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城市是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城市的互联互通将有助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它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日益繁荣的亚太地区,需要国际化城市网络的支撑。而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运用引领我们进入了以数据和计算为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时代,为城市网络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引擎。城市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将融入区域性互联互通合作网络。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经贸合作园区是城市开放的明珠,在智能经济时代,它们的高质量互联互通将推动建立联动互济的合作新格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鉴互学将使中国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对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议题1: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城市互联互通
韩国济州汉拿大学金星勋(Kim Sung Hun)教授主要介绍了智能时代的城市开放与互联互通。在发言中,金教授首先引入了智能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从智能购物、3D(三维)打印和智慧供应链、智慧医疗、教育这4个方面举例说明智能化对城市互联互通的影响。接下来,金教授提出了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如通信技术,全球劳动分工,跨境行业联盟,产品质量标准、环保标准、法律和制度上跨境等重要问题。纵然存在诸多挑战,智能时代的城市开放与互联互通仍然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神户大学赵来勋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政治摩擦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通过分析2000—2013年的数据,运用Goldstain scale(戈德斯坦量表)给国际摩擦赋分(从-10~+10,负数越大,政治摩擦越大),赵教授通过择取与经济无关的政治摩擦,发现中美、中韩非经济摩擦较多,而中日摩擦相对较少,而这一结论是与我们日常的认知相悖的。接下来,赵教授从政治影响经济的角度入手,发现政治冲突总体上会减少中国的进口,但通常只持续两年,同时发现,其中私企进口会减少,而国企进口和资本品进口不减反增。从贸易的国家而言,政治摩擦主要会减少非邻国贸易,且民主国家贸易的减少要多于非民主国家。其实,关于政治影响经济的研究,大部分是受特殊事件的影响,但非特殊事件的政治冲突占95%。最后,赵教授又结合引力模型及相关数据,为以上研究成果提供支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黄建忠教授主要介绍了全球化新动能再造过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上海进口博览会的案例,得出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高质量开放的结论,并提出了进口博览会“制造大国”“投资大国”和“互联网大国”的3个比较优势基础。接下来,黄院长又提到了中国高质量开放所面临的6大困局,即产业链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冲突、政府主导或干预与跨国公司驱动之间的竞争冲突、政治透明度要求不断提高与政治面目不清之间的冲突、关税战与规则战之间的选择性冲突、货物贸易顺差拐点、预期与缩减贸易逆差紧迫性之间的时空冲突,以及OFDI(对外直接投资)与“可本地化”之间的冲突。最后,黄院长以“进口博览会是高质量开放的实践和典范”为本次讲话做结。
凤凰网财经研究院刘杉主要介绍了贸易变局与自贸区前景。刘杉首先阐述了建立自贸区的理由,即应对开放从内部改革做的尝试,并非以出口为目的。接下来又谈到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趋变,如双边谈判代替多边机制、排他性规则影响深远、贸易保护主义表现的新形式是由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等。最后他又介绍了中国自贸区前景,并提出了两个可能性和三个场景,得出了现阶段自贸区示范性高于投资促进作用的结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屠新泉教授主要介绍了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的发展演进及应对。屠教授先给出了数字贸易的界定,即主要用于衡量美国的国际数字服务贸易、由数字驱动的服务贸易。而后,从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的形成基础、主要内容、基于USMCA(美、墨、加三国协议)观察“美式模板”的深化及拓展3个部分对数字贸易进行阐述。最后,他又为中国应对“美式模板”的挑战提出了4个努力方向,即努力对接“美式模板”中的合理成分,真正夯实维护经济安全的制度和技术基础,把握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对外开放的合理节奏,确立数字贸易规则“中式模板”。
议题2:“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城市跨区域合作
南京大学商学院于津平教授发言的题目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市政评估”。于教授首先介绍了投资便利化的概念,选择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运用组成分析方法形成衡量一个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合成指标。随后对2005—2013年投资便利化数据进行拟合,对2014—2017年的拟合数据与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后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一带一路”建设使沿线国家投资便利程度提高了5.05%,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商务部中国商务出版社郭周明社长发言的题目为“推动新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郭社长重点介绍了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涵和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涵包括发展的速度目标以稳为基、发展的质量目标向国际一流看齐、发展的重点领域向进口和对外投资拓展。为实现发展目标,在制度设计上,要坚守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积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载体建设上,要顺应全面开放新格局大势,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升级;在微观层面,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环境营造,下大力气为企业转型降低成本。(www.daowen.com)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发言的题目为“数字贸易发展及其规则演进”。盛院长首先介绍了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贸易到价值链贸易,再到数字贸易。