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与植物检疫措施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与植物检疫措施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8年10月机构改革后,主持和管理林草方面的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的单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在银川市部分苗圃和臭椿林网为害较为严重,被自治区列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对中宁县2万余公顷的枸杞基地实施“统防统治”,将枸杞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0‰以下,无害化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枸杞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林草有害生物防治与植物检疫措施

一、防治检疫机构

1996—2018年,宁夏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检疫管理单位分别为自治区林业厅(局)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主持和管理林业方面的有害生物防治及植物检疫;自治区农牧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植保站、植物检疫站,主持管理草原方面的生物防治及植物检疫。

自2018年10月机构改革后,主持和管理林草方面的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的单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2020年有林草防治专职人员75人,其中:专职测报员30人,专职植物检疫员45人。此外,还有兼职检疫员、兼职测报员和虫情调查人员,分布在各县(区)、乡镇林业、草原工作站。

自治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草原工作站其主要职能包括负责自治区林业草原有害生物的检疫、监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执行林业草原有害生物检疫执法;拟定自治区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操作规程、技术规章;编制林业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治计划等。

二、宁夏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种类

根据2003年3月—2004年12月,对宁夏5个地级市的22县(区、市)、3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有害生物普查结果表明,宁夏主要危害森林草原的有害生物有7纲21目57科95属149种,其中:害鼠2目3科4属40种,有害昆虫6目39科71属79种,害螨1目2科4属10种,有害真菌4目5科5属8种;毒害草5科15属25种。其中易造成一定面积发生,形成灾害的有59种,主要包括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食心虫类、蛀干(枝)害虫、鼠(兔)害、病害、毒害草等。

表4-3-8 宁夏森林草原主要有害生物一览表(2019年) 单位:万公顷

续表

续表

续表

三、林草有害生物防治

(一)以蛀干害虫为主的综合防治阶段

1996—2005年期间,继续加强杨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灾害的综合防治,采用清理枯死虫害树木、幼虫期利用熏蒸毒签和虫孔注射、成虫期喷药、虫木伐根嫁接、配置诱饵树等多种技术措施并用。该阶段共完成“天牛”防治面积5.14万公顷,对虫害树木进行了集中除害处理。共伐除天牛虫害木1 450余万株、伐根嫁接毛白杨8万余株。以杨、柳树为主的天牛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大大减轻,虫口密度下降到每株4.8头以下,基本控制了天牛危害;同时加强对榆木蠹蛾、芳香木蠹蛾、杨枝天牛、白杨透翅蛾、吉丁虫等蛀干(枝)害虫的综合防治,通过清理苗圃、剪取焚烧虫枝、清理虫害树木、人工捕捉、喷布药剂等,到2005年基本控制了蛀干害虫对林木的危害。

(二)交替发生防治阶段

2006—2015年,在杨树蛀干(枝)害虫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又有各类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食心虫类害虫、病害等交替大面积发生。其中有害生物发生的最高年份为2009年,全年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38.69万公顷。同时又有新发生危害的病虫出现,主要有以下各类:

臭椿沟眶象:2001年,首次在银川市发现,是从河南省民权县调进千头椿时带入,彭阳县是从毗邻的甘肃省自然扩散传入。2006年,其已扩散分布至银川市的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固原市的彭阳县。该虫危害隐蔽性强,危害状不易被发现,容易造成树木死亡。在银川市部分苗圃和臭椿林网为害较为严重,被自治区列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落叶松红腹叶蜂、西北槌缘叶蜂:从甘肃省平凉一带传入,具体时间不明。1997年,首次发现危害,到2012年累计发生面积9.2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及西吉县、泾源县、彭阳县、隆德县、原州区和中卫市海原县。

沙棘木蠹蛾:2002年,在彭阳县首次发现。2010年,发生面积10.5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固原市彭阳县12个乡镇、西吉县9个乡镇、原州区1个乡和六盘山林业局1个林场,受害沙棘已出现批量死亡。

云杉小蠹虫:2010年前后,在罗山自然保护区发现,危害云杉、油松,一般呈点状发生,危害面积很小。随着气候日益干旱,林分质量下降,树势衰弱,该虫发生面积日益扩大。根据现场调查,2020年危害面积已达到34公顷,受害云杉、油松已出现批量死亡。在贺兰山林分差的区域亦有发生。

