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宁夏银川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与规划创新平台

打造宁夏银川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与规划创新平台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管理单位为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院,全面负责宁夏银川城市森林资源监测、林业调查规划、环境与野生动植物监测和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具体指标的监测与运行。技术依托单位为宁夏大学,负责具体指标的监测与运行。运行管理:项目初步设计于2020年6月获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顺利推进。

打造宁夏银川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与规划创新平台

一、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截至2020年年底,宁夏加入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的定位观测研究站有5个,他们分别为: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宁夏银川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宁夏农牧交错带温性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宁夏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宁夏吴忠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一)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该站于2008年获自治区林业局批复立项(以下简称“贺兰山生态站”),2011年国家林业局下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13年通过项目验收。贺兰山生态站位于宁夏贺兰山中段东坡苏峪口地段,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建设管理单位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基本建设和观测研究场所的条件保障等工作。技术依托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负责具体指标的监测与运行,同时负责生态站的新规划布局、观测研究和管理运行等工作。

主要观测内容:贺兰山生态站重点对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等监测研究。

运行管理:该站已全部完成综合实验用房、固定观测设施及相关观测设备购置。在多年的运行维护过程中,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先后利用项目资金开展了“贺兰山四合木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油松虫害智能化监测及防治系统试点”“贺兰山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贺兰山主要野生动植物生态特征及顶级捕食者适应性研究”等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贺兰山生态站监测内容,提升了监测能力。

(二)宁夏银川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该站于2015年获国家林业局批复立项(以下简称“银川城市生态站”),2017年国家林业局下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19年通过项目验收。银川城市生态站为“一站三点”布局,“一站”位于银川植物园,“三点”分别位于银川植物园的森淼生态旅游区、凤凰公园和花博园,该站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类型。

建设管理单位为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院,全面负责宁夏银川城市森林资源监测、林业调查规划、环境与野生动植物监测和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技术依托单位为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和人才力量,全面负责生态站所有数据的观测和研究任务。

主要观测研究内容:重点以银川市城市森林的结构、格局、功能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调控作用为研究对象,评价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长期开展城市森林气象指标、城市森林空气质量指标、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城市森林大气干湿沉降和城市森林生态健康指标的观测。

运行管理:银川城市生态站所有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已开展“银川市观果植物资源收集及生态效应评价技术研究”“银川市主要景观树种滞尘能力研究”和“城市景观树种的筛选技术研究”等。

(三)宁夏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该站于2015年获国家林业局批复立项(以下简称“黄河湿地生态站”),2017年国家林业局下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黄河湿地生态站”位于银川平原黄河湿地段,布局为“一站多点”,“一站”即银川市宝湖湿地,“多点”为平罗天河湾湿地、黄沙古渡湿地、银川黄河湿地、吴忠黄河湿地,均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建设管理单位为银川市湿地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基本建设和观测研究场所的条件保障等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具体指标的监测与运行。

主要观测研究内容:“黄河湿地生态站”重点对黄河上游河流湿地的特殊性进行水、土、气、生各要素观测和耦合分析,针对宁夏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评价、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问题进行长期定位观测。

运行管理:各类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所有仪器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工作已基本完成,各站点负责管理各自的监测场所和设备仪器,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监测与运行。已经陆续开展各站点的黄河、湿地进行实时监控,对水质、土壤和重金属进行监测。

(四)宁夏农牧交错带温性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该站于2019年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立项(以下简称“草原生态站”),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该站位于宁夏盐池县大水坑镇,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类型。

建设单位为盐池县草原实验站,负责日常管理、基本建设和观测研究场所的条件保障等工作。技术依托单位为宁夏大学,负责具体指标的监测与运行。

观测内容:“草原生态站”重点对宁夏温性草原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监测和研究,为大中专院校草原科学研究提供科研基地。

运行管理:项目初步设计于2020年6月获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顺利推进。

(五)宁夏吴忠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该站于2015年获国家林业局批复立项(以下简称“防护林生态站”),位于宁夏吴忠利通区东塔寺乡柴园村,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建设单位为吴忠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依托单位宁夏大学。

