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应对接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型企业协同。(二)运用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京津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科技创新空间。在京津冀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的作用。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应对接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型企业协同。搭建以共享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创新联盟的实质性进展,将创新联盟纳入国家资金的支持体系,率先在京津冀试行;培育明星企业家,提升创新型企业的引领作用;实施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工程,建立项目支持与创新人群支持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各类园区、社区对创新型人才与项目的挖掘;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团队的建设;引导上市创新型企业、品牌影响力强的创新型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在津冀拓展市场。

通过环境优化吸引创新资源在京津布局,优化部门协同。形成针对各部门的转化基地、孵化器、新设机构等多种方式,并分类制定吸引政策;加快科学、工程等部门的应用转化,以天津的先行先试优势,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优先对科技成果转化法中股权激励等方式进行创新;放活机制,激活技术交易市场,加快所有制改革;对接国际、国内主要技术市场与专利市场的端口,扩大技术交易市场的容量;加快对接国际大型科技服务机构,引入国际资源,加快研发基地的建设;培育一批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技术经纪人。

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为重点,激活结构协同。利用北京部分功能疏解的契机,推动津冀对部分科研、教育医疗资源的承接。津冀通过与北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部分院系合作,建立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承接部分教育资源;为北京科研院所转化提供配套实验条件,寻找市场并推动本土企业与之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管理、实践、学术交流;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或社会化组织形式承接医疗、养老、护理、康护等公共服务资源。借助北京加快规划行政副中心的契机,以部分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审批机构的核心功能转移为突破口,推动津冀优先对服务中心、信息中心、行业协会、学术类社团、出版机构等行政辅助服务进行承接。

建设以精准服务能力为主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园区协同。面向京津冀创新链各环节的企业需求打造与完善多层次服务体系;打造一支高效的招商部门,通过企业俱乐部招商、定期定点服务招商等多种方式完善京津冀精准服务能力;以园区对接为基础,逐步完善园区环境,完善园区生态配套系统,引导并建立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开放互动的创新文化与氛围。

(二)运用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建设(www.daowen.com)

拓展京津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科技创新空间。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作用,通过多领域、多部门的公共政策综合作用,共同引导社会经济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制定适宜性政策进行引导;形成发挥科技支撑的长效作用机制。

在京津冀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的作用。投资、建设部门与科技部门之间建立部门会商机制;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建立科技部门的参与机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明确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把科技发展规划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使科技成为城市建设决策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不同城市格局的特点,如都市区、城市群、散状城市等,进行科技规划的示范。

构建与新兴城镇化相适应的技术体系。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产出效益好的产业,加快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重点推进电动汽车、清洁可再生能源、三网融合、物联网、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生物医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发展。通过相关标准等政策的制定和应用引导科技创新。加强城镇化建设中的建设标准的制定,加大新技术应用的补贴力度,加强实施过程中的强制性、规范性等。

推动试点示范和需求面政策引导。选择不同主题,以创新型城市(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新区、农业科技园等为载体进行试点示范;通过重点项目和工程,如“绿色奥运”“低碳世博”,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