其他病虫:如灰斑古毒蛾、云杉梢斑螟、天幕毛虫、云杉尺蠖、舞毒蛾、柠条豆象、落叶松枯梢病等危害加重,发生面积增加。经济病虫害的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腐烂病、山楂红蜘蛛、枸杞蚜虫、枸杞瘿螨、枸杞红瘿蚊、枸杞白粉病、葡萄霜霉病等发生面积逐年增加。

这一阶段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通过增强有害生物监测及预警能力,增加监测网点;更新施药机械装备,完善联防联治机制,实施“统防统治”,提高了有害生物的防治成效。

宁夏枸杞核心产区的中宁县,建立起以枸杞病虫、草、鸟等有害生物为对象,以监测预警、预测预报、统防统治、应急防控、运转高效的枸杞有害生物预防防治体系。完善和配备了先进的预防设施设备,形成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决策反馈系统。推广“五步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组建100余人的病虫害监测预报队伍,设立500个监测预报点,6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对中宁县2万余公顷的枸杞基地实施“统防统治”,将枸杞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0‰以下,无害化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枸杞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保持了宁夏枸杞核心产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枸杞产量质量的持续增长。

对新发生的有害生物,如臭椿沟眶象、沙棘木蠹蛾、落叶松红腹叶蜂、灰斑古毒蛾等,加强对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先后总结出臭椿沟眶象“树干缠绕塑料网(布)防治法”,阻止成虫上树取食和产卵为害,结合主干注药、灌根埋药、绑缠捕虫网等方法,有效控制了虫口密度,减轻了该虫危害的程度。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加强对落叶松红腹叶蜂、西北槌缘叶蜂的研究、预测与防治,采用地面封闭喷粉施药、林间烟雾剂熏杀、黏虫板诱捕、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木自控能力等综合措施,综合防治效果达89.23%,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2018年,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将这两种害虫研究与防治成果结集为《落叶松叶蜂研究》出版。

这一时期注重“综合防治”,自治区林业厅(局)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在营造林中坚持实施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的营林技术,注重营造混交林和选育引进抗性树种和品种。目前,基本上生态防护林、道路防护林和城市绿地均为混交林,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如对云杉小蠹虫的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树势,使云杉、油松增强抗虫能力。

在生物防治中加强对有害生物天敌的保护,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使天敌对抑制有害生物起着重要的、经常的作用,如灵武园艺试验场利用柞蚕茧繁殖赤眼蜂,对苹果顶梢卷叶蛾进行防治,其赤眼蜂对卷叶蛾卵寄生率达83.5%,基本控制了顶梢卷叶蛾的危害。在防治实践中,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中宁县的许多果园对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等多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迷向剂等防治,取得很好的效果;沙棘木蠹蛾采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亦可控制沙棘木蠹蛾危害,成为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黑光灯、黏虫板的大量普及和应用,有效控制了各类虫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天敌资源,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病虫鼠害综合防治阶段

2016—2020年,宁夏鼠害日趋发生严重,特别是在宁夏中南部山区,害鼠种群密度大,危害严重,据测报统计,2016年,鼠害危害区域内主要害鼠平均种群密度分别为甘肃鼢鼠平均25个新土丘数/亩,达乌尔黄鼠平均有效洞口数为23个/亩,长爪沙鼠平均有效洞口数为45个/亩。草原退化,也是诱发鼠虫害猖獗的主要原因,而鼠虫猖獗又会进一步加剧草原退化。

2016年,林业鼠害危害面积9.2万公顷,草原鼠害危害面积20.2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9.7%,严重危害面积7.13万公顷,占危害面积的35.3%;2017年,林业鼠害危害面积9.8万公顷;草原鼠害危害面积27.67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2%,严重危害面积19.07万公顷,占危害面积的69%;2018年,林业鼠害危害面积8.67万公顷;草原鼠害危害面积29.55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4.1%,严重危害面积17.93万公顷,占危害面积的60.7%;鼠类的危害又逐渐更替了以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食心虫类等为主的密集性害虫的危害,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这一时期,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防治方针。

