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的新对外开放战略: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中国的新对外开放战略: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毅夫我想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角度来谈谈21世纪“一带一路”与自贸区这两个新的改革开放的倡议和政策。就是看中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也就是中国90%的生产与外国是没有关系的。而且这段时间,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用贸易衡量,长期如此更是了不起。中国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高度的对外开放。2013年中国进口加出口对外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的新对外开放战略: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

我想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角度来谈谈21世纪“一带一路”与自贸区这两个新的改革开放的倡议和政策。

中国在1978年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是世界上相对贫穷的国家之一,如何来衡量呢?按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人均GDP是155美元,而当时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均GDP是490美元,我们知道撒哈拉沙漠以南是世界上相对贫穷的地区,当时中国人均GDP的水平,也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1/3都达不到。而且当时中国经济处于非常封闭的状态,如何来衡量呢?就是看中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197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两项加起来是9.5%。什么含义呢?也就是中国90%的生产与外国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从1979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中国取得的成就在人类经济史中不曾有过,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9—2016年,连续3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9.6%,可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且是在这么低的基础之上,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而且这段时间,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用贸易衡量,长期如此更是了不起。因为在37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达到46.4%,对外贸易额依靠进口加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0%以下,达到现在的4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我对大国的定义是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现在的贸易依存度或者开放度是最高的,像美国仅在25%左右,日本在20%左右,中国达到了40%以上。中国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高度的对外开放。

2009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对外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中国获得了一个称号——“世界工厂”。2013年中国进口加出口对外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5美元升至8123美元,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

到今年中国已有7亿人摆脱贫困,国际上认定的贫困是指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消费水平。我当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是发展中国家中首位担任世界经济学家最高职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很大原因在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7亿人摆脱贫困的成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了很多国际发展机构,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如果把中国7亿摆脱贫困的人刨除的话,世界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

改革开放并不是中国特有的,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所有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国家都在实行改革开放,不仅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实行改革开放。但是,中国取得了稳定和高速增长,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遭遇了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不仅是苏联、东欧经济表现不如转型之前,其他发展中国家在80年代、90年代的平均增长力也较60年代、70年代改革开放前要低,而且危机发生的频率也比60年代、70年代高。因此,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迷失的20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渐进、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根据发展实际不断调整政策。中国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由于在原来的体制下改革没有效力,在没有效力的体制之下,有一大批大型的国有企业。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所在的行业资本非常密集,规模也非常大,雇佣了很多人,但是效力低、没有优势。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时候继续给予其保护补贴,也就是“老人老办法”。

另外,一些放开的政策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如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的准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双轨制,一部分是“老人老办法”,一部分是“新人新办法”。在对外开放上中国也采取双轨制,我们常常讲中国非常欢迎外资,中国欢迎的只是针对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外资,能够形成劳动力集群的那些产业。但是对于资本比较密集的产业,中国是禁止外资投资的。同样,在资金流动方面也是这样,经常账户与贸易相关,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完全开放的,之间也是自由进出的。但是对于资本账户,尤其短期资本流动账户是严格受控的。正是依靠这种双轨制,中国的经济维持了稳定,到现在为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唯一没有遭受到金融系统危机的国家。并且,双轨制可以将中国的优势发挥出来,使中国经济保持30多年来高速增长,并快速地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当中崛起。

这样亮眼的成绩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以及腐败现象普遍化。为什么在快速增长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主要是为了保护和补贴那些没有效力的大型企业,在这方面有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保留了对原来计划经济体系的扭曲,包括价格的扭曲、市场的垄断等。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例,它是资本很密集的企业,最重要的成本是资金的成本,为了满足大型国有企业对低价资金的需要,建立了以5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利率的价格是人为压低的,同样设立股票市场,大型企业可以上市,上市以后,资金基本上是零价格。

这样一个金融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大型国有企业得到补贴后,它能够生存了,但是因为中国经济后来发展非常快,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规模也大了,它们也可以从大型银行借钱上市,但是它们上市或者向银行借钱,资金价格低的原因是得到了补贴。那么,谁补贴它呢?得不到金融维护的一般家庭,把钱放在金融体系里面,他们的回报被人为压低了,人为压低的回报用来补贴这些大型企业。这些人是相对贫穷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收入分配差距当然会扩大。

这不仅会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而且谁能够从金融体系借到钱,谁就能得到补贴,为了得到这个补贴,行贿现象出现了。资源价格的变化,如煤炭石油价格被人为压低,谁能够得到开采权谁就会马上变成巨富,腐败现象也就出现了。为了保护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尤其在电力、通信等服务业方面给予其市场垄断权。有垄断就有垄断租金,就会造成收入分配差距,一些大型企业想进入这些垄断行业时,行贿受贿的腐败现象就出现了。

在这种状况下,稳定和快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这就是腐败与收入分配问题。改革应该与时俱进。为什么应该与时俱进呢?1979年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国家,资本极端匮乏,大型国有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如果不给它保护和补贴,它就活不了。当时的保护、补贴是雪中送炭,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到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123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资本已经不那么匮乏。从比较优势来看,优势发生了变化,原来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在已经符合比较优势,既然符合比较优势,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这些企业只要管理好就能够赚钱。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继续给予其保护、补贴,性质就变了,从原来的雪中送炭变成现在的锦上添花,锦上添花对受保护的企业当然是好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是不好的。因为,这样既没有起到稳定的作用,还给社会带来风气的变化。在这种状况下,2013年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把原来通过政府对价格的扭曲取消掉,然后在价格上由双轨变成单轨。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也要深化改革,自贸区提出来的含义就是这样的。

