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人际关系的构成、范围、和谐的程度,是一个商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30%靠他的知识和能力,70%靠的是他的人际关系。”
企业家的沟通,不仅表现在对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关系的疏通,而且还表现为对企业与其外部关系的疏通,包括企业与顾客、供应商、代理商以及政府机构的疏通。美国著名企业家卡斯特·罗伯尔提出,企业家必须和部属彻底沟通,才会具有效率和创意。现代企业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因此,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何,对企业具有决定性意义。
世界上卓有成效的企业都是沟通极为成功的企业。例如号称日本企业之神的松下公司即是如此,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伟大的事业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与人沟通。”可谓道出了沟通的真谛。
有一份报告显示,一位记者曾采访过300位企业界比较成功的人士,问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原因何在?统计的结果有85%的成功者认为,正是他们的沟通和人际合作协调关系的能力使他们超人一等。他们善于沟通,善于说服,善于把自己的一些理念传导给别人,让外界愿意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得道者多助,所以他们才会取得成功。只有15%的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没有沟通,就没有成功的企业,最终导致大家也都不能在这里工作。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和绩效。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沃尔玛公司的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沟通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实现沟通的前提就是让所有员工一起面对现实。
沃尔玛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沃尔市,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每周花费大部分时间飞往各地的商店,通报公司所有的业务情况,让所有员工共同掌握沃尔玛公司的业务指标。在任何一个沃尔玛商店里,都定时公布该商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的情况,并且不只是向经理及其助理们公布,也向每个员工、计时和兼职雇员公布各种情况,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沃尔玛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全美最大的股东大会,每次大会公司都尽可能让更多的商店经理和员工参加,让他们看到公司的全貌,做到心中有数。萨姆·沃尔顿在每次股东大会结束后,都和众多员工聊天,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讨论公司的现在和未来。
沃尔玛借用共享信息和分担责任,满足了员工的沟通与交流需求,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公司的重要性,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信任,从而积极主动地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企业家在管理企业时尤其需要重视沟通的作用,管理者只有有效沟通,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效果,使企业走向壮大与成功。
在企业管理中,只有有效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管理好员工,但如何才能管好呢?靠权威吗?靠命令吗?显然都不是,唯有以员工良好沟通,达成共识和默契,才能使任用、激励、授权等多项工作顺利的开展,企业管理者只有及时与员工沟通才能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下级之间沟通顺畅才不会使矛盾冲突升级,管理者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面对企业的问题,企业的凝聚力才能由此提升。
具体而言,管理沟通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益于管理者的核心任务的完成。在管理活动中,沟通无处不在。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实行领导。事实上,企业高级经理每天所做的大部分决策事务都是围绕沟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与上司、下属、社会公众的交流成为高层管理者的最大任务。
◎支持企业的创新与变革。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创新过程必然会遭到各种阻力和障碍,管理沟通的目的就在于消除这些障碍,实现变革。管理创新和愿景设计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设计愿景实现就是一个管理创新的过程。创新过程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阻碍,管理者就应该运用沟通的方式消除这些障碍,把阻碍力量或者中立的力量,甚至是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
◎有利于信息和情感的互访。管理沟通既指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又包括人员、群体间的情感互访。沟通是技术性的,但比技术性更有意义的是因此而建立起来的这种信任关系: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使人能彼此坦率地讨论个人情感和个人问题的信任感。
(1)简明性(Clarity)
