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我今天讲的内容主要有3点。一是开放心态,这是文艺复兴的特点。二是要有勇气。有了开放的心态之后,你会有很多创新的观点。虽然当你告诉别人的时候,大家可能会看不起你,有人会嘲笑你,但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勇气。三是思考的方式。我们必须要用一种整体的思想去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去面对如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的问题,还有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首先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如果我们把时间坐标放在5000年以前,世界文明的中心就在中国,如果将世界文明中心往西移,即可走到印度、埃及、罗马,然后到西欧。在中国,古代科技有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科技为什么不能产生在中国?中国后来故步自封,近代科技发生在欧洲,代表是数理化。世界文明中心在文艺复兴过程当中有转移,继续往西走,跨过大西洋到达美国的东岸。随后,这个文明又从美国东岸到西岸,因为西岸提供了比东岸更多的机会。哪里有机会,有开放,哪里就有发达。所以世界文明中心根据这个轨迹一直往西走,从来不走回头路,往西走过去跨过太平洋又回来,而天津在这里首当其冲。
南开大学要起一个平台作用,让东方和西方的交流融合,在这里开花结果。为此,南开大学要吸取人类文明的解放思想,有开放的思想,这就是我们曾经学到的东西。用解放思想来解决问题,用创新驱动实现中国梦。我们首先看一看西方和东方的思想是什么样的?东方是《易经》的思想,《易经》说的是变化的道理,这其实也是韩国的一个思想,不是说黑即黑,白即白,它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思想,黑能变成白,因为这不是一个不动的东西,而是一个整体的思想,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辩证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思想。《易经》的原理是什么呢?是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是有周期的,我们必须要达到平衡,而且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对立统一。我们一定要有变化,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它的客观规律是这样的。这是周期性的,要注意平衡,注意对立统一,这是东方的思想。
西方的思想就是文艺复兴。以前有一个画家画了一个裸体的美女,最后被绞死了。文艺复兴以后,不管哪个学校的艺术学院都有画人体画的。在文艺复兴过程中他们解放了思想,认识到地球是圆的。达·芬奇是伟大的工程师,他是第一个制造飞机模型的人;他也是伟大的医学家,第一个搞解剖学;他还是伟大的艺术家,20多岁时他就画了很漂亮的画。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他把科学、艺术、医学结合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封闭的思想不能进步,我们要看到今天和明天的状况。
我做了一个总结,文艺复兴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什么样的?科学家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工程师回答如何的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要知道为什么和如何,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总体来讲,第一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纵观全球的思想;第二要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三要有环形思维,即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思维而不是只看一点;第四我们要有闭环思考,闭环思考就是我们要听到别人的反馈,这比开环的思考要好,因为有了反馈,有一个大的闭环思想,就有生生不息全生命周期的思想,这就是文艺复兴式的思想。工程中的整合非常重要,在科学和工程中我们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工程是要整合,但是这个整合并不是一个纵向的整合,有很多工程师都知道如何做纵向整合,比如去研发、开发、运营,但是这些都不够,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横向的集成。南开大学就有这样的优势,因为其有很好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可以凭借这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光纵向整合是不行的,我从事电动汽车研究40年了,它解决的不光是技术和工程的问题,还要有一个很好的产品,还需要基础设施。但很多社会科学也很重要,这就是解决如何的问题了。我们要看看工程的哲学。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发现普遍真理,就是要去了解世界,以及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但是工程是要把科学、技术和管理进行整合,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做出一个东西。工程师跟科学家不一样,工程要有一个团队工作,科学要强调第一,因为第一个发现会得到诺贝尔奖,但是工程师不一定要做第一个,而是要做最好,所以在工程中整体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做了一个什么东西它坏了,你不能说对不起就完了,其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科学和工程的哲学是不一样的。
