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已在较早时期进行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去产能问题并不突出
上海的产业战略性调整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长达20多年的调整,特别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上海对去产能的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大力气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较全国其他地区更加优化。对于上海而言,消除过剩产能、处理僵尸企业并不是上海的中心任务,上海的中心任务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新产能的落地腾挪空间,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去产能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供给过剩、污染严重的行业,去产能的方式主要是市场和政府相结合,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上海较早就认识到产能过剩和重工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较早开展去产能的行动,比全国其他地区具有先动优势,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因此,全国的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问题在上海表现得并不突出。
2.衰退产业及其劣势产能面临全行业退出
目前,上海部分“三高一低”行业,如平板玻璃、电解铝、铁合金、焦炭、制革等,已完成整行业淘汰;水泥、铅蓄电池完成行业整合;造纸已实现无原浆生产。对于上海而言,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问题并不突出,上海要去的产能并非过剩产能,而是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对过剩产能。
表2.3 上海的衰退产业及其产能过剩产品的产量趋势(万吨)
资料来源:历年的上海统计年鉴。(www.daowen.com)
尽管上海的重化工行业产能规模已大大缩减,未来上海的结构调整任务仍然任重道远。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还有空间,重化工业控产能、去产能还有余地。上海的重化工业比重达到70%以上,对照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上海重化工业的比重仍然偏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上海未来10年重化工业结构调整目标,为效率和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腾挪环境和资源空间。
4.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
2015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746 亿元,尽管比上年增长4.5%,但是仅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15%。上海“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此目标年均增速需达到15%,但实际年均增速仅为6%—7%,远未完成预期目标。当前上海新旧产业转换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处在关键期,前期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由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下滑,低水平同质竞争等原因,发展势头并不理想,无法弥补产业结构调整后形成的产能缺口。
表2.4 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2014年和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