数字贸易主要包括数字产品、电商平台交易的实体货物、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以及数字服务。接下来盛院长介绍了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数字贸易广阔的发展前景,他认为数字贸易的发展将会带来价值链体系延伸和全球贸易秩序的重构,对我国而言兼具机遇与挑战。贸易规则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数字贸易的发展,现行的主要规则模板是“美式模板”和“欧式模板”,中、美、欧对于数字贸易规则的立场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南开大学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刘晨阳主任讲话的题目是“2020年后的APEC合作进程与‘一带一路’建设”。首先,刘主任介绍了自1989年APEC成立到2019年这30年间APEC的进展和合作成果。其次,刘主任介绍了APEC的合作展望,提出了“后2020愿景”。最后,刘主任又介绍了APEC互联互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相融、机制相连的相关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郑飞虎副教授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经济增长研究”为题进行发言。首先,郑副教授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在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研究中,他主要提到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以及人工智能是否会出现奇点等问题。在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经济增长研究中,郑副教授谈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其次,郑副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情境下的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复杂性科学与经济学应用。最后,他以珠海市为例,给出了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议,包括打造顺畅便捷辐射区域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强化海空信息港多港联动的支撑功能和建设能源、水资源等安全保障体系等。
议题3:自由贸易区(港)的互鉴与合作
复旦大学丁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欧互联互通策略协同”。丁教授首先讲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和欧盟以及和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进展。数据表明,欧洲获益于“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他介绍了2018年9月欧盟提出的亚欧互联互通战略的背景、目标、特征、主要合作领域、资金来源及近期发展。丁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欧互联互通策略协同的挑战是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分裂和统治欧洲”、影响欧洲原有的经济布局等误解。最后,他指出了各方对于“一带一路”虽然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愿景,但我们都共同拥护多边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在多方努力下已经初见成效,后续合作亟待推进。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严兵教授主要介绍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严教授首先介绍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概况,即接近90%的特殊经济区集中在发展中经济体,亚洲拥有世界上3/4的特殊经济区等;进而介绍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背景和概况。需要明确的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定位,即中国发展经验海外复制的典范、企业抱团出海的投资平台、“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等。接下来,他又回顾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历程——企业自主探索期、政府政策扶持下的快速成长期、“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高速发展期。最后,通过分析园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他得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如突出产业特色,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罗长远教授主要介绍了他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准自然实验的证据得出“走出去”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罗教授介绍了本实验的研究设计、模型设定、基准回归,介绍了稳健性检验拓展性分析——重点行业、重点省份的民营企业等内容、全体样本贷款情况、重点行业、重点省份重点组贷款、全样本处理组净利润的变化;由于每个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时点不同,故采用多时点的DID(双重差分)的研究方法。他的结论是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反而有所提升,原因可能是“走出去”的企业会面临更高风险;由于“逆向选择”,银行可能会对其减少借贷;参与“一带一路”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升反降,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马涛副研究员主要介绍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联和发展挑战。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政策方面的支持,随后介绍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贸易发展情况、投资并购情况,最后分析了2016—2017年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出现波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结合以上几个部分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黄春媛副教授主要讲的是“一带一路”与中非贸易便利化的水平测算。黄副教授阐述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动机和研究背景,介绍了数据处理的方法——组成分分析法,选用4个一级指标——口岸效率、制度环境、信息与通信技术、金融服务和15个二级指标来进行衡量与测算。黄副教授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口岸效率对中非贸易影响较大,其他方面影响较小”等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