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未来智慧城市规划与发展

未来智慧城市规划与发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荣幸在此谈一下未来智慧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首先我今天要讲什么是智慧城市,其次是现在智慧城市跟智慧科技的关系,最后就是未来智慧社会将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当然,我们已经处于智慧城市的年代了,现在每个城市的基因都是可持续发展,每个城市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很简单,就是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但真正的智慧城市的出现是在2010年左右。将来有关智慧城市谁来付钱?

未来智慧城市规划与发展

叶嘉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来到这个论坛发表演讲。很荣幸在此谈一下未来智慧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经过一天半的讨论,大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经过研讨之后,我觉得大家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比我更多。首先我今天要讲什么是智慧城市,其次是现在智慧城市跟智慧科技的关系,最后就是未来智慧社会将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当然,我们已经处于智慧城市的年代了,现在每个城市的基因都是可持续发展,每个城市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城市不是往智慧城市发展的。欧盟、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都是在我们附近的地区。2013年,在仇部长的领导下,我们也开始发展了智慧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信息中心,每个城市都在搞这个东西,现在真的是智慧城市的时代了。

昨天开幕式的时候,凌教授讲了人工智能,其实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一样,实际早已出现了。智慧城市很简单,就是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我们是怎么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我们都是用台式电脑,当时的亚洲使用电脑的不是太多,但是到了1980年,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推出了个人电脑,电脑普及了,然而网络没有普及起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才有了局域网,把很多不同的机器连起来。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数据,才有了数字城市。1980年,香港请地理信息中心将以前传统的地图数字化;1987年,广州城市自动化中心开始做地图数字化这件事;后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把全国的数据都连接起来了,实现了自动化。

当时的用户主要是政府和有关的企业,香港第一个用数字地图的不是政府而是公司。1995年物联网出现,传感器开始流行,当时很多人不用在办公室,在家里连上服务器就可以上网。所以当时的用户除了政府和企业,还有个人。

但真正的智慧城市的出现是在2010年左右。这个年代有两个很重要的发展:一个是手机,现在人类的智慧都是放在手机上面的,现在很多学生基本上是没有智慧的,拿走他的手机就没有智慧了,因为他什么都不懂;另一个是Wi-Fi(无线通信技术),从2G到3G、4G,以后还会有5G,智慧城市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为你服务。智慧城市的骨干最重要的是GIS(地理信息系统),没有GIS很多事情不能做,此外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也很重要。但是这仅仅是刚刚开始,将来影响我们的有关智慧城市的事物,我不知道了,可能是5G、物联网,还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这些都是颠覆性的技术,这就是我们将来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有一个过程的,现在仅仅是开始。

什么是智慧科技呢?智慧城市基本的应用都是要靠科技的,首先最重要的是数据采集,数据可以通过3S(GIS、GPS&RS,即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采集。得到数据以后,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进行信息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提供智慧科技服务。但是什么是智慧科技?已经有人做了吗?解答这个问题有几个很重要的点:一是全自动没有人参与的;二是实时的;三是进行数据挖掘,把数据变成现实;四是自我学习;五是不复杂,容易用的;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是否是支付得起的。比如说拿手机为例,这个手机卖5万块钱谁买得起?但是手机现在很普及,这是因为科技便宜了。我们现在有很多东西理论上都可以用的,虽然目前还是太贵,但将来是可以便宜的。

在智慧城市这个领域,有很多不同的传感器,比如定位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摄像头、生物传感器等。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安装传感器,它主要应用在哪里呢?其实在交通、商场、健康建筑等很多领域都在用。

下面简单讲述一下我们的传感器,最早我们在交通方面是靠导航仪,这是10年前,后来靠GPS,再后来国家有了“北斗”了。但现在不用导航仪,都用手机了,高德地图都是安装在手机上。将来可能会有智慧灯柱,用来导航和检查路面,这个费用高昂,不是普通城市可以负担得起的。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东西,叫crowdsourcing(众包)。用地图的时候不知道是你为它服务还是它为你服务,因为需要你把你的数据都给它,它要知道你的服务需求,再为你服务,大家打平了。这是很有趣的。将来有关智慧城市谁来付钱?可能就是PPPP(Public-Private-People Partnership),即政府提供数据,公司提供服务,私人提供个人数据来使用服务,大家为伙伴关系。

现在很多汽车都有行车记录仪,这也是传感器的一种,可以把路面和高速公路的情况传到中央系统,但现在传送很慢,将来的5G肯定可以实现这种快速传送。2030年,汽车都是自动驾驶汽车,每辆汽车就像机器人一样,上面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现在很多人用iBeacon(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蓝牙定位技术)定位和导航,我们港大也在做一个智慧地址门牌系统,配合安装在建筑物或者建筑物室内的简单装置,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查找指定地址,增加定位的准确度。

将来的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精度比导航还要厉害,但问题是比较贵。2017年的时候,基站(gateway)是3000元,接收器400元。现在如果买新的苹果手机、华为手机,上面已经有这些功能了,接收器价格也从400元降到了40元,可以普遍应用了,不过基站还是很贵,有些新机场可以负担得起,但随着铺站的展开,将来价格肯定会越来越便宜。

5G现在对我们的影响刚刚开始,它的主要问题也是基站密度问题。我们有CCTV(Closed-Circuit Tlevison)视频监控、随身健康器,如果你晕倒了,很快就会有人救你。