沟通要以简明的语言进行,所用词汇对沟通者和接受者都代表同一含义。复杂内容的要列出标题或采用分类的方法,使其明确与简单。信息传递所要经过的中间环节越多,就越应该简单明确。
(2)可信赖性(Credibility)
沟通的起点应该是信任,创造一种信任的沟通环境是沟通者的职责,这也反映了他们是否具有诚意满足被沟通者愿望的能力。被沟通者应该相信沟通者,并相信沟通者在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上有足够的能力。
(3)持续性与连续性(Continuity and Consistency)
沟通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要达到有效的目的,有时需要反复,但是在重复中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并且这一过程要坚持下去。
(4)一致性(Consistent)
企业沟通计划必须与企业的环境相一致,必须建立在对环境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5)内容(Content)
沟通的内容必须对被沟通者有意义,与被沟通者原有价值观念具有同质性,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关。一般来说,人们只接受那些能给他们带来更大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的态度。
(6)渠道(Channels)
沟通者应该利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信息渠道,这些渠道多是被沟通者日常使用并习惯了的。
(7)接受者的接受能力(Capability of Audience)
沟通必须考虑信息接受者的接受能力。用来沟通的资料对接受者能力的要求愈小,也就是所传达的信息越容易被沟通者接受时,沟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被沟通者的接收能力,主要取决于他们接受信息的习惯、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
(1)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模式刚性
思维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思维是沟通的基础,任何有目的沟通的皆始于自我。自我的思维模式会极大地影响着双方的沟通效果。
如果你过于强调自我的重要性而忽略对方,那么这种刚性的思维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不平等、不公平、不协调的沟通模式,沟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有些专制型的企业领导者总喜欢发号施令,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达指令,忽视了执行信息的下属的主观的感受,也不管下属对其命令的理解程度,久而久之,造成的后果是,下属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被动地执行工作任务,双方的沟通地位、身份明显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那么,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方式沟通。
沟通本来就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必须采取不同的沟通模式,如果沉溺在自我思维模式的泥潭,久而久之,会产生强大破坏力:
一方面,企业家领导者们无法真正了解沟通对象的想法,甚至会迷失自己。最后只能是落入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了。
另一方面,权威性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往往是等级观念非常强大的。并且上下级之间往往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下属出于自身前途的利弊考虑,发送给管理者的信息往往是附和管理者,而不是实际真实的信息情况。管理者也往往习惯于接收此类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加强化其认知模式的惯性。
企业家领导者尤其需要防范此类障碍,当沟通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从自身找原因,从自身思维模式入手,以开放、平等的心态接纳对方,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与下属沟通过程中尤其需要鼓励下属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建议对策,有时特别需要下属批评指正领导层的疏忽或者错误。(www.daowen.com)
(2)沟通呈现静态特征
成功的有效沟通过程原本就是一种动态的双向沟通,沟通的本质就在于“通”,沟通的主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且双方的意见反馈到对方的耳朵时才算得上真正实现了有效沟通。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相互之间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各种对目标、职责、利害关系等认识的分歧也越来越大,而相对应的组织层级越来越多,机构设置的越来越复杂,信息传递的过程失真的概率越来越高。为了消除静态的单向沟通,需要企业家领导层设计好的沟通管理制度,增加沟通渠道,亲自走动式管理,深入基层聆听员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实行双向互动式交流,开通邮箱、信箱和经理专线等,方便下属的声音传递到上级。
(3)沟通缺乏真诚之心
“沟通从心开始”这是中国移动的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却道出了沟通应该保持的一个态度:真诚之心。信任是沟通的基础,真诚是理解他人的感情桥梁。而缺乏诚意的交流难免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信息被扭曲。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真诚,企业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唯有带着一颗真诚之心,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以心交心,才不会产生隔阂,如果你一开口便是满口带刺、羞辱、讽刺、不怀好意,那么沟通的桥梁一开始就已经被阻隔、坍塌了,何来进一步的聆听。因此领导者只有在转变观念,弱化自己的权力的基础上,把对方看成合作伙伴的前提下才能与被领导者进行心灵上沟通。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思想交流的翅膀自由流畅的飞翔。
