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经济林品种选育的科学研究成果:枸杞的栽培与深加工

宁夏经济林品种选育的科学研究成果:枸杞的栽培与深加工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7-1-1宁夏经济林品种选育成果一览表续表(二)科学研究1.枸杞在枸杞栽培和产品深加工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取得丰硕成果。

宁夏经济林品种选育的科学研究成果:枸杞的栽培与深加工

一、林木良种选育研究

1995—2000年,宁夏林业厅和各地(市)林业(园林)局围绕杨树天牛防控和二代农田林网建设重点开展了抗天牛树种的选择和繁育研究,石嘴山市园林局进行的以白蜡、臭椿、刺槐、毛白杨、新疆杨、银白杨为主的抗天牛树种选择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西吉县林业局和自治区林技总站进行的青皮河北杨的选育和难生根树种繁育技术研究分别获自治区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为二代林网建设提供了培育种苗技术。

2000年以后,为适应城市绿化大发展的需求,宁夏林业局和各地市(县)园林(林业)局开展了优良行道树、观花观叶观果乔灌木树种和彩叶绿篱地被树种的引种驯化和种苗快繁,先后引进了梓树、银杏、白杜(丝绵木)、圆冠榆、金叶榆、圆蜡1号、圆蜡2号、金叶白蜡、金叶复叶槭、香花槐、金枝槐、金枝垂柳、红叶李、北美海棠(包括红宝石海棠、绚丽海棠、王族海棠、印第安魔力、亚当海棠、火焰海棠等)、西府海棠、红太阳李、紫叶矮樱、金叶莸、互叶醉鱼草一大批优良城市绿化树种,丰富了城市景观。其中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开展的“节水耐旱园林绿化植物引种繁育”和“宁夏木本观果植物应用与研究”获得重要成果,引领了宁夏乃至西北绿化树种选育的新潮流。

二、沙漠化土地防治研究

宁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防沙治沙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利用草方格工程治沙技术,不仅解决了包兰铁路流沙固定的问题,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固定流沙的重要技术措施,在世界治沙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沙坡头治沙亦获得了“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的殊荣。

1996年,宁夏林业厅、宁夏科委组织自治区政府六部门开展了“盐池县北部六乡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探索出毛乌素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的造林技术和封飞造相结合,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灵武白芨滩林场在毛乌素沙地探索出外围灌木治沙林、周边乔灌防护林、内部经果林、养殖业、牧草种植、沙漠旅游业“六位一体”防沙治沙发展沙区经济的模式。

为了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加强防沙治沙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荒漠化防治列为重大科研课题,组织科技攻关,先后在沙坡头、西吉黄家二岔、固原上黄、盐池县等地建立长期的固定野外观测研究站点,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成果,形成草方格固沙、飞播造林治沙、封沙育林育草和基于水分平衡的治沙理论研究及“草为主,灌为护,零星植乔木,封为主,造为辅,重点抓修复”等一系列防沙治沙技术和模式,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殊荣,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树立了宁夏“科技治沙”的典范。

三、营造林技术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针对天牛灾害和第二代农田防护林建设,组织开展了以抗天牛树种为主的混交造林和宽林带大网格的二代林网配置模式的研究,创造性地建设了抗逆性强的第二代农田防护林,其中宁夏林业厅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的“杨树天牛持续无虫灾营造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和防治天牛的效果,提出了多树种配置,生理调控防治天牛危害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和成效。此项成果获得了宁夏2001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退耕还林的伟大实践中,自治区林业厅(局)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各市、县林业局广泛开展了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集流整地、树种选择、混交配置及小流域治理的研究,取得了2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彭阳县“88542水平沟”整地模式和“山顶沙棘,山桃戴帽,山坡桃李缠腰,地埂种植柠条,土石山区针阔混交” 的造林配置模式,以及大沟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研究,自治区林业技术总站进行的“黄土丘陵干旱区造林配套技术的研究”成效尤为突出,成为退耕还林的重要科技支撑。

2010年以来,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相继开展了以细分立地条件和适地适树为基础的“精准造林”技术和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比较重要的有“宁夏400毫米以上等雨线造林规划”“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过密林分的抚育技术研究”“油松、落叶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基于水平衡的干旱带造林技术研究”和“低效林分改造技术研究”等。

四、经济林良种选育与研究

(一)品种选育

宁夏经济林品种选育,自1958年起,就开展了苹果枸杞、枣等品种的选育,先后采用多种育种方式,选育出各类优质品种(已命名或通过品种审定)24个,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枸杞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宁夏枸杞品种更新换代、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使全国的枸杞产区基本都使用推广“宁夏枸杞品种”。

表7-1-1 宁夏经济林品种选育成果一览表

续表

(二)科学研究(www.daowen.com)

1.枸杞

在枸杞栽培和产品深加工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取得丰硕成果。

(1)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2010年后,中宁县在长期实践中提出“枸杞病虫害五阶段防治技术”,经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新团队,组织科研攻关,在充分掌握枸杞病虫害关键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生物防控技术、农药高效减量技术、化学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和监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