1.建立中心测报点

截至2017年,已在原州区、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西吉县、海原县、中宁县、沙坡头区、青铜峡市、盐池县、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大武口区等县(市、区)建立了15个县(市、区)国家级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配置了物联网(ATCSP)专用软件、平台15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15套、远程诊断终端21套,以及调查监测工具解剖镜、望远镜、监测捕鼠夹、打孔机、高远程施药设备、专用无人机监测设备等,极大地提升了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2.加强综合防治(www.daowen.com)

(1)分类施策 根据宁夏鼠害主要危害区域、危害程度,2016—2020年,在宁夏中南部鼠害危害严重的11个县(市、区)和5个自然保护区按照“分区治理,分类施策”的原则,进行防治。对鼠害重度发生区域,特别是对暴发性鼠害、鼠口密度达重度危害指标时,使用急性生物灭鼠药剂防治,快速降低害鼠种群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林草资源损失。对鼠害发生中度以下区域,以改善害鼠的天敌栖息、繁衍等生存环境条件,保护害鼠的天敌。以持续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密度,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可持续无害化的控制。该期间鼠害累计防治总面积达44.88万公顷。

(2)物理防治 阻隔网防治是近年来推广使用的主要物理防治方法,阻隔网采用镀锌网片,埋入地下,使鼠类无法进入幼树的根部危害林木,起到保护林木根系的作用,实现了“一年铺网多年有效”的长期效果。2019—2020年,使用阻隔网防治鼠害总面积为0.35万公顷,已成为宁夏防治鼠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3)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主要使用器械捕捉,采用的捕鼠器械有地下鼠捕捉器械,包括接洞式活捕器、地弓箭、钢弓铗等;地面鼠捕捉器械,包括捕鼠夹、捕鼠笼、电网等,均在防治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效果。

(4)生物防治 生物措施防治主要是利用生态食物链中鼠类天敌对区域鼠类种群数量进行控制的技术,利用天敌控制鼠害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生态性,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平衡,修复自然生态食物链,防止鼠害泛滥。

保护鼠类天敌:宁夏鼠类的天敌主要有草原雕、鸢、苍鹰、长耳鸮、纵纹腹小鸮、荒漠猫、沙狐、赤狐、黄鼬、虎鼬、达乌尔猬、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等。加强对这些鼠类天敌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使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害鼠种群密度、减少鼠类危害发挥更好的作用。

架设招引架:利用鹰类喜欢栖于视野开阔的高处捕食猎物的特点,架设招引设施,为鹰类提供栖息、捕食条件。每个招引架可以控制60公顷左右的害鼠,2017年以来,在平罗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等地,共安装20 000个招引架,防控面积120万公顷。

野化驯养狐狸:投放野化驯养狐狸,对降低鼠害种群密度,减轻危害损失效果较好。截至2018年,自治区草原站共人工野化驯养狐狸4批200多只,向盐池县、灵武市、彭阳县、同心县等10个试验区投放野化狐狸123只,并取得很好的防治鼠害的效果。根据在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野化狐狸投放前,地面鼠密度为69只/公顷,地下鼢鼠密度为14只/公顷。野化狐狸投放后的第二年地面鼠密度下降为3只/公顷,鼢鼠密度下降为8只/公顷。每只野化狐狸可控制草原鼠害面积1 000公顷至1 200公顷,目前投放野化狐狸控制鼠害面积已经达到12.3万公顷。

(5)推广使用生物药剂防治 在害鼠防治中,宁夏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目前使用的药剂主要有纳米型作物抗逆剂、高效鼠密度调节剂、抗凝血杀鼠剂、胆钙化醇杀鼠剂以及鼠类不育剂等。这些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来自自然界,分解代谢较快,不会造成残留污染环境;同时有多个作用靶标,使鼠类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鸟、鱼、天敌昆虫等有益生物相对安全。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的污染。

宁夏鼠害总体发生趋势得到一定遏制,总体爆发区域和损失大大降低,但是受环境、气候、防控手段的制约和影响,局部地区特别是宁夏中南部甘肃鼢鼠发生区鼠害的防控仍需加强。

3.综合防治面积

2016—2019年,累计防治有害生物总面积66.593万公顷,其中:鼠害防治面积34.986万公顷(阻隔网防治37.97万株、人工捕捉鼠类41.39万只)、食叶性害虫防治面积11.081万公顷(其中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0.413万公顷)、打孔注药防治天牛314.62万株、捕虫网防治臭椿沟眶象107.97万株,取得了较好成效。