科学不等于技术,但科学+技术+管理,它就等于工程。技术不等于创新,但是技术+工程+市场它就等于创新。创新是能够创造财富,我们必须要创造财富,有一些科学家他们发现了一些东西,但是工程师要传授知识,传达知识。
黑格尔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哲学家,但是我们要对照看问题,进行分析,使认识不断提高。那我们如何进行一个整合呢?基于黑格尔辩证法来解释,如何去进行整合,有6个原则。首先要设定一个目标;第二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局观念,这个全局并不仅仅是各部分相加,每一部分也不能仅仅说是某一个部分;第三我们要有创新性;第四我们要有一个严谨的学术程序;第五是管理,我们要考虑到人,人的因素非常重要;第六是我们要对这个项目里和它相关的各种关系进行管理,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工程哲学的核心就是系统的集成,那你怎么集成呢?就是要遵循这6个原则。
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创新发明,我把它归为两类,一是纯理论的,二是纯设计的。今天的挑战来自哪里呢?来自能源方面以及气候变化、水资源等不同领域,甚至包括我们的网络安全,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亚洲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因此对南开大学以及亚洲其他大学来说,要起到领导作用,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因为今天亚洲在全球金融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国家有非常多的年轻人才,在全球产业结构中有很多创新,亚洲也有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更长寿所产生的问题,甚至一些慢性或者传染性疾病,这些问题在亚洲都非常显眼。(www.daowen.com)
今天在工程方面有什么样的挑战呢?首先我们要合理利用太阳能,要以最小成本利用太阳能,从聚变中提取能量,我们要开发碳吸存技术,要管理氮的周期,提供清洁的水资源来改进城市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健康信息,这其中包括网络安全以及个人个性化的约束等。我们如何应对21世纪这些新的挑战呢?我们必须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把这些关键技能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具有某一个领域技术的深度,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还要告诉他们,你要做一个优雅的人,文雅的人,因为教书是要育人。
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意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工程教育模式里,工程主要是D,但是在D之前一定要有C,CDIO里面只有D可以在学校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校外活动,进行产学研结合。不论古今中外都一定要使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信息传播的历程,从过去的电报,到现代的电视、电话,再到现在的云计算。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英国发生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由此产生了新的动力,人们开始用新的能源,以前只烧木材,后来开始用煤,而英国抢占了先机。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美国抓住机遇,电的发明使石油起来了,通信起来了,化工起来了,汽车起来了。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围绕能源产生的,3D(三维)打印机是导火线。谁能够抓住机遇?中国在抢占这个先机方面有什么表现?中国现在是能源大国,我们要有新能源,要搞智能电网。我们新的能源一定要是绿色的、综合的、信息的。中国可以利用网上多余的电力来制造氢气,把氢气进行储存,生产燃料电池,给家庭、汽车供电,电动汽车也可以使用。从整个能源系统来看,现在我研究的目标是如何把人的行为、信息以及能源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信息技术,而且要了解能源依赖性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把人的因素考虑在里面,这包括经济、技术、社会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要对能源进行很好的管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要想办法产生更多的能源,并且要可持续、有效地使用能源。
