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国家的桑树品种资源应该说是相当丰富的,以前就有很多的地方品种。1984年开始编写,1990年定稿出版的《中国桑树品种志》共收录了代表性和特异性的桑品种546个。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省农科院保存的资源大概在600多个,地方品种是在生产上用的。还有一部分比方说作为种质资源的,现在全国搜集的有3000多份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各个省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大概有八九十个,很多地方育成的品种,可能就是在小范围内推广应用。而像我们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品种,在全国,除了两广地区以外,基本上都适合作为主导品种的。浙江省在这方面确实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大良种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有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湖桑197。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又推出了农桑系列品种,有农桑8号、农桑10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最近几年呢,考虑到适应性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又推出了强桑系列品种。以前桑树品种是种在一些比较好的良田,现在是需要种在山地、贫困地区或者干旱的地区,为此,我们推出了耐瘠抗旱的强桑1号、强桑2号。接下来,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考虑怎么省成本,因为劳动力的成本越高,在生产成本当中占的比例会更重,所以对我们育种工作者来讲,怎样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我现在主要承担的是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桑树育种岗位科学家的职责,就是说根据全国的产业发展,我需要做一些品种的选育,这是由农业部资助的一个国家级的项目。这个项目参照了美国的做法,不像以前我们要申请立项就给我立项,然后每年检查汇报最后验收,不存在这个过程。项目是国家根据总体设计,比方说桑树育种肯定是需要的,那么在全国范围内,国家觉得哪一个人比较适合这一块工作,就委托他来做这个工作,然后每年进行考核,如果合格的话就持续下去。就是说给你一个持续的研究的一个过程,让你有个资源的积累,研究方法的积累,所以国家级岗位就是这么来设定的。
除了担任蚕桑研究所的所长,我还兼任浙江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等,还是《蚕业科学》《中国蚕业》《浙江农业学报》的编委,然后是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的负责人以及首席科学家,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执行专家组成员,桑树育种组岗位科学家等。(www.daowen.com)
应该说我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但是给我的荣誉是很多的。我在2003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浙江省劳动模范”和“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采访时间:2013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