(4)沟通渠道相对闭塞
企业内部,每天都在进行着沟通,企业领导与管理层、管理者与下属、员工与客户、供应商与企业生产者、消费者与企业销售人员、利益合作伙伴与企业领导层……这样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一个优秀的企业是一个非常注重有效沟通的企业,企业家们会想方设法使沟通渠道更具流畅性、沟通层级缩短、沟通手段多样化,有时还会引入非正式沟通。因为保证沟通渠道不被阻塞是有效沟通的必要条件之一。
沟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自由开放的多种沟通渠道是使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沟通不仅仅是管理中的技巧和方法,更是一种组织制度。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内部开会可能是传递、发送信息的一个最通用的手段。但是众多的繁琐的会议流程很容易造成管理者和与会人员的反感,最后会议只注重形式或流程而非实质的内容。加上企业内部单一的沟通渠道,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损失巨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家们需要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简化会议流程,不走形式主义,突出会议核心议题,另外,增加沟通的渠道,创造随意、开放、包容的交流环境,方便企业内成员随时随地进行有效沟通。
(5)沟通的层级过多
因为信息传递者参与的越多,信息失真性越大,因为在沟通过程中,从信息的编码到信息在通道中传递过程,直至信息的解码,每一道环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信息失真的现象,在人头脑中信息源被编码成信息时就受到了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样在信息解码过程中,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仅影响着他传达信息的能力,同样影响着他的接受能力,层级越多,信息失真的概率就越大。
因此,沟通双方最好是直接面谈,这样才能使信息及时、有效地在双方传递,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各种人际冲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为,使员工在感情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所以,企业要开展各种有效的沟通形式。
(1)知彼知己,换位思考
沟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对方的背景、接触的事物、心态和各种肢体言,均有助于改善沟通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尝试了解对方的理解过程,明确沟通的主体,设定沟通目标,认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无误之外,了解对方是沟通的要诀。比如:在推销保险中,你如果不了解客户的需求,一见面就拿出各种商品夸赞说好,见面十分钟,你极度热情的销售,也许就已经让客户厌烦至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位客户,谁愿意听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呢?何不以他的视角出发,谈谈保险对于他是能够让他的家人得到放心,而自己能够以少量的金钱换取巨大的安心。顶尖的保险业务员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拜访重要客户之前将其身份、职位、家庭成员、爱好、兴趣等各类信息了解的一清二楚,在谈话中找出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做到有的放矢,力争让沟通效果达到最佳。
(2)积极倾听,运用反馈
沟通从来是一种双向的互动。通过对倾听、反馈行为的分析,也会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作为讯息发送者或接受者对倾听者、讲话者了解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沟通的效果。言语的有效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如何表述,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人们如何来倾听。沟通专家尼考斯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经理人员在倾听上面花费的时间,比阅读、书写和说话的时间还要多。
倾听是主动搜索对方话中的含义,听出弦外之意的过程,倾听中,信息的传送者和接受者都在思考。要学会准确倾听的一个重要技巧是跟随,学会复述和总结讲话者所讲的内容,不要过早插话表述自己的意见。同时要注意讲话人的音调、音量、表情以及体态动作。反馈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能。反馈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接受者对所理解的确认或检验,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对方准确地传递信息。
(3)动态沟通,双向交流
沟通的过程中必须有双方的交流、互动环节,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一定不要忽视沟通的双向性。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有主动与部属沟通的胸怀;作为部属也应该积极与管理者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大家都真诚的沟通,双方密切配合,那么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发展得更好更快!
