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优化方案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在我国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决策,开创了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宁夏全境被列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是全国唯一全境被列入三北工程的省区。全面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宁夏的三北五期工程建设任务。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优化方案

197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在我国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决策,开创了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三北工程总体规划自1978—2050年,建设期为73年,工程涵盖13个省(区、市)551个县级行政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八期进行。它是中国启动最早、实施期最长、地域跨度最大的生态林业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长城”工程。

2018年,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三北工程建设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三北工程建设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要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宁夏全境被列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是全国唯一全境被列入三北工程的省区。40多年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尤其是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关怀和指导下,宁夏主动适应林业发展形势变化,积极调整林业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立了“生态立区”战略,坚持把三北工程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大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协同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宁夏于1978年启动实施三北工程建设,经过连续五期的建设,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62.16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4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完成各项投资15.75亿元。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质量效益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初步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较为完整的生态林业体系,为宁夏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一、各期工程建设情况

(一)一期工程建设(1978—1985年)

1982年3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和自治区林业局签订三北防护林建设协议书,宁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涉及县18个,其中重点县7个。宁夏三北防护林一期完成专项投资2021万元;完成人工造林31.23万公顷,森林资源清查保存20.7万公顷,保存率为66.3%;重点建设了引黄灌区农田林网、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以及风沙区防风固沙林。

(二)二期工程建设(1986—1995年)

宁夏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41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77%。二期工程规划面积24.24万公顷,实际共完成营造林33.57万公顷,其中:完成人工造林27.59万公顷,保存面积达23.27万公顷,完成计划总任务的109.78%;完成飞播造林2.2万公顷,是计划任务的4.7倍;完成封山(沙)育林3.78万公顷。“四旁”植树完成7581万株。重点建设项目为:天牛虫灾后的二代林网、中北部沙区的飞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

(三)三期工程建设(1996年—2000年)

三期工程实际完成中央专项投资4155万元。三期规划营造林面积19.95万公顷,实际完成营造林34.9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22万公顷,飞播造林5.33万公顷,封山(沙)育林12.45万公顷。重点建设项目: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沙区、山区的封育、飞播造林的重点区域为盐池县、灵武市以及引黄灌区各市、县(区)。

(四)四期工程建设(2001—2010年)

四期工程总投资5.75亿元,其中:中央专项投资4.17亿元,地方配套1.576亿元。四期工程规划营造林面积40.0万公顷,共分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2001—2005年)即“十五”期间计划营造林面积20万公顷,第二阶段(2006—2010年)即“十一五”期间计划营造林面积20万公顷。宁夏四期工程建设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39.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6.8万公顷,封山育林3万公顷。四期工程重点建设是重点生态区域的综合治理、防沙治沙、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环村林带建设,优化美化农村环境,以及发展以枸杞葡萄、红枣、苹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

(五)五期工程建设(2011—2020年)

宁夏三北五期工程总投资12.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93亿元,地方配套2.62亿元,群众投工投劳4 800万元,其他资金3 673万元。2011—2019年,国家累计下达宁夏三北五期工程计划任务24.52万公顷。截至2017年年底,实际完成营造林24.64万公顷,占计划任务的100.53%,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3.85万公顷,封山育林8.71万公顷,低效林改造2.08万公顷。全面完成了国家林业局下达宁夏的三北五期工程建设任务。在五期工程建设中,宁夏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确立了生态立区的重大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宁夏为目标,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

表3-3-1 宁夏三北防护林工程一至五期(1978—2020年)建设情况统计表

表3-3-2 三北防护林工程五期(2011—2020年)各县(区)完成情况统计表单位:公顷

续表(www.daowen.com)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通过三北工程的实施,宁夏林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质量效益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目标,呈现出“质量与效益同步,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特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产业体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加快扶贫开发、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发挥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一)促进了生态条件的改善,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

三北工程实施后,宁夏森林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6.87万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82.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2.4%提高到2020年的15.8%。森林覆盖率净增13.4个百分点。

恶劣的生态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多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万平方千米,每年可保水16亿立方米,减少排入黄河泥沙量0.4亿吨;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7万公顷,沙化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的165万公顷减少到2015年的114.68万公顷,实现了沙化土地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全区活立木蓄积由工程治理前的217万立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995.15万立方米。

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量由304.8亿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682.4亿立方米,农田防护林保护的耕地面积由工程治理前的6.08万公顷,提高到现在的68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封山禁牧前的35%提高到2020年的56.51%,单位面积产草量增加了3—4倍,全区58%的草原得到了有效的休养生息,林草建设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粮食产量由工程治理前的117万吨提高到2017年的368万吨,实现“十四连丰”。