现在全球能源是什么状况呢?现在全球能源主要有两个状况:一个是像爵士乐一样,是市场驱动的;另外一个是交响乐,交响乐模式是由政府所驱动的。从爵士乐角度来说,能源会便宜一些,但是它的量会小一些。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这些能源资源,因此我们要在能源安全、环境可持续性,以及能源平等性方面达成平衡。随着能源的量越来越大,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每年我都花很多时间在德国进行研究,我有一位同事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人,非常精于算计成本。我们在一些领域内有新的创新,比如对风能的创新。在中国、美国我们可能会有同样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在中国我们要发明一个东西,需要收集沙尘暴的风发电;而在美国则不需要有大的风源,把这个风收集起来,只要有小的风速就可以,不需要那么高的风速,它可以跟建筑艺术结合起来,把它收集起来以后再进行加工,加工以后起到加速度的作用,这样得到的能量会更多。
最后讲一下电动汽车。我从事电动汽车研究40多年,跟我一起搞电动汽车的人有的在天堂了,有的在老人院了,但我还在这里,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去世之前叫他的儿子打电话给我,他说陈教授我爸爸要走了,他有一句话要跟你说,就是“你一定要继续做下去”。所以我今天快80岁了,还要继续推广电动汽车。为什么要推广电动汽车呢?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衣食住行,衣有了,食有了,那马上就要行,因为没有行,你就体会不到幸福。我们的幸福能“可持续”吗?今天我们用的是柴油、汽油,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缺乏油的国家,能源的可持续性已成为问题。除此之外,用油还会造成雾霾天气。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全球有50多万辆电动汽车,其中20多万在美国,在中国只有几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没有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基础设施、产品跟商业模式的关系。光有好的产品不行,也要有好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让大家买得起,用得方便,用得可靠,这个就需要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来撬动。我认为电动汽车领域也要解放思想,因为电动汽车不是传统的汽车,它的功能不是交通,而是移动的储能厂。它的生产过程与汽车不一样,电动车就只有几千个零部件,传统的车要几万个零部件,传统车是一个大的王国,电动车不需要一个大的王国,因为它可以模块化生产,产生新的利益链、新的产业链,所以不能光是纵向集成,还要横向集成。电动车很早就发明了,但是后来为什么不行呢?我们要学习福特,福特它搞生产线,价钱就下降了,原来汽车没有这么便宜;它搞商业模式,到处建基础设施、加油站,福特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加油站。今天的电动车也是一样,汽车产业一定要和电力产业握手、融合,这样才能顺利推广电动汽车。
昨天大家有深切的体会了,我昨天从北京出发,4点钟才到天津。20世纪50年代我从印尼回国的时候,看到天安门上的蓝天,那个时候你到伦敦看不到伦敦桥,但是今天的伦敦桥能看得很清楚。中国花了什么代价呢?花了很多的钱来进口油。花了很多钱,却带来了我们的雾霾和能源安全的威胁,所以中国必须要搞电动汽车。习近平总书记给工程院一个任务,策划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个大题目里面有一个小题目,电动汽车是由我牵头的。我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开发描绘了蓝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以减少PM2.5为主,希望那个时候电动车的占比能达到2%,主要用在公交、出租车;第二个阶段,2020—2030年,以节能为主要驱动力,改变交通能源结构,希望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10%~15%;第三阶段,2030年以后,以减少二氧化碳为主,届时希望新能源汽车能占汽车总量的50%。中国交通特点是点—线—面,广大农村也需要小型廉价的电动汽车,现在在山东有几十万这样的电动汽车,但可惜还没有被政府认可。我们在2030年就可以有一个转折点,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减少,中国的污染会减少,那时候中国就没有雾霾了。
我们预计分两步去改善电池的能量密度,第一步能量密度提高2~3倍,第二步能量密度提高3~5倍,它要用先进的材料。南开大学有很多好的材料,你们可以大显身手,特别是功能性材料,功能性材料在电池上大有用处,可以提高它的性能和安全性。还有铝电池,把铝放出来,跟氧气结合,变成氧化铝,就可以释放出能量。氧化铝是做什么用呢?它可以还原,也可以不还原,如果加工的过程可持续的话,这个薄膜就是氧化铝的,电动汽车是移动的化工厂,要进行系统的考虑。以色列他们主要是采用新的材料,用多孔性纳米结构,用高科技,等等。1公斤的铝,加1升水,加1升氧气,就可以推动电动汽车跑30公里。
我们要实现两个结合,第一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结合,第二是电动汽车和信息结合,非常安全,非常自由,非常舒适。我们要有6只“眼睛”,第一要看到前面,前瞻性的东西;第二要看到后面,吸取历史教训;第三要看到上面,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第四要看到下面,草根阶级的需要;第五要看到西边,看看美国、欧洲怎么搞的;第六再看看我们东边,日本、韩国朋友是怎么搞的。最后就是要有6个“I”,第一是Inspiration(灵感),第二是Imagination(想象力),第三是Innovation(创新),第四是Intergration(集成),第五是Implementation(实现),第六是Investment(投资)。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