观测内容:防护林生态站重点对农田防护林改善小气候功能、农田防护林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规律、农田防护林不同林网模式防风阻沙功能、农田防护林不同林网模式净化大气环境功能等进行观测研究。

运行管理:因未获得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的批复,目前,“防护林生态站”处于未建设状态,数据观测、科学研究等基础性工作未能正常开展。

二、重点实验室

2007年7月,科技部批复组建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2008年9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将该“重点实验室”列入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序列(命名为“国家林业局西北林木种苗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立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实际,以当地特色的生态型、生态经济型和园林观赏型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从特色植物资源收集保存与开发利用、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退化土地修复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三方面开展研究。

运行管理:“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设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行政主管1名,由常务副主任全面主持实验室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设立学术委员会,聘请区内外各研究领域专家组成,负责为实验室学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申请、学术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提供建设性意见及决策指导。重点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工艺流程及配套设备集成创新体系。

三、长期科研基地

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建立宁夏林木资源收集保存与开发利用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以下简称“长期科研基地”),依托单位为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以宁夏特色林木资源、宁夏枸杞葡萄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开发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期试验运行。

运行管理:长期科研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科研共享、科技推广、科普教育等管理制度。其行政、财务后勤保障服务由宁夏林业研究院职能管理与服务部门负责,技术研发由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组两级管理构成。目前,建有特色林木种质资源库500亩,收集保存特色植物1 100余种,是西北地区最具特色、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同时,改建植物科普馆1座;建成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圃35亩,收集保存枸杞种质资源200余份;建成葡萄种质资源库35亩、收集保存国内外葡萄种质178份,资源包括欧亚种群、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和杂交种群。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20年年底,宁夏被批准组建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科技部批复组建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种苗快繁中心”),依托单位为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www.daowen.com)

研究方向:针对我国经济林木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解决国内该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基础和共性技术问题,使我国该领域的技术、工艺、设备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并符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运行管理:“种苗快繁中心”建有1 500平方米综合培训中心,200平方米全光照培养室、500平方米穴盘生产车间,500平方米温湿度控制设备生产车间,500平方米基质生产车间,2 200平方米智能化温室。建设30公顷优良品种资源圃,收集经济林优新品种100种以上。利用快繁技术进行经济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快繁工艺流程研究示范和设备研究与示范。

(二)西北特色经济林栽培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西北特色经济林栽培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经济林栽培中心”),依托单位为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针对宁夏及西北地区枸杞、葡萄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建立西北特色经济林的成果研发中心、技术示范中心、智力支持中心和市场引导中心,开展特色经济林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整形修剪和果品保鲜加工等技术和工艺设备研究,促进西北特色经济林产业由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运行管理:“经济林栽培中心”建设试验区、示范推广区和辐射区共70.67公顷;果品保鲜贮藏及附属设施占地2.67公顷;建设产品质检中心及附属区域占地0.34公顷,改建经济林产品质检中心600平方米等。在宁夏开展了葡萄、枸杞和枣树优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示范,面积400余公顷;在宁夏、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临河及甘肃等周边地区推广和转化应用特色经济林优新品种、节水灌溉技术、加工利用等新技术6.67万公顷。

(三)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国家林业局批复组建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枸杞中心”),依托单位为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枸杞中心”立足宁夏枸杞特色优势产业,围绕枸杞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研发,主要开展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专用枸杞新品种选育;优新品种高效绿色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建立枸杞加工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建立枸杞产业专家技术支撑体系,制定产业发展技术标准和规范。

运行管理:“枸杞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主要负责日常管理、产业技术研发与经营开发工作。“枸杞中心”建有600平方米产品研发中心、10 200平方米的全营养枸杞及系列衍生品开发中试车间,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冷冻干燥机等枸杞加工与深加工仪器设备,以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开展枸杞保健功能与产品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

五、林草科普基地

截至2020年年底,宁夏共有5家单位入选评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一)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林业研究院于2017年获批为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基地位于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试验示范基地银川植物园。该基地依托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提高林业科普体验项目的内容,建有沙旱生植物区、六盘山植物区、园林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丁香园、海棠园、文冠果园等8个专类园区。引进生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特色植物种质资源1200余种。