表4-3-9 宁夏森林草原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一览表(1996—2019年) 单位:万公顷

四、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关键措施。2013年1月9日,国家林业局以2013年第4号公告,重新制定公布了《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该名单共列有害生物检疫对象190种。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7种,即:桑天牛、松褐天生、臭椿沟眶象、锈色粒肩天牛、杨大透翅蛾、柳树根结线虫、葡萄根瘤蚜。

自治区及市、县(区)森防站以《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等为行政执法依据,以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确保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为宗旨,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地方各级政府是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的责任主体,为切实加强有害生物检疫工作,自治区林业厅(局)与各市、县(区)、局签订《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各项任务指标,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实现防治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落实”。形成政府领导,齐抓共管,相互配合,联检联治的工作局面。

各市、县(区)积极开展《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法规的宣传,实施苗木的产地检疫、林产品的外调报检、打击违检调入林果产品的不法行为,以及森林植物生产单位和个人检疫登记、管理等工作,负责辖区内各种苗木、种子、药材、木材、果品、花卉、盆景、竹类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复检,严格检疫执法,阻止带疫森林植物产品的流通,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等,取得了切实成效。

(一)主要检疫成果

2010年,宁夏共查处包括携带锈色粒肩天牛、桑天牛、冠瘿病、根结线虫、沟眶象等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带疫调运事件54起,销毁带疫苗木108 268株。

2011年,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2.139万公顷,种苗产地检疫率为100%。查处包括携带锈色粒肩天牛、桑天牛、冠瘿病、根结线虫、沟眶象等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带疫违法、违规调运事件82起,销毁带疫苗木11 054株,现场检疫、查验果品2 362吨。

2012年,完成产地种苗检疫面积2.427万公顷,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木材8 519.3立方米、种子23 342千克、苗木4 673.8万株、花卉181.9万株、插条接穗476.1万根,果品7 396.1吨,中药材241.5吨;复检苗木28 478.2万株、木材21 389立方米、电缆盘4 073只、种子26 410千克、插条接穗9.0万根、果品9.8万吨。

2014年,共完成产地检疫1.348万公顷,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木材16.8万立方米、种子70 420千克、苗木10 630.9万株、花卉27.67万株、插条80.9万根、果品23.5吨;复检苗木48 482万株、木材17 207立方米、电缆盘295只、种子349 674千克、插条56.4万根、果品12 606吨。

2015年,共完成产地检疫3.512万公顷,调运检疫木材13 901立方米、种子50 907千克、苗木10 831万株、花卉118.64万株、插条和接穗212.9万根、果品1 680吨;复检苗木3 002万株、木材17 874立方米、电缆盘1 041只、种子120 200千克、果品16 359吨。

2016年,共完成产地检疫2.22万公顷,调运检疫木材2万余立方米、种子1 100余吨、苗木花卉等84 326万余株。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中,查处了2起携带宁夏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桑天牛的带疫调运事件,销毁带疫苗木1 332株,排除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隐患;处理焚毁了18 000株带病毒葡萄苗木,为保护宁夏葡萄产业安全发挥了作用。

2017年,共完成种苗产地检疫1.906万公顷,调运检疫木材6 259.41立方米、种子145.97吨、苗木15 685.85万株、花卉3 360.69万株、插条接穗1 111.31万根、果品73吨;复检苗木7 437.97万株、木材7 591.71立方米、电缆盘7 740只、种子30.07吨。在植物检疫专项执法行动中,处理违规调运28起,查获伪造植物检疫证书44张,查处带疫调运14起,销毁带疫苗木4 753株。其中:查处了4起携带美国白蛾的带疫调运事件,销毁带疫苗木3 100株,排除了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隐患。相关企业、个人承担疫情除治、无害化处理、疫情监测费用20多万元,行政罚款3万多元。这对违法违规调运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2018年,共完成种苗产地检疫1.859万公顷,调运检疫木材1.28万立方米、种子22.5吨、苗木4 100万株、花卉6 118.9万株、插条和接穗53.65万根;复检苗木11 716.2万株、木材2.3万立方米、电缆盘2.3万只、种子3.18万吨、插条和接穗69.5万根。查处违规调运13起、带疫调运15起,销毁带疫苗木1 156株。