还有智能家居,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很多,我们把家变成了一个智慧建筑,全都是传感器,这些智慧建筑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智慧社区。此外智慧环境可以帮助我们监视空气和水体的质量。还有电子商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用的最多就是E-pay(电子支付)、E-shopping(无人零售店)等,比如淘宝等。(www.daowen.com)

传感器还可以提供很多大数据,10多年前在北京乘坐出租车,就可以发现堵车的地方。现在还有公交卡,海外很多人用公交卡做大数据营销。最准的是移动电话的数据,我们现在很多情况都在应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社交媒体,包括微信、Facebook(脸书)等,还有上网数据和电子邮件的数据。在智慧商业方面,我们有Fintech(金融科技),有智慧物流、智慧数据挖掘、智慧决策等。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做分布和modeling(模型),类似于人口普查一样每5年做一次。现在中国差不多每天都在利用公交卡数据、出租车数据等来做交通规划,这些数据结果对交通规划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就是2012年说的利用传感器、大数据可能做一些更加准确的模型,这样也许可以节省能源。公众参与方面,在武汉大家可以用手机、网络参与规划。有关管制问题,2005年在广州,拨打电话12345,可以告诉你在哪个地方,哪里出了问题。现在通过手机,每个群众都可以知道管理方面是否做得好。群众在哪个地方有违章停车,就可以把数据发送过去了。

将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就是数字孪生城市(Digital Twin City)。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做数字城市,里面应该包括GIS+BIM,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筑信息内容模型,但是光有这个不行,还要加很多传感器。只加入传感器也不行的,它只可以把数据给你,但是你怎样管理它,还需要人工智能,它做了运算以后,围绕有关的操作问题、管理问题,还有城市维修问题,变成了一个循环。将来城市管理都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现在我们都是靠地理信息系统,将来我们要用工程建筑信息内容模型来做有关设施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将来的城市就是GIS+BIM,变成+DIM(区域信息模型),再把整个城市组织起来,演变为+CIM(城市信息模型)。现在问题是新的楼有BIM,旧的没有,这等同于1980年的地图,我们要把它数码化、数字化,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所以未来20年,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怎样把旧的图变成很实用的BIM,现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下面我们看看有关智慧城市跟智慧社会有什么关系。

智慧城市已经和我们的城市发展紧密联系。我国的高铁发展非常迅速。我记得1938年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即路易斯·沃斯(Louis Wirth)在《美国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第44卷第1期发表了题目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s”)的文章,他指出农村的社会跟城市社会很不一样,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城市现象,他当时认为城市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有一本很重要的城市研究著作《信息化城市》(The Informational City),研究城市的学者一定要看这本书,1989年的时候作者说这是信息年代、信息社会。1996年因为有物联网,他说网络社会我们变得更加全球化,作者又出版了《网络社会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如果现在让他写,肯定是写将来智慧社会的兴起。

以前我们说城市形态跟城市功能是实时相关的,但是将来是不是这样呢?这是一个大问号,现在搞不清,因为我们现在面对这个时代,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前在商场买东西,现在在家里就可以买东西了,人们对商场的需求也没有以前这么高了,所以现在在海外、在美国,很多商场关闭了,因为人家不去买东西了,都是通过网络购物。另外在美国,很多人在家里上班,对办公楼的需求也不是很大,现在我跟朋友联系,他不知道我是在香港还是美国,还是在中国内地。

另一个很重要的共识,就是Space-Time Compression(时空压缩)。交通发展得越来越快,现在的交通是信息交通,我现在做演讲,1秒钟之后在美国可以看到。以前1个小时的城市范围很小,将来1个小时的空间范围很大。这就是城市,城市变成大都会,变成特大城市,将来变成特大城市群,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将来怎么样呢?将来我们都不知道智慧城市会怎样。我们的工业也不是以前的工业了,我们的工业2.0就是香港当时的工业,就是珠三角的工业。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又变成了信息社会了。现在是工业4.0了,生产方法也不一样了。对于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交通要从1.0升到4.0,我们从用马车到蒸汽机到汽车,将来就是无人驾驶汽车,所以当时很多人说交通4.0就是人车科技,它把车和人连接起来,车知道人在哪里,人知道车在哪里,道路网络也知道,都知道你在哪里。

当然,这就变成了“设施即服务”,就是将来我们不用汽车,我们可以通过联网综合运行。在交通管理方面,以前为什么要交通灯,首先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人在哪里,将来我会知道人在哪里,车在哪里,是不是我们的停车场的。所以未来,城市会不会因为科技的问题变成多中心了?

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有很多传统的交通工具,但是到2030年、2040年,传统的交通工具没有了,都是用新的自动交通,那么我们现在的马路怎么走?怎么搞?我们规划将来的新城的时候要面对这个问题了。

将来,在过渡时期我们有专用的自动驾驶汽车车道,到2030年可能就反过来了,自动驾驶汽车车道为主,专用的是传统车道,因为传统的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混合起来是最危险的,如果都是自动汽车安全性就比较高一点。将来我们怎么规划人跟车、车跟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跟车的连接?将来高速公路上会有很多车,将来是不是不会有这么多的车道,还是绿化地多一点儿,这都是将来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我们说说城市规划对城市设计会有什么挑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如何协调交通4.0跟将来新的车型;还有如何搞好经济活动;另外还有我们新的城市形态是不是集中性的分散,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实现就业—居住平衡;第五个是如何将城市规划与设计和智慧科技结合起来;第六是如何进行城市管理;最后我们要考虑怎样让这个城市更加健康、更加绿色、更加和谐地发展。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