(二)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7年获批为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该基地以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为依托单位,科普活动场所约39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示5 000平方米,“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20公顷。

基地主要以六盘山生态博物馆、森林生态植物园、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林木良种繁育中心为载体,是一处开展动物学、植物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集生产、教学、科研、科普于一身的科普基地。

(三)银川凤凰花溪谷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

银川凤凰花溪谷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于2018年获批为第四批(增补)“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该基地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的现代花卉科普示范基地,园区科普设施完善,拥有电子显示屏和语音解说系统、广播系统、Wi-Fi全覆盖,园区配备电子交互科普标识系统,全年开放,提供安全、便捷的参观路线和指引标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四)宁夏中宁县杞鑫枸杞苗木专业合作社

宁夏中宁县杞鑫枸杞苗木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获批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基地位于中宁县滨河南路,主要从事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研发、枸杞新品种选育、枸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创新与推广服务。基地建设有133.34公顷的枸杞苗木快繁基地,66.67公顷的枸杞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和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综合科普示范基地,优质枸杞良种采穗圃20公顷,23.34公顷的枸杞种质资源保护库,形成枸杞技术与文化的科普教育、对外宣传、观光旅游等综合性的展示窗口。

(五)宁夏金贵牡丹花乡

宁夏金贵牡丹花乡于2020年获批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基地位于在贺兰县金贵镇,是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银川市人民政府和宁夏祁源生态公司共同打造的集农林科研、体验教学、优质品种展示、技术示范和推广于一体的现代科技农林示范基地。园区有优新经果林种植区、北方牡丹种质资源保护繁育驯化观赏区、生态景观苗木生产繁育区和日光温室精品葡萄、桃栽培观光区。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自然教育基地”“全国林草科普示范基地”“宁夏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自治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等称号。

六、国家创新联盟

截至2020年年底,宁夏被批准成立2家国家创新联盟。

(一)枸杞产业国家创新联盟

枸杞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于2018年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成立(以下简称“枸杞创新联盟”),联盟牵头单位是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定位:结合特色枸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发展需求,以提升枸杞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团队协同、技术创新,开展枸杞新品种选育、繁育、栽培及枸杞功效物质作用机理及提取工艺技术等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与示范,借助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为主导的农业科技助力枸杞产业现代化发展,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成果转化等,为枸杞产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和示范带动。

运行管理:设立理事会、指导委员会、监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成员由主要联盟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及枸杞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牵头单位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有枸杞生产加工车间7 200平方米,保鲜冷藏库1 500平方米,枸杞新产品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600平方米,衍生品库3 500平方米,成品库2 500平方米;配备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大型真空冷冻干燥设备,流态速冻设备;建有枸杞新品种绿色栽培示范基地106.67公顷。

联盟牵头单位通过联合申请国家和自治区级研发专项资金,申请自治区人才专项资金等,保障联盟研发项目、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培训等运行。通过联盟企业会员经费的形式,聚焦新产品开发,企业转化新产品开发收入,反哺联盟科技创新和战略策划。

(二)宁夏干旱区生态治理国家创新联盟

宁夏干旱区生态治理国家创新联盟于2019年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成立(以下简称“创新联盟”),依托单位为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定位:以宁夏生态治理技术创新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宁夏生态治理发展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平台,构建宁夏生态治理技术创新链,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会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和横向交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宁夏干旱区林草生态治理、为促进宁夏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林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

运行管理:设立理事会、指导委员会、监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成员由主要联盟成员的负责人或知名专家组成。建设西北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示范馆3 200平方米,可用于协同创新联盟的科研及成果展示转化示范基地22公顷,自主拥有土肥水检测、组培育苗试验设备,现代工程化育苗智能温室等。

针对宁夏干旱区存在的“干旱、土地沙化、生态退化以及环境污染”等突出的问题,创新联盟参与单位已在宁夏地区开展了生态建设、科技研发、成果应用和示范推广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