(2)枸杞良种良法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对枸杞修剪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新。将无性繁殖育苗与修剪技术结合,将传统的“一年栽苗,二年促干,三年留枝,四年结果”的栽种模式改变成为“当年定植,当年结果”早丰产模式。其“枸杞幼龄密植早丰产技术”试验研究于1999年获中宁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在全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3)成龄枸杞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宁县枸杞生产管理站组织技术力量,分成若干技术小团队,分别对成龄枸杞的灌水技术、施肥技术、修剪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成果“枸杞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年获得自治区科技“重大贡献奖”。

(4)有机枸杞种植技术研究 为了有效降低枸杞农残,提高枸杞品质,打破欧美国家的“绿色技术壁垒”。2007年,宁夏杞乡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在舟塔乡采取封闭管理方式,通过种植优新品种,按标准栽植模式,增施有机肥,科学修剪,病虫害生物防控、鲜果设施制干等技术集成配套,创建了宁夏第一块标准化有机枸杞种植基地。2008年10月取得北京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11年7月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同年取得了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美国和欧盟有机枸杞产品认证证书。到2019年,获得有机枸杞产品认证的种植企业有3家。

(5)枸杞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 枸杞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使枸杞形成目前15大类100余产品,主要有枸杞酒、枸杞膏、枸杞罐头、枸杞饮料、枸杞果脯、枸杞豆奶粉、枸杞香醋、枸杞原汁、枸杞浓缩汁、枸杞籽油、枸杞芽菜、枸杞芽茶等产品,特别是枸杞糖肽的研发成功,是枸杞由保健品走向药品的关键基础。

2.枣

(1)灵武长枣品种特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1998—2005年,灵武园艺试验场开展了该项研究,确定了灵武长枣在宁夏的栽培历史已有800年,其栽培最早的地点为灵武市东塔镇的园艺村和果园村。

摸清了灵武长枣的品种特性、总结了生产经验,制定了宁夏《灵武长枣苗木繁育技术规程》《灵武长枣栽培技术规程》《鲜灵武长枣质量标准》等3个技术规程和标准,解决了灵武长枣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

(2)灵武长枣自由纺锤形整形及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项目由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李国、张国庆、刘鹏、牛锦凤等人,于2010—2015年完成,该研究创新了灵武长枣树形,将其改造成为“自由纺锤形”,总结了枣园土壤管理、节水节肥,诱防桃小食心虫等管理技术,使灵武长枣实现了优质高产。研究成果推广实施面积达1万余公顷,并编辑出版了《灵武长枣纺锤形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专著1部。

(3)宁夏枣品种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该研究项目由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夏道芳、李国、张国庆、灵武北沙窝林场等单位于2013—2016年完成。对设施枣品种——灵武长枣、冬枣的预冷促眠及解除休眠、整形修剪、提高坐果率、施肥灌水、防止裂果、日灼、气灼、病害防控等综合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先后推广种植达100余公顷,编辑《设施枣品种优质丰产栽培图说》1册,发表论文数篇。

3.其他技术研究

设施葡萄高干水平棚架立体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该研究项目由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张国庆、李国主持。项目始于2017年,采用高干水平棚架栽培措施,选择优良葡萄品种、宽沟深栽培肥整地、高干水平棚架树形、设施环境调控、增施有机肥、有害生物防控、葡萄架下叶菜、蔬菜立体种植等综合技术。种植第三年葡萄架式成型,亩产达1 500千克以上,棚下种植叶菜5茬,较传统种植减少化学农药40%以上,节约用水40%以上,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30%以上,综合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产品荣获2018年全国优质鲜食葡萄评比金奖1项,发表《设施鲜食葡萄高干水平棚架优质生产架面评价指标初报》论文。

六、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研究

1994年4月,中日合作的“宁夏森林保护研究计划”项目开始实施,1994—1999年为第一期,2000—2001年为第二期,共为时8年。此项研究计划取得了杨树天牛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天牛致病真菌白僵菌和天牛天敌花绒象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其中“光肩星天牛天敌花绒象甲的研究成果”获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奖励;在宁夏仁存渡护岸林场营造的天牛防治示范林,收集了40多个杨树品种,至今仍是宁夏引种杨树品种最全,对比试验最好的示范林和基因库。

1998年以来,六盘山爆发性害虫——落叶松叶蜂、西北槌缘叶蜂,成灾面积0.67万公顷,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陶文科、王双贵、夏固成等技术人员多年观察研究,摸清了两种叶蜂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等,同时查清了寄生性天敌的种类,根据发生规律制定了虫情监测预报方法,提出了防治对策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其研究成果于2018年结集出版。

2000年,在引黄灌区发生检疫性害虫——臭椿沟眶象,严重危害臭椿树。石嘴山市园林局、银川市园林局等单位,对其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采取了树干涂药、扎塑料裙、塑料网等方法,在引黄灌区大力推广,有效控制了其危害。

南部山区鼢鼠等鼠兔危害一直比较严重,影响到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自治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联合有关科研、生产单位,从鼠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制定不同时期鼠(免)害治理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提出宁夏森林、草原啮齿动物治理策略与方案,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取得较大进展,为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做出了贡献。2019年,其研究成果——《宁夏啮齿动物地理区系区划及分类管理》一书编辑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