2019年,全区共计完成产地检疫1.417万公顷,产地检疫率100%;完成调运检疫木材6 140立方米、种子214吨、苗木13 562.6万株、花卉5 486.4万株、插条115.5万根;检疫复检苗木5 960.6万株、木材33 191平方米、电缆盘(含托盘)23 359只、种子61.55吨、插条5万根、果品124吨;查处违规调运案件17起、带疫调运案件4起,销毁带疫苗木4 216株,查处伪造植物检疫证书4份。中卫市及时查处了一起重大违法违规、带疫调运事件,避免了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美国白蛾的入侵,为保护生态建设的成果做出了贡献。

2020年全区共计完成产地检疫1.66万公顷;调运检疫苗木12 291.82万株、木材8 130.6立方米、种子631 078千克、花卉4 189.6万株、插条(接穗)37.49万根、果品4.15吨;检疫复检苗木15 247.68万株、木材84 060.3立方米、电缆盘8 478只、种子83 011千克、花卉165万株、竹材196吨;查处违规调运事件10起;查处带疫调运事件7起,遣返苗木3 000株、除害处理苗木450株、除害处理木材186.42立方米。组织全区31个市、县(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了春季和秋季二次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工作,宁夏未发生松材线虫病。

为了预防电缆盘、光缆盘、包装箱等木质材料中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2012年由自治区林业局和自治区电力、通信、网络等公司联合下发了《关于联合开展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执法检查的通知》,银川市林业(园林)检疫检验站,与宁夏电力公司、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中国移动宁夏分公司、中国联通宁夏分公司、宁夏网络公司的采购部门分别签发了《松材线虫病防控责任书》,要求责任单位在与电缆盘、光缆盘等生产厂家签订的购销合同中添加植物检疫证书随货同行的条款。森检站还同当地的电力等部门签订了责任书,要求在收到带有原木板材的货物时,及时通知检疫部门上门进行检疫复检。2014—2020年各地检疫部门共检疫电缆盘、光缆盘、包装箱等木质材料55 435只。通过“严查”“严堵”,基本控制了此类带疫材料的传播扩散,有效降低了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

(二)培训与服务

为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持续加强了检疫人员的法律知识、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2012年,为更好地服务林农、服务林改、服务基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宁夏网络森林医院”,在森防部门和森林经营者之间搭建了快捷、经济、高效的现代化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仅2012—2014三年间问诊人数高达5 047人次,解答林农果农提问4 525人次,开展网院视频服务交流3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防治任务繁重、林农防治知识不足、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矛盾。同时开展科技下乡、发送技术资料等形式,将防治知识送到林农手中,指导开展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治。

2013—2015年,先后举办各市、县(区)检疫、测报和防治技术等各类培训班93期,共培训县、乡森防员3 600人次,行业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使监测人员对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检疫、监测技术,为进一步检验自治区有害生物应急处置能力。

2016年,自治区林业厅举办了“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及新增检疫员”培训班、“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管理系统”软件应用等培训班5期,共培训专业技术骨干400余人。各市、县(区)举办检疫、测报和防治技术等各类培训班36期,共培训县、乡、村森防员2 000人次。

2018年9月19日,自治区林业厅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举行了自治区首次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演练。自治区森防总站、森防专家、市、县(区)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森防站、国有林场专业技术人员共计80余人观摩了演练。演练模拟在监测点诱捕到美国白蛾、发现臭椿沟眶象严重危害的场景,启动了不同级别应急响应。按灾情监测、信息报告、预案响应、应急处置、防治效果评估等5个阶段进行,在1个多小时的动态模拟演练中,现场实施了人工监测、无人机施药、高射程喷雾,人工背负式喷雾防治及铺设捕虫网、人工捕捉成虫、打孔注药等实战操作。整个过程处置得当、防治技术到位,有效锻炼了处置重大有害生物入侵、防治工作能力和实战水平。同时,按照国家森防总站的部署,以“服务林农、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宗旨,组织实施宁夏网络森林医院建设运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森林医院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以开放式网络服务技术为手段,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森防部门和广大林农之间搭建便民服务平台。

2019年,组织了一期在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松材线虫病检疫监测鉴定技术培训班,利用南京林业大学优良的师资力量和完备教学、实验条件,培训检疫人员35人,为宁夏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