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丝绸学徒到织绸工人:五年工厂生涯回顾

从丝绸学徒到织绸工人:五年工厂生涯回顾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都从事丝织行业,父亲是织绸工人,母亲做绸厂辅助工种,当时叫帮机,就是后来的经纬工序。1967年,我进了母亲就职的苏州光明丝织厂,那一年我16岁不到。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知道丝绸的,我到工厂里头当学徒。一直到1972年,我做了整整五年的织绸工人,每天三班倒。到苏州丝绸工学院念书去了之后,学的还是我的老本行丝织专业。国际丝绸标准研讨会合影,2016年,苏州

从丝绸学徒到织绸工人:五年工厂生涯回顾

我出生于1951年,老家在苏州。父母都从事丝织行业,父亲是织绸工人,母亲做绸厂辅助工种,当时叫帮机,就是后来的经纬工序。我的爷爷辈是农民,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出来学手艺了,到杭州去学的织绸技艺。回到苏州后,就在苏州东吴丝绸厂工作。那时候对织绸工人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工人不但要能把机器组装搭建起来,还要保障机器正常运转。当时的织机大部分都是做织锦一类的丝织物,提花机装造和梭箱各方面比较复杂,能操作这类机器的人,现在来说都应该算是高级技师了。技术工人的工资都是计件的,就是织一尺算一尺的工钱。根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全面抗战以前)丝绸业比较兴旺发达,一年有将近2万吨的丝产量,出口换汇非常多。丝织工人日子很好过,会手艺的织绸工人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大洋,收入相当可观。

上小学后,正赶上国家号召大炼钢铁。我们小孩子都去敲碎缸沙,把坏的铁锅敲碎,然后放到坩埚里去熔化,最后炼成大铁块,因此对大炼钢铁我有深刻印象。后来就是大办食堂,三年困难时期饿肚子,那一段时间生活比较苦。

文革”开始时,我还在读中学。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不是很正常,后来书也没得读了。我父亲就说(那时候母亲正好要退休),你书也不念,一天到晚游手好闲的,去顶替你母亲进厂吧。1967年,我进了母亲就职的苏州光明丝织厂,那一年我16岁不到。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知道丝绸的,我到工厂里头当学徒。一直到1972年,我做了整整五年的织绸工人,每天三班倒。最初进厂的时候,记得我织的那个绸叫四维尼,后来做过洋纺、双绉,学过织锦缎、古香缎,也做过乔其。当年我们搞技术革新改造的喷气织机能开到300转,用来织人造丝棉纱交织的富春纺这一类品种。(www.daowen.com)

1972年“文革”后期,社会开始稳定,小平同志出来工作,说还是要招大学生,我是第一届的工农兵学员。我父亲挺支持我去读书,当时我们工厂里头大概有十来个人是符合条件的。当时有一条规定,工作不满五年就不能带薪读书,我好像差一点点满五年,但父亲说不管你带不带工资都要去念书。那次在我们厂里就招了我一个,我确实很幸运,后来我也正好满五年带薪上学。到苏州丝绸工学院念书去了之后,学的还是我的老本行丝织专业。我的妻子也是苏州丝绸工学院毕业的,她原来在北京丝绸厂工作,后来在纺织工业联会(原纺织部的科技司)工作。我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夫人、弟弟、弟媳妇和侄儿,我们家里有八个人都是搞丝绸的,应当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世家。

(一排左七)国际丝绸标准研讨会合影,2016年,苏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