改的持续进行。
天津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勇以其所在的天津食品集团为例,分享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传统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表示,创新是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的战略,不可放弃;企业在创新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曲德福结合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就创新型城市建设分享了几点体会。装备制造业要通过人工智能为其赋能,在装备与智能的结合上下更大功夫:一是充分认识新一轮自动化的智能内涵;二是专注于高效专业的任务处理。创新战略的形成和创新行为的落地关键在于企业内生的力量,需要搭建制度框架,完善营商环境,研究产业规律,激活创新要素,提高政策促进创新的针对性,尤其要坚定投资于人、投资于研发的信心。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沈浩平说:“企业和城市之间互动,需要两个识别,一个是城市识别企业,另外一个是企业识别城市。”他认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首先要成为一个商业城市,进而才能成为一个创新城市。企业要学会改变,做城市的改变者,在企业和城市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实现企业与城市的互利共赢。
天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宏斌认为,企业家有不同的类型和范畴,职业经理人与股东型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角色和特点具有很大差异。要根据不同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行差异化的创新创业管理,兼顾经营责任与社会责任。津投公司今后将积极协助政府,整合教育人才,推进产城融合,整合数据资源,打造智慧城市,促进投资增值,推进持续创新。
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于良专门谈了他对企业家的定义,即不管是民营企业家,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或是国有企业负责人,只要具备了创新、担当、协作精神都可以称之为企业家,与企业的所有制没有关系。企业家不受教育水平的约束,无法培养,他们是天生的。我们应加强社会舆论氛围引导,鼓励创新,包容企业家的失败。(www.daowen.com)
天津国资研究院院长、国兴资本公司总经理陈林云说:“创新型城市与企业家共振共融,这一选题与南开精神和学校教育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他认为,参考旧金山湾区和深圳等国内外创新型领军城市的发展经验,天津可以在政策引导、城市规划、人才集聚、风险投资、金融资源开发、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应深入研究分析创新项目投资回报,未雨绸缪地管理和防范经营风险,在竞争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天津需要研究建立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和产业结构,建设一套既有借鉴性、又有独特性的城市创新发展体系。
国建集团总裁王韬宇认为,金融创新与互联性可以改变企业的朋友圈,金融链、人才链和BAT[B指百度,A指阿里巴巴,T指腾讯,是中国3大互联网公司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和腾讯公司(Tencent)首字母的缩写]互联性,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资金往往受制于本级的税收,但朋友圈是谁,决定了短期内的变化和创新,朋友圈的链接就是互联性的问题。如果国有或国资企业能够不依赖于税收和本级财政更好的融资和发展,形成供应链的互联,在全球的不同区域形成大宗的供应链,进而形成应收账款,本身定表授信,就可以在短期内不依赖于本级、本区域财政和税收,为企业在融资的角度形成一个金融链、供应链。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CEO(首席执行官)吴健对比杭州和深圳两个创新城市,指出创新创业既是企业家的要求,也是对城市管理和城市体系的一个要求。他表示,天津具有良好的产业互联网基础,营商环境逐年向好。需要下大力气抢抓产业互联网发展机遇,让数字化走进工厂,工厂走进数字化,用互联网云技术连接产业上下游,才能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城市。
英博风华投资创始人冯志结合多年企业投资管理经验,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的特点,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几点建议:考虑错位定位,细分发展方向和核心环节,不一定非要在所谓的高新产业,传统行业的科技升级更容易形成错位优势,为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提供机制能力支持,比如工程支持力量的介入;一定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和激励企业家参与资产重置、技术和管理创新,天津正在进行的混改就是吸引和激励企业家的好举措,希望持续地进行下去;创新升级需要管理渗透的支持,这需要企业与商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商学院需要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北京东方慈道资本公司董事长闫炳乾就天津定位和国资委改革方向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天津应该将北方经济中心和非首都功能相叠加,突出中心的作用。他以上海机场和港口的修建为例,简述定位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天津拥有培养企业家的土壤,曾经是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如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更应该结合土壤生态,营造创新型环境。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袁庆宏教授以3个关键词概括了建设创新共振共融引力场的3个阶段:第一,理性,强调有计划的设计与管控,集中力量完成经营目标,适合相对稳定的环境;第二,自然,重视行为主体内在动机的驱动和满足,尊重企业家、员工、投资人等创新参与者的核心利益,支持互利共享的资源开发平台的创新自生长;第三,开放,构建开放式的创新生态,实现创新创业行动者与创新型城市的和谐共生。在这种引力场的建设中,商学院要充分发挥知识创造、思想引领和人才培养的综合作用。
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原副校长博·埃德瓦德森(Bo Edvardsson)教授以卡尔斯塔德大学服务管理研究中心的3个案例,阐述了如何将学术和产业、企业结合在一起,凝聚创新团队、打造创新平台,推动产业进步、企业创新、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创新型城市与企业家的共振共融。他为百年南开百年商科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