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农牧厅退牧还草工程:职能分工与协作确保开好局

宁夏农牧厅退牧还草工程:职能分工与协作确保开好局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员单位明确了职能分工,强化了责任与协作,确保了退牧还草工程开好局、起好步。宁夏农牧厅作为项目法人单位,成立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工作小组和“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办公室,工程的日常管理事务由自治区草原工作站负责。通过组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之禁牧封育成果,宁夏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经济收入方面,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得宁夏全区和盐池、中宁和海原等重点工程县的人均收入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宁夏农牧厅退牧还草工程:职能分工与协作确保开好局

一、组织管理

根据国务院退牧还草工程工作会议和国西办农〔2003〕8号文件精神,宁夏于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成立了由自治区政府分管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西部办、农牧厅、财政厅粮食局等部门参加的“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了职能分工,强化了责任与协作,确保了退牧还草工程开好局、起好步。

宁夏农牧厅作为项目法人单位,成立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工作小组和“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办公室,工程的日常管理事务由自治区草原工作站负责。各项目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县(市、区)长为组长,农业统筹、发展改革、财政、粮食、审计以及项目区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由县(市、区)草原站组成项目实施技术小组。各县(市、区)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农户层层落实任务,严格落实项目实施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了退牧还草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完成情况

退牧还草工程范围涉及宁夏17个县(市、区)。自2003年实施以来,宁夏配合“禁牧封育”政策的实施,围绕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的目标,实施了草原围栏、退化草原改良、人工饲草地、舍饲棚圈等工程建设内容,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2003—2020年,国家下达宁夏退牧还草工程项目:草原围栏155.33万公顷,重度退化草原补播改良57.48万公顷,人工饲草地建设3.73万公顷,舍饲棚圈建设2.89万户,毒害草治理0.43万公顷。截至2020年年底,完成全部任务,通过了自治区级验收。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实施实行招投标制,其中围栏网片和牧草种子的招投标工作由自治区农牧厅委托自治区国际招标局负责招标。水泥桩、人工饲草地牧草种子及棚圈建设所需大宗物资,由各项目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就近就地招标。2013年以后,工程所需材料全部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招标采购。同时实行了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经过招投标,统一委托中标的工程监理机构执行工程质量监理,由监理公司向各项目县(市、区)派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数量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从围栏、棚圈、种子等材料到具体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了工程质量。

严格检查验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林业和草原局或委托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和专项稽查。重点检查前期工作是否完善、规范;分解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及时合格;项目建设管理、竣工验收、资金拨付与使用等是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项目执行进度是否符合要求等。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由项目区各县(市、区)组织自验,自验合格后申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林业和草原局进行区级验收。

加强对项目区建后管护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禁牧封育政策,坚持建管并举,加强禁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破坏草原围栏设施、偷牧等行为;二是在工程实施后,建立管护制度,要求管护措施、管护责任落实到位,防止人为和其他因素破坏,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三是依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将草原的管、建、用,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草原和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巩固项目建设成果。

表3-3-9 宁夏退牧还草任务、投资完成情况一览表(2003—2020年)

续表(www.daowen.com)

三、工程成效

(一)生态效益

退牧还草工程是宁夏草原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大,建设范围最广,农牧民获利最多,对宁夏草原畜牧业生产影响最深远的建设工程。

通过组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之禁牧封育成果,宁夏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03—2018年草原围栏建设面积155.33万公顷,退化草原补播改良55.27万公顷,分别占草原总面积的74.39%和26.18%。草原植被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植物群落正向演替,草原覆盖度稳步增加。

从宁夏退牧还草区典型样本县的草原生态数据看,工程区比非工程区草密度高出17.85%、草高度平均高出8.66%、草盖度平均高出11.67%;典型样本县工程区草原地上生物量比非工程区高10.69%,退牧还草工程区物种数平均增加1.6种。从人工饲草种植面积看,宁夏2010—2018年累计种植人工饲草3.73万公顷。草原单位面积年产草量增加4.57%,增长趋势明显。抽样数据显示,海原县人工饲草亩产干草产量由2011年的274.5千克上升到2012年的310.8千克。

(二)经济效益

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中,通过实行“以草定畜、舍饲圈养”措施,不仅有效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而且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畜群结构,改良家畜品种,加快畜群周转,提高了畜牧业生产的效益,促进了农牧民增收。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全面提升了宁夏畜牧产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2018年,全区奶牛存栏稳定在60万头,生猪饲养量稳定在423万头;肉牛肉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80万头、1 870万只和3 69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5%、2.6%和1.9%;全区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6万吨、11.6万吨和2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2.7%和5.6%。宁夏畜牧业生产不但没有因禁牧而萎缩,而且增长方式由过去严重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为舍饲、园区化的集约型经营方式。全区肉羊园区集约化养殖比重达39.6%,肉牛园区集约化养殖比重达32%,走上了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

在经济收入方面,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得宁夏全区和盐池、中宁和海原等重点工程县的人均收入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退牧还草几大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盐池和海原的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此外,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由于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影响,农户更多地倾向于外出务工,收入得到了较大提升,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由2010年的11 440.51元增加到2018年的25 354.93元。

(三)社会效益

2003—2010年,国家累计向退牧农户兑现饲料粮折现补助50 396万元。从2011年起,不再安排饲料粮补助,在工程区内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实行禁牧封育的草原,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补助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禁牧补助。全区共有39.5万农牧户享受了草原补奖政策,连续8年补奖政策累计发放到户禁牧补助资金147 820万元。饲料粮和禁牧补助资金的兑付,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把党和政府对牧区的关怀带给了广大农牧民,调动了群众参与草原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