(二)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对特色优势林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林由工程治理前的0.833万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23.76万公顷,其中:葡萄3.6万公顷、枸杞2.33万公顷,苹果3.85万公顷、红枣3.59万公顷、设施果树花卉0.71万公顷,种苗2.34万公顷,杏及其他经济林7.34万公顷。林产业及相关产值由工程治理前的3 00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00亿元,其中枸杞综合产值就突破了210亿元,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占全国枸杞种植面积的55%以上,枸杞产业区域品牌优势突出,“中宁枸杞”“宁夏红”“百瑞源”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经济林产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进一步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工程治理前的115.9元增加到2020年的10 837元。工程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三)创新机制、改进管理方式

从国家下达强制性任务到宁夏积极创新造林的理念转变,从组织机构、资金管理、机制创新、更新观念,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改进了管理方式。在技术上强调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物种多样化配置,参与式土地规划与实施,质量优先培训先行机制,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监测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引进多部门参与的开放式合作,全过程管理,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等一系列先进林业经营理念;落实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紧紧抓住资金管理这个“牛鼻子”,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融入森林资源管理和造林质量管理的各环节,在项目管理上采用先垫付后报账的财务管理制度,先招标再签合同的物资采购办法,先内部后外部的项目审计办法;以适用技术推广为主,培育林业工程建设中急需的林木良种、优良乡土乔灌木树种、城市绿化树种及珍稀濒危树种等;加快推广ABT生根粉造林、覆膜造林、人工模拟飞播沙地造林、病虫鼠害防控、果树设施栽培、野生花卉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先进技术应用步伐。加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力度。这些先进林业理念和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提升三北工程整体建设水平增添了新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四)因地制宜实施,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把林业科技支撑贯穿到三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重视林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增强林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在规划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充分利用了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又突出重点,加快了三北工程的建设步伐。按照山、沙、川不同区域的特点,建立了高标准平原绿化、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优质高效经济林等4个示范区。在中部干旱风沙区推广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节水抗旱造林、窄带多带式林带防沙和封沙育林育草技术、天然次生林植被恢复等复合集成技术、沙产业开发等技术;在引黄灌区推广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和农田防护林营造综合技术;在黄土丘陵区推广以隔带水平沟整地为主的抗旱造林技术;在经济林建设中推广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在林木种苗建设中大力推广良种壮苗快速繁育等10项技术。进一步完善了“四位一体”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运行机制。宁夏针对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组织科研攻关,抓好苗木培育、造林营林等方面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

(五)建设技术队伍、培育技术人才

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努力提高全行业特别是广大林农的科技意识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将林业科技人员和林农、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建设来抓,积极建设技术队伍。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林果业服务机构和各种民办技术组织相结合,全区80%县级林业部门成立了林果业服务中心,40%的乡镇办了经济实体,基本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技术员、队有示范户的网络,完善了县一级,整顿提高了乡一级,在技术、资金、物资、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同时坚持区、地、县、乡分级分批对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人数每年近1万人次,其中乡镇林业站长全部参加了自治区的培训。建立果树技术培训联系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引进科学技术。多次组织科技骨干和一部分果树专业户到外省考察培训,又请外地的科技人员和果树技术能手来宁夏办学习班,传经送宝,现场指导。与此同时,还组织山区地县人员到山西、河北等地学习先进的节水灌溉、发展林下经济技术,这对推动宁夏林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坚持促农增收,全力助推精准扶贫

三北防护林工程,既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更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宁夏推进三北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枸杞、苹果、红枣、仁用杏、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依托现有森林资源,大力培育森林旅游、休闲、康养、创意等新兴业态,以林业的多功能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全域旅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多赢发展格局。同时,把工程建设与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着力化解苗木、劳动力过剩的矛盾,优先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本地的苗木和劳务,坚持用当地的苗木绿化当地的家园,让当地的贫困户和农民参加工程建设、参与后期管护,全力助推当地精准扶贫工作进程,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

(七)带动了城乡增绿,增强群众护绿爱绿意识

宁夏依靠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带动,以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区域林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步伐,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引黄灌区通过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栽植林网树木1亿多株,基本建成了多树种混交、结构比较合理的林网大骨架。统筹推进了城乡绿化美化,在沿黄10个市、县(区)的滨河大道两侧,建设了宽50—100米、长400千米的绿色景观长廊,极大地提升了沿黄经济区的城市品位。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了银川市典农河景观水道、石嘴山市星海湖、吴忠市滨河、中卫市中央大道绿化工程、固原市东岳山和古雁岭森林公园等一批标志性绿化景观工程。通过与过去生态环境的对比,宁夏广大干部群众切身体会到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参与生态建设、参加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高涨,每年完成义务植树1 000多万株,参与义务植树的人数达200万人次,建成5 000亩以上的大型义务植树基地10个,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