比如著名的全球500强企业英特尔,也是采取门户开放式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员工与领导之间,更要求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他们都必须保持一种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无论是自上而下的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还是自下而上的员工与领导的沟通,英特尔都希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员工沟通的“圆环”,通过这个管道获得信息或听到反馈意见,然后采取后续行动,给予员工满意的回复和解决措施,而不会只让沟通浮于表面。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企业领导人之一的韦尔奇更是引入非正式沟通的概念,希望在GE建立一种上下融洽的沟通环境,他认为沟通是一种态度与环境,它是所有过程中最具互动性的,其目的在于创造一致性,GE公司的沟通就是为了使员工的意见都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努力。沟通在GE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等。一位GE公司的经理人曾这样生动地描述韦尔奇:“他不仅要求员工具备沟通能力,自己也会主动找员工沟通。他甚至会因为一个问题而追着你满屋子团团转,不断地与你争论,反对你的想法。而你必须要不断地反击他,直到说服他同意你的想法为止——而这时,你可以肯定这件事你已经成功了。”这就是双向沟通的价值。
(4)投入情感,控制情绪
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往往比单纯的信息更难沟通,在与人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真诚,否则虚情假意式的沟通无法让对方接纳你,从而排斥一切你所发送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亲人、好友、熟悉的人们之间更容易互相接纳对方,信任对方,从而沟通起来更方便,对于陌生人我们总是会保持警戒状态,情感流露较少,沟通的效果不佳。另外,在沟通过程中当一个人的情绪激动、沮丧或不稳定时,往往会由于紧张和压力,而遗漏重要信息,而且无法清楚正确地表达他的意见。这时就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5)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渠道
不同的沟通环境下,选择的沟通渠道不同,正式会议的召开一般会选用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因为前者持久、有形、可以核实,并且比口头沟通更为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口头沟通在小组讨论中常见,可以快速的传递和反馈。
2001年,IBM召开了一次为期4天的网上会议,参加人员是全球各地的5万多名员工,展示了大批员工虚拟集会的可行性。这次网上会议的召开利用了IBM的内部网站,参加会议的员工通过IBM的局域网在实时的聊天室里交流意见,或在网上布告栏中贴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可以投票选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次会议,IBM的管理层收集了约数千条建议,很多员工表示将在工作中尝试这些建议。
(6)减少沟通的层级
沟通层级过多,将增大沟通损耗和感情链接。麦当劳在克罗克退休后,事业迅速壮大,员工数量也越来越多时,企业高管忙于决策,忽视了沟通,并且沟通的层级过多,这时麦当劳的老板任命汉堡大学的寇格博士解决沟通问题,擅长公共关系的凯尼尔则为公司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凯尼尔请库克及其助手设计的“员工意见发表会”变成了麦当劳的“临时座谈会”制度,座谈会的目的是增强与员工的感情联络。会议不拘形式,以自由讨论为主,虽以业务项目为主要讨论内容,但也鼓励员工畅所欲言甚至倾吐心中不快。他们可以直接指责他们的任何上司,所有服务人员都抱着很高的积极性参与座谈会。实践证明,这种减少沟通层级的沟通方式获得极大的好评。
(7)简化语言,注意非语言暗示
语言表达可能成为沟通的一种障碍,除了存在语言不通的特殊情况之外,信息传送者应该慎重选择字眼,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简化语言,要考虑信息接受者,尽量使语言表达与信息接受者协调一致。
比如在专家研讨会上,学者们会使用专业的学术术语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在座的大多数也是学术之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说氯化钠也许很陌生,但说盐几乎人人皆知,简化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接受者得到信息,从而做出反馈。
有时语言不通时,就得考虑非语言的暗示了。它是运用表情、手势、眼神、触摸、穿着等为载体来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是一种不使用任何词语的语言沟通。据学者统计,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其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姿态和手势传递的,38%是通过声调。特别在聋哑人的世界,语言有时会欺骗人,但是潜意识的动作不会。他们唯有使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与人交流,比如给陌生人一个大大的微笑就能温暖人心。
据说,当罗斯福总统的专用轿车被送到白宫时,造车工人也被介绍给总统。当总统兴高采烈地与前来参观的人寒暄之际,这位生性腼腆的工人一直默默地站在一旁。最后,他们要离去时,罗斯福找到这位造车工人,叫出了他的名字,和他亲切的握手、热情致谢。那位工人非常感动。这件事成为罗斯福的美谈。
(8)实行沟通练习
在实践中学习,要想做一个沟通高手就得多与人沟通,这样才能克服沟通的障碍。正所谓“learning only by doing”,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