前面谈到原来在开放外资的时候,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不准外资进入,只有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才允许其投资。在资本账户中资金基本上是能管住的。自贸区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由原来的正面清单变成了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就是指允许投资后才能投资,负面清单是指除少数几个与国防安全或者民生相关的产业必须保持中资企业外,其他产业里的外国企业在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可享受国民待遇,都可以自由进入。其次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在自贸区内,企业的资金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中国改革开放是渐进的方式,先找一个地方试点,看看效果怎么样。所以2013年,中国自贸区的试点工作开始在上海开展。当取得一点儿经验的时候,2014年自贸区的试点就推广到天津、福建、广州。如果取得一定的经验后,自贸区就会在全国推广,也就是说等到这些经验在全国推广以后,基本上中国就会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就会从原来渐进的双轨变成一个完善的市场单轨。这是自贸区的改革。(www.daowen.com)

最主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按照市场汇率计算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25年前后,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既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贸易国,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当然应该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世界上的大国一向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为了承担责任,而且也是为了让世界发展得更好。

再回顾一下,过去欧美大国在承担国际责任对其他比较小的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的时候,他们的思路是什么,是从人道主义出发,提供健康资源、提供教育资源,从人权、民主、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当然不能说这些目的是不好的,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健康水平,提高人权,这些说起来都非常好,但是效果怎么样?效果其实非常差。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现在只有2个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行列。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台湾。当然,中国大陆很可能到2025年前后变成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行列的经济体。

在1960年,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的时候只有13个国家和地区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行列,而且在这13个国家和地区中还有8个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这8个国家与高收入行列国家的差距本来就很小,或者是石油生产国,另外5个国家和地区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国际治理和国际合作格局思想,导致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陷入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可以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为什么过去国际合作没有产生效果?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资金数量不少,总共超过3万亿美元,为什么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深陷贫困陷阱之中呢?用一句中国谚语来讲,“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的发展援助并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经济发展当然是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是技术必须不断创新,产业也必须不断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交通、基础设施、电力等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当然也必须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地创新。中国有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若想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完善。要建设基础设施,一次性的投资非常大,回收的周期非常长,需要相当多的资本,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普遍是短缺的。因此,现在放眼世界,发展中国家到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如果有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经济就不容易发展了,可是国际给了发展中国家超过3万亿美元的发展援助,却没有用在这上面。比如教育援助,教育援助当然不错,可是给了教育援助,因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有限,产业发展不起来,这些获得教育资源的人在国内找不到工作,一部分跑到欧洲、美国,变成了合法或非法移民,但是跑到欧洲和美国当移民,不论是非法的还是合法的,人数到底是少数。这些国家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了,国内却有很多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这样社会能稳定、政治能稳定吗?这就是非洲、中东地区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

在这种状况之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抓手来推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从而实现共同繁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了实现它也需要一个载体,那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以后,有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公然提出反对,但是依旧有57个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股东、创始人,现在还有2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可以说是非常踊跃。

当然,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国美国也能够认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美国曾经提出建设“印太经济走廊”构想,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将印度和太平洋联结在一起。2011年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准备把阿富汗与中亚五国的基础设施联结在一起,在印度洋找一个出海口。同样是基础设施,中国的“一带一路”风起云涌,美国提出的“印太经济走廊”构想和“新丝绸之路”计划到现在无声无息,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可能有3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优势,因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筋和水泥,中国的钢筋和水泥产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基础设施建设要施工,中国基础设施施工能力在全世界最有竞争力。

第二个原因,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资金的投入,目前中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过去用来买美国政府债券和股票,现在美国政府债券率非常低,股票市场回报率也非常低。用这些钱支持基础项目的投资,只要项目选择好,它的回报比债券和股票市场还高。往前看,中国每年有两三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个钱可以用来支持海外建设。

第三个原因,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早期的发展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现在随着工资上涨,中国在这些产业中逐渐失掉比较优势,就会像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一样,这些产业会向海外工资比较低的国家转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看,哪些发展经济体抓住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窗口期,经济就会有二三十年的增长,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甚至进入高收入行列。中国已经开创了这个窗口机遇期。

但是有一点不同,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业雇佣了970万人,80年代“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雇佣了50万人、中国香港雇佣了100万人,这次中国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是1亿零2400万,单单劳动密集型行业雇佣了8500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资水平比我们低多了,如果它们能够抓住中国劳动密集型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就可以实现经济像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30多年,以及像“亚洲四小龙”这样的高速增长,实现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进入中等收入、高收入行列的梦想。

把这三方面原因结合在一起,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以后,当时有一些国家产生犹豫,但是现在都已拥抱和接受。2017年5月“一带一路”峰会召开的时候,有20多个国家元首来参加,将近160多个国家派代表来参加,2017年6月特朗普总统表示美国愿意同中国在“一带一路”有关项目上合作。

总的来讲,自贸区的改革会使中国走向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轨制进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一个新的国际合作的方式,国际合作的理念会带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繁荣,从而有机会